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徐陵(507~583)

南朝梁陈间诗人、骈文家。字孝穆。祖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早年即以诗文闻名,随其父徐摛在萧纲幕下任职。萧纲立为太子,他又任东宫学士。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奉命出使东魏。次年,南方发生侯景之乱,徐陵因此被迫留在邺城。不久,北齐文宣帝高洋篡魏自立,仍不准他南归。徐陵被留于邺城达 7年之久。直到西魏攻克江陵,杀死梁元帝萧绎后,北齐派兵送魏末被浮的梁宗室萧渊明回南称帝,才让他随同回到建康。南归后第三年,陈武帝陈霸先代梁自立,他又入陈任职,位至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徐陵的诗文喜用典故,注意辞藻、对仗。历来的评论家常把他和庾信合称为“徐庾”。现存诗中应制之作和艳体诗占多数。这部分诗,内容比较贫乏,艺术上也较少突出的长处,基本上和萧纲、萧绎的“宫体诗”类似。但其中也有一些较为可读之作,如《长相思》二首写思妇的愁绪颇为细致;《山池应令》、《新亭送别应令》等诗,也有一些较好的写景之句。徐陵诗歌中较有价值的是另外一些作品。他拟作的乐府诗《出自蓟北门行》,写从军者立功沙场的雄心,“天云如地阵,汉月带胡秋;渍土泥函谷,挼绳缚凉州”等句,意气豪壮,风格遒劲。《关山月》二首,写战士的辛苦及思乡之情也较真切,最后两句“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流露出对连年战乱的谴责之意。《刘生》一诗,则对怀才不遇者表示同情。他晚年所作的《别毛永嘉》,风格和其他的诗不大相同,朴素并且富有真情实感,历来颇为人们所称道。

徐陵在南北朝骈文家中,地位也很重要。现存作品中骈文所占的比重最大。梁末到陈代的不少公文都出于他的手笔。据《陈书·徐陵传》载,在他死后,陈后主曾下诏说他“文曰词宗”,可见他在当时所享有的声誉。他的这些应用文字一般出于别人授意,不一定代表他的观点。例如在他为萧渊明代写给王僧辩和裴之横的信中,都不赞成裴之横抵抗北齐、拒绝萧渊明南归;而在《裴使君墓志》中,则对裴之横因抗齐而战死大加称赞。又如任约、徐嗣徽等人反对陈霸先时,他也曾附和过;但在《陈公九锡