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藻井

中国古代建筑室内顶棚向上隆起如井状、四壁饰有花纹的部分,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等最重要部位。在宋《营造法式》中属小木作;清《内庭工程做法》中属木作。

藻井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光口──“中溜”。《西京赋》注称:“藻井当栋中,交木如井,画以藻文”,以此得名。沂南汉墓中有两个方井错置的“斗四”藻井,四川乐山汉代崖墓中有“覆斗形藻井”。

宋《营造法式》把由方井、八角井和斗八(八根角梁组成的八棱锥顶)三层叠合的称 “斗八藻井”,仅有八角井和斗八的称“小斗八藻井”。现存最早的木构藻井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建于984年,为方井抹去四角、上加斗八。宋辽建筑中的藻井在斗八角梁间的三角形面上有的加各种花格或棂条装饰。

宋以后藻井渐趋细巧。金代应县净土寺大殿藻井在方井之上设有两层八角井,最上的斗八部分用24朵斗栱,将角梁遮盖起来(见图)。明代建筑中多将八角井与斗八合而为一,斗八也不露角梁,八面背版外装斗栱或雕云龙花饰。北京故宫太和殿清代藻井在八角井上为一圆井,当中为一突雕蟠龙,垂首衔珠,称为龙井,是清代建筑中最华贵的藻井。有的民间建筑藻井从八角井起,依次挑出斜栱,呈螺旋状,层层缩小,簇于顶心,极富于装饰性。明清江南厅堂亭榭中,与轩配合,往往也有用角梁加曲椽构成近似藻井的顶棚,深栗色简洁的梁、椽,配上磨光的望砖或用白色粉刷,显得非常雅致。

应县净土寺大殿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