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ongsun Hong
汉武帝时丞相。淄川薛(今山东滕县南)人,出身贫寒。早年为狱吏,有罪免职,以牧豕为生,四十余岁时开始学《春秋》杂说。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征召贤良文学,公孙弘被淄川国推举,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因使匈奴忤旨,称病免归。元光五年(前 130)再度应征贤良文学,因对策第一,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公孙弘熟悉法律政事,并以儒术加以文饰。每逢朝会,善于体察武帝心意,提出各种意见以供选择,如果不合旨意,他也不坚持己见,因此博得武帝的欢心,不久被提拔为左内史。元朔三年(前126)迁御史大夫,五年代薛泽为丞相。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是第一个以布衣擢居相位的人。为此,武帝特地下诏以高成平津乡的六百五十户封弘为平津侯,丞相封侯遂成定例。公孙弘以布衣拜相,结束了汉初功臣列侯及其后嗣独占相位的局面,表明儒家士人开始进入最高权力阶层。但因士人势力尚不强,故此后丞相逐渐居职充位,成为皇帝一手操纵的工具。
公孙弘为人忌刻,外宽内深,睚眦必报。但他生活节俭,虽位居三公,俸禄丰厚,盖的依然是布被,吃的也是普通饭菜,俸禄都用来供养故人宾客。淮南王、衡山王谋反后,公孙弘自以奉职不称,上书归侯辞职,武帝不许,任丞相四年,元狩二年卒。
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