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uilei
[外文]:sea mine
布设在水中,由于舰船碰撞或进入其作用范围而起爆的水中武器。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行动。具有隐蔽性好、威胁时间长、布设简便、扫除困难、用途广、造价低廉等特点。
分类按水中状态区分,有锚雷、沉底雷和漂雷(图1)。锚雷由雷锚和雷索将雷体系留在水中一定深度。沉底雷布设在水底。漂雷布设在水面或水中一定深度,呈漂移状态。按引信类型区分,有触发水雷、非触发水雷和控制水雷。触发水雷,装有触发引信,受到直接碰撞即行引爆,分电液触发、惯性撞发、接电撞发水雷和触线水雷(反潜水雷)等四种,多为锚雷和漂雷。非触发水雷,装有非触发引信,不需直接碰撞,只要作用范围内物理场(磁、声、水压场等)的数值变化达一定量时即行引爆,多为沉底雷,也有锚雷。控制水雷,包括定时引信水雷和视发水雷。视发水雷当敌方舰船驶近时,由岸上、舰艇或飞机通过有线控制或无线遥控引爆。按装药量区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水雷。
结构锚雷由雷体、雷索和雷锚组成。雷体为一密封壳体,内装炸药和发火装置,具有一定的正浮力。电液触发锚雷的雷体外部有数个触角,触角内装有由锌杯、碳棒组成的电极和装有电解液的玻璃管,雷体顶部装有水压保险器。平时,水压保险器切断触角与发火装置之间的电路,使水雷处于安全状态。水雷入水后,在静水压作用下,水压保险器接通电路,使水雷进入战斗状态。雷锚用以安放雷体,入水后,雷体与雷锚分离,雷索由络车放出,由自动定深机构控制使雷体停留在设定深度。当舰船碰撞水雷触角时,触角内的玻璃管破裂,电解液接触电极,产生电流,起爆电雷管,使水雷爆炸(图2)。沉底雷通常由雷体和仪器舱组成,具有较大的负浮力,布设后沉于水底。磁感应沉底雷,雷体内装有磁接收器、发火装置和大量炸药,仪器舱内装有执行电路、辅助仪表和电源。当舰船驶近水雷时,磁接收器受舰船磁场作用,产生感应电流,执行电路接通爆炸电路,使水雷爆炸(图3)。
简史中国在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前,为打击倭寇侵扰,首先发明和使用人工操纵的视发水雷“水底雷”。万历十八年(1590),制成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漂雷“水底龙王砲”。万历二十七年(1599),王鸣鹤发明以绊索引爆的触线沉底水雷“水底鸣雷”。天启元年(1621),《武备志》记载了“水底龙王砲”改进为触线漂雷。欧美在18世纪开始在海战中使用水雷。1778年,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曾用小桶装炸药制成漂雷攻击英国舰船,史称“小桶战争”。19世纪中叶,俄国人Б.С.雅各比发明电液触发锚雷。水雷在海战中得到广泛运用。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布设了约31万枚水雷,炸沉、炸伤舰船近千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布设了约80万枚水雷,炸沉、炸伤舰船2700余艘。战后,水雷有了进一步发展。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中都使用了水雷。
现代水雷采用了高能炸药,改进了雷体结构,扩大了使用水域。采用了新型电子元器件,提高了区分目标、抗扫和抗干扰的逻辑鉴别功能,改进了利用磁场、声场和水压场的引信功能。出现了装有动力装置的自动上浮水雷和自动跟踪水雷。有些国家正在研制利用重力场、宇宙线场、热场等物理场的引信的新型水雷和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