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触”的成语大全(58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触目如故、一触即发等含“触”的成语58个,其中“触”开头的36个,“触”在中间的22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触”开头的成语

1、触目如故[chù mù rú gù]

【解释】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出处】宋·李昌令《乐善录·洪州刘生》:“未周岁,公主忽告殂,国主不胜其哀,怒曰:‘吾不欲复见刘生,其官物一不与,遣归洪州。’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

【示例】他回到久别的故乡,触目如故,倍感亲切。

2、触目儆心[chù mù jǐng xīn]

【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出处】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

3、触禁犯忌[chù jìn fàn jì]

【解释】禁:禁令;忌:忌讳。触犯了禁令和忌讳。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夫立功德者,不得触禁犯忌,当与身神相和。”

4、触目骇心[chù mù hài xīn]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同“触目惊心”。

【出处】清·黄宗羲《陈葵献偶刻诗文序》:“触目骇心,动成篇什,素所蓄积,于此焉发之,秘见者与人同,秘得者固与人异也。”

5、触景伤怀[chù jǐng shāng huái]

【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夜来皓魄当空,澄波万里,上下一碧,灿若独自无聊,触景伤怀,遂尔口占一曲。”

【示例】现在旧地重游,怎么能不触景伤怀! ——谷风《加勒比海上的黄昏》

6、触目兴叹[chù mù xīng tàn]

【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7、触手生春[chù shǒu shēng chūn]

【解释】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8、触目皆是[chù mù jiē shì]

【解释】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示例】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9、触目成诵[chù mù chéng sòng]

【解释】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唐·姚思廉《陈书·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10、触景生情[chù jǐng shēng qíng]

【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出处】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示例】人在触景生情的时候,能联想起很多往事。

11、触地号天[chù dì hào tiān]

【解释】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出处】明·张敬修等《文忠公行实》:“既出,遂触地号天,几不可生。”

12、触物兴怀[chù wù xīng huái]

【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13、触而即发[chù ér jí fā]

【解释】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郁积,一触即发之势。”

14、触目悲感[chù mù nnnbēi gǎn]

【解释】触目:目光所及。指所看到的一切都令人悲痛伤感。

【出处】《晋书·习凿齿传》:“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

15、触物伤情[chù wù shāng qíng]

【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示例】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

16、触目警心[chù mù jǐng xīn]

【解释】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示例】贵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时明岁开设学堂,可钞贴各乡镇讲堂,以便教习随时讲解,俾学生触目警心。 ——《扫为帚》第二四回

17、触目伤怀[chù mù shāng huái]

【解释】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的悲伤和回忆。

【出处】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示例】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朱自清《背影》

18、触处机来[chù chǔ jī lái]

【解释】指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出处】《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牢牢记住了。”

19、触景生怀[chù jǐng shēng huái]

【解释】看到眼前景象因而产生某种感情。同“触景生情”。

【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与人为主气中和,触景生怀变态多。”

20、触机落阱[chù jī luò jǐng]

【解释】阱:陷井;机:弓弩上的发箭器。触动发箭器就能使野兽落入陷井。比喻遭到厄运。

【出处】明·沈景《义侠记·奇功》:“叶子盈,我遭逢时乖运梗,你为甚也触机落阱。”

21、触目经心[chù mù jīng xīn]

【解释】见到而萦烦于心。

【出处】明·何大复《感春》诗:“风光物色元非恶,触目经心偏苦情。”

22、触机便发[chù jī biàn fā]

【解释】机:弓弩上的发箭器。原指弓弩上的发箭器,一经触发,箭便射出。后亦指人遇到机会便要发作。

【出处】《旧唐书·韦思谦传》:“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

【示例】在这触机便发的时刻,我们得谨慎从事。

23、触目恸心[chù mù tòng xīn]

【解释】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示例】这件事让我触目恸心。

24、触景伤情[chù jǐng shāng qíng]

【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伤:悲哀。

【出处】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伤:悲哀。

【示例】他来到这里,触景伤情,已经默然用指头抹了几回眼泪。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

25、触手可及[chù shǒu kě jí]

【解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示例】这东西就在你身边,你触手可及就可以拿到。

26、触类旁通[chù lèi páng tōng]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示例】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27、触类而通[chù lèi ér tōng]

【解释】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示例】而夫子作大象,多于卦爻之辞之外,别起一义以示学者,使之触类而通,此即举隅之说也。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之一

28、触景伤心[chù jǐng shāng xīn]

【解释】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出处】《吴歌甲集·茅舍萧萧傍竹篱》:“茅舍萧萧傍竹篱,西风惨淡雨霏霏,其时黄菊花初放,触景伤心最惨凄。”

29、触类而长[chù lèi ér cháng]

【解释】意指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芫荽硕龀ね嗍挛镏丁?

