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惑”的成语(39个)

本文整理了惑世诬民、投杼之惑、不惑之年等含“惑”的成语39个,其中“惑”开头的成语2个,“惑”结尾的成语15个,“惑”在中间的成语22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惑”开头的成语

1、惑世诬民[huò shì wū mín]

【解释】指蛊惑世人。

【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示例】但我自有生以来,凡所闻见,皆其惑世诬民,蠹财乱伦之事,深可厌恶。 ——《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

2、惑世盗名[huò shì dào míng]

【解释】犹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汉·徐幹《中论·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示例】我们要认清这些惑世盗名之徒。

“惑”结尾的成语

1、投杼之惑[tóu zhù zhī huò]

【解释】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出处】《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2、迷迷惑惑[mí mí huò huò]

【解释】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俺自闻了这股果香,心里迷迷惑惑,只顾想吃,那里还顾甚么妖怪!”

3、投杼致惑[tóu zhù zhī huò]

【解释】比喻一再传播的流言动摇了原有的信念,从而产生疑惑。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示例】至于窃斧生疑,投杼致惑,正人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诤。 ——唐·魏徵《论时政疏四首》

4、挑拨煽惑[tiǎo bō shān huò]

【解释】搬弄是非,煽动闹事。

【出处】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汉奸、托派之辈,则更利用这些缺点和错误,来进行其挑拨煽惑的阴谋,企图造成民变。”

5、二缶钟惑[èr fǒu zhōng huò]

【解释】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示例】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陷入迷惘,岂直二缶钟惑而已乎?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6、疑疑惑惑[yí yí huò huò]

【解释】怀疑别人,疑虑不安,犹豫不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自从昨夜见鬼,心中总是疑疑惑惑的,如今听了大了这些话,不觉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

【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二回:“若是内里写出来的,咱终有些疑疑惑惑。”

7、质疑辨惑[zhì yí biàn huò]

【解释】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出处】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张彦清]初从朱子游,得其大旨,后与李公吕质疑辨惑,造谐益深。”

8、年逾不惑[nián yú bù huò]

【解释】不惑:指四十岁。年纪超过了四十岁。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纳粟民生高第》:“次年登进士,为庶常,显重于词林,其年且逾不惑久矣。”

【示例】吴可读再放诞豁达,也不能无惭,想想年逾不惑,功名未立,有负老母的殷望,不可为人! ——高阳《慈禧全传》四十一

9、授业解惑[shòu yè jiě huò]

【解释】授:教授,传授;惑:疑难。教授学业,解除疑难。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示例】授业解惑,务广先师之传;扬善进贤,用为圣主之报。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

10、二缶锺惑[èr fǒu zhōng huò]

【解释】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出处】《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示例】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二缶锺惑而已乎?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1、三不惑[sān bù huò]

【解释】三不:不饮酒,不近女色,不贪财;惑:迷惑。指在酒、色、财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

【出处】《后汉书·杨秉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示例】居官以清白见称,绰有父风,尝自谓我有三不惑,酒、色与财,及病殁时,年已七十有四。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五十二回

12、知命不惑[zhī mìng bù huò]

【解释】对生命、自然有了很好的了解,随遇而安,不迷惑。

【出处】覣·韩愈《送齐下第序》:“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13、夸诞生惑[kuā dàn shēng huò]

【解释】夸诞:虚夸荒唐;惑:疑惑。指言语不实,使人产生疑问或不理解。

【出处】《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14、解疑释惑[jiě yí shì huò]

【解释】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示例】器足以任重而致远,明足以解疑而释惑,强足以胜难而处剧。 ——宋·晁补之《祁州新修学记》

15、发蒙解惑[fā méng jiě huò]

【解释】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出处】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惑”在中间的成语

1、不惑之年[bù huò zhī nián]

【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示例】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2、狐媚惑主[hú mèi huò zhǔ]

【解释】传说狐狸能用媚态来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出处】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

3、疑三惑四[yí sān huò sì]

【解释】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

【示例】她就是疑三惑四的性格。

4、迷惑不解[mí huò bù jiě]

【解释】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示例】在这些个难以成眠的夏夜,他的脑子里纷乱如云,驰过这些往事和迷惑不解的疑团。 ——肖复兴《啊,老三届》一

5、大惑不解[dà huò bù jiě]

【解释】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示例】母疑涉妄,然窥女无他,大惑不解。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偶》

6、蛊惑人心[gǔ huò rén xīn]

【解释】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出处】《元史·刑法志》:“诸阴阳家者流,辄为人燃灯祭星,蛊惑人心者,禁之。”

【示例】却胆敢把这个反天逆地、阻碍进化、蛊惑人心的邪说谬论说将出来。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7、调三惑四[tiáo sān huò sì]

【解释】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出处】《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调三惑四。”

8、淆惑视听[xiáo huò shì tīng]

【解释】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

【出处】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视听。”

9、造谣惑众[zào yáo huò zhòng]

【解释】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出处】邹鲁《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颁发暂行军律:一临阵退缩者斩,一强奸妇女者斩,一骚扰百姓者斩,一造谣惑众者斩。”

【示例】更加上还有坏人的造谣惑众,眼看着人心要散了。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10、妖言惑众[yāo yán huò zhòng]

【解释】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出处】《汉书·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

【示例】世上这些妖言惑众的人,怎么没人治他一下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11、解惑释疑[jiě huò shì yí]

【解释】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示例】公在朝廷,群公百司,解惑释疑,公为蓍龟。 ——宋·曾巩《祭宋龙图文》

12、造言惑众[zào yán huò zhòng]

【解释】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十回:“老兄六尺须眉,何苦同妇人一般见识,造言惑众,说得天花乱坠,凿凿有据呢!”

13、眩视惑听[xuàn shì huò tīng]

【解释】迷惑人的视听。

【出处】章炳麟《*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樊(樊宗师)卢(卢仝)诸子,憙为险怪,以眩视惑听邪?”

14、流言惑众[liú yán huò zhòng]

【解释】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示例】或又谓希崇流言惑众,反状已明,请速诛以绝内应。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十四回

15、听谗惑乱[tīng chán huò luàn]

【解释】谗:谗言,挑拨离间的话。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拔,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16、扇惑人心[shān huò rén xīn]

【解释】扇惑:挑拨引诱。挑拨引诱人的心志。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3卷:“又有燃指焚香,刺肤割股,惊骇人目,扇惑人心,不惟饕餮于民,抑且有伤风化。”

17、迷惑视听[mí huò shì tīng]

【解释】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示例】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听。 ——萧作霖《复兴社述略》

18、疑惑不解[yí huò bù jiě]

【解释】疑惑:怀疑。指对某一事物怀疑迷惑,认识不清。

【出处】顾寄南《黄桥烧饼》:“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

【示例】四爷胤祯谋事细密,他疑惑不解地瞧着邬思明。 ——二月河《康熙大帝》十四

19、诳时惑众[kuáng shí huò zhòng]

【解释】指欺骗迷惑世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20、讹言惑众[é yán huò zhòng]

【解释】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示例】他故意在讹言惑众,制造事端。

21、欺世惑俗[qī shì huò sú]

【解释】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出处】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

22、欺世惑众[qī shì huò zhòng]

【解释】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示例】政治家大多都以动听的言词欺世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