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杨家将演义

传统书目。影响较大的一部章回小说。作者佚名。书成于明代中叶。有人认为可能是明嘉靖时福建建阳熊大木编纂。现存最早刊本有两种:一种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行的《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简称《杨家府演义》,共8卷,58折;另一种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刊行的《新刊出像补订采史鉴北宋志传通俗演义题评》,简称《北宋志传》,共10卷,50回。两种刊本主要内容基本相同,现在流行的《杨家将演义》,就是根据《北宋志传》刊本校订翻印的。杨家将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就记载着“(杨继业)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巷野竖,皆能道之。”可见当时杨家将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历代的民间艺人在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民间说唱文学。据文献记载:南宋临安(今杭州)瓦舍勾栏里,就有说话人演述《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平话;在金院本中,也有《打王枢密爨》的记载;元杂剧中有《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楼》等杂剧。《杨家将演义》就是由明代文人将有关杨家将的话本、杂剧和口头传说搜集起来,参照历史文献整理改编而成。

《杨家将演义》集中描写了杨家将老少四代,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的事迹,是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情节安排,还不够细腻严谨,但是它却保存了人民群众在说话伎艺和民间传说中所创造的英雄形象,如把三关上将岳胜、孟良,写成“引部反上太行”去“称王称帝”;把杨怀玉写成“将黑灰擦脸,扮作强人”杀死奸相张茂全家,然后举家奔上太行山,抗旨不回汴梁为官。更突出的是把以佘令婆、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写成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跃马横刀、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巾帼英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塑造出这样一批不寻常的妇女形象,是难能可贵的。在语言运用上,也保留了民间说话伎艺的通俗朴素、生动粗犷的特色。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由话本过渡到演义小说的最早雏形。

《杨家将演义》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它的爱国主义经常与忠君思想互为表里;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色彩;在若干章回中,迷信的描写也过多。尽管如此,这部小说仍不失为一部爱国主义的好作品。《杨家将演义》对中国各种文艺形式都有很大影响,在曲艺节目中也为很多曲种普遍说唱,特别是北方评书、鼓书说唱《杨家将》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基本情节都与此书大体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