【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示例】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或文或质。 ——三国·魏·嵇康《琴赋》

30、触目惊心[chù mù jīng xīn]

【解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示例】又因他姓赤,惟恐厕内倘有赤痢血痔之类,也好教他触目惊心,时常打扫:因此把他派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31、触事面墙[chù shì miàn qiáng]

【解释】遇事像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知。

【出处】晋·姚兴《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事昏塞,触事面墙,不知道理安在。”

32、触目伤心[chù mù shāng xīn]

【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示例】平日这灯下,便是我们的天堂;今日却成了地狱了,没有一个地方一件事情,不是使我触目伤心的。 ——冰心《集外·庄鸿的姊姊》

33、触目崩心[chù mù bēng xīn]

【解释】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示例】且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力含毫,诸不申具。 ——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

34、触石决木[chù shí jué mù]

【解释】比喻莽撞蛮干。

【出处】汉·扬雄《太玄·难》:“次八,触石决木,维折角。测曰:触石决木,非所治也。”范望注:“以弱治刚,故非所任也。”

35、触斗蛮争[chù dòu mán zhēng]

【解释】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出处】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示例】触斗蛮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 ——清·王韬《答强弱论》

36、触目神伤[chù mù shén shāng]

【解释】触目:目光所及;神:神思;伤:悲哀。所见之处,令人哀伤。

“触”在中间的成语

1、一触即发[yī chù jí fā]

【解释】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郁积,一触即发之势。”

【示例】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

2、摇手触禁[yáo shǒu chù jìn]

【解释】摇:动;触:触犯。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下》:“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繇役烦剧。”

【示例】而迾之以丛棘,令士民摇手触禁。 ——清·章炳麟《释戴》

3、琳琅触目[lín láng chù mù]

【解释】原指所见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示例】[棉村]次日以所作来示,片纸零书,琳琅触目。 ——清·钮琇《觚剩续编·棉村丽句》

4、引申触类[yǐn shēn chù lèi]

【解释】指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同“引伸触类”。

【出处】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5、有触即发[yǒu chù jí fā]

【解释】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清·陈洵《海绡说词·忆旧游送人犹未苦》:“言是伤春,意是忆别,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

【示例】讵合肥欲施其一网打尽之计,是以有触即发,为徐树铮之故,为安福部之故。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七回

6、褦襶触热[nài dài chù rè]

【解释】褦襶:粗重胆肥大的衣服。大热天穿着粗重肥大的衣服。比喻不晓事理,不知进退。

【出处】晋·程晓《嘲热客》:“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7、穷鸟触笼[qióng niǎo chù lóng]

【解释】穷:窘困。比喻处境窘迫而挣扎不脱。

【出处】《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8、羝羊触藩[dī yáng chù fān]

【解释】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示例】纣王沉吟不语,心下煎熬,似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9、蛮触相争[mán chù xiāng zhēng]

【解释】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蛮触相争,不离蜗角。 ——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10、一触即溃[yī chù jí kuì]

【解释】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示例】胡宗南派到河南的几个师,也是一触即溃。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

11、指佞触邪[zhǐ nìng chù xié]

【解释】佞:花言巧语的小人;邪:邪恶。指责申斥奸佞之人,抵制邪恶势力,

【出处】唐·杨师立《烽陈敬十罪檄》:“献可替否,必在忠言。指佞触邪,须凭直士。”

【示例】宪官之职,在指佞触邪,不在行李自大;侍臣之职,在献可替否,不在道路相高。(《旧唐书·温造传》)

12、孤犊触乳[gū dú chù rǔ]

【解释】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出处】《后汉书·仇览传》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独触乳,骄子骂母。”

13、引伸触类[yǐn shēn chù lèi]

【解释】指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亦作“引申触类”。

【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示例】精研三十年,引伸触类,始得贯通其旨。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

14、进退触篱[jìn tuì chù lí]

【解释】前进后退都有障碍,指进退两难。同“进退触籓”。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15、羊触藩篱[yáng chù fān lí]

【解释】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前无所往,退无所归,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1回:“前无所往,退无所归,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16、转喉触讳[zhuǎn hóu chù huì]

【解释】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示例】按文字避忌,至禁用‘哉’字,真所谓转喉触讳者矣。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忌用“哉”字》

17、进退触籓[jìn tuì chù zǔ]

【解释】前进后退都有障碍,指进退两难。

【出处】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示例】进退触籓,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 ——清·魏源《筹漕篇上》

18、进退触藩[jìn tuì chù fān]

【解释】触:碰撞;藩:屏障,篱笆。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示例】进退触藩,计当安施,幸蚤图之,毋悔噬脐。 ——清·魏源《筹漕篇》

19、蛮争触斗[mán zhēng chù dòu]

【解释】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石火电光俱是梦,蛮争触斗总无常。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20、蛮触之争[mán chù zhī zhēng]

【解释】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蛮触之争,要于兴、观、群、怨,丝毫未有当也。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下卷

21、小鹿触心头[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解释】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22、虚船触舟[xū chuán chù zhōu]

【解释】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

【出处】《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