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中国生产故事影片的重要基地之一。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年6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于伶、钟敬之为军代表,接管了国民党在上海的中央电影企业总管理处及一厂、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影场、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机构。之后由当时担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的夏衍负责,着手进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筹建工作。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宣告成立。由于伶、钟敬之任正、副厂长,徐韬、蔡贲为正副秘书长,陈白尘、张骏祥任艺术委员会正副主任。

按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1950年初,长江电影制片厂首先实行公私合营。1951年9月,昆仑影业公司与长江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的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1952年以长昆厂为基础,联合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大同电影企业公司、大中华影业公司、大光明影业公司和华光影业公司,组成国营性质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由于伶兼厂长,叶以群为副厂长。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厂名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于伶任厂长,叶以群、蔡贲等任副厂长。

为了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文化部于1956年底派出工作小组来上海,着手调整上海的电影体制。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和酝酿筹备,1957年4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为联合企业性质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由袁文殊任经理,蔡贲、林琳、张骏祥、瞿白音任副经理。下设3个故事片厂: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应云卫,副厂长王力、杨师愈)、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沈浮,副厂长徐桑楚、张友良)、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陈鲤庭,副厂长齐闻韶、王林谷)。

1958年10月,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各地的电影事业下放由地方直接领导。因此,原有联合企业性质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为上海市电影局,袁文殊任党委书记兼局长,丁正锋、蔡贲、张骏祥、瞿白音任副局长。1960年后,由杨仁声任局党委书记,张骏祥任局长。当时,由于支援华东各省新建电影厂,江南厂建制相应撤销,留下海燕、天马两个厂。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海燕电影制片厂曾改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改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1973年5月,在“清出一个厂子”、“重新组织队伍”这一极“左”口号蛊惑下,大批电影工作者,特别是创作干部和党政干部被赶出电影厂,“红旗”、“东方红”两个厂合并,定名为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大门

粉碎“四人帮”后,上海厂获得新生。从1979年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制订的方针、路线的指引下,上影厂由复苏走向复兴,稳步前进。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上海市电影局于1984年率先调整领导班子。1985年3月,局、厂合并成立上海电影总公司,由马林发任总公司党委书记,吴贻弓任总经理,陈清泉、成志谷、迟习通任副总经理,戈永良任总工程师。影片出厂的厂名、厂标不变。

上影厂1985年有职工1800余人,其中编剧、编辑、导演、摄影、美工、作曲、录音等各类创作技术人员近500人,拥有一批成就卓著,久享盛名的电影艺术家和电影技术家。近年来一大批中青年创作、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活跃在创作生产的第一线,其中的佼佼者,如吴贻弓、赵焕章等,曾在国内或国际多种评奖活动中获得荣誉。

上影厂从建厂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7年间,拍摄了故事片 136部,戏曲片和艺术性纪录片74部。其中《上饶集中营》、《翠岗红旗》、《南征北战》、《鸡毛信》、《渡江侦察记》、《家》、《女篮五号》、《林则徐》、《老兵新传》、《聂耳》、《今天我休息》、《红色娘子军》、《枯木逢春》、《李双双》、《燎原》、《红日》、《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等,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些影片还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渡江侦察记》剧照《秋天里的春天》剧照

1972~1976年,拍摄了长短故事片17部。长短舞台艺术片10部。

1977~1985年,拍摄了长故事片123部,短故事片12部,舞台艺术片和纪录片 9部。其中 《从奴隶到将军》、《曙光》、《傲蕾·一兰》、《她俩和他俩》、《啊·摇篮》、《苦恼人的笑》、《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庐山恋》、《喜盈门》、《南昌起义》、《白蛇传》、《阿 Q正传》、《牧马人》、《城南旧事》、《泉水叮咚》、《雷雨》、《咱们的牛百岁》、《大桥下面》、《女大学生宿舍》、《高山下的花环》、《邮缘》、《童年的朋友》、《咱们的退伍兵》、《日出》、《秋天里的春天》等,均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许,并先后为文化部评选为优秀影片,或在国内其他评奖活动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与奖励。

上影厂于1981年成立了电视部,专门负责电视剧的创作与摄制工作。1981~1985年,摄制了电视剧25部计34集,其中《卖大饼的姑娘》、《上海屋檐下》、《人之初》、《卖瓜不说瓜甜》、《贴纸条的信》等,在播放后均得到好评并获奖。

上影厂在建厂伊始,场地分散,设备陈旧。经过历年来的改造更新,现已发展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制片企业。上影厂现有摄影棚6座、特技棚1座、录音棚1座、洗印大楼1座和1个外景摄影场地。按照现有设备,每年的制片能力可达30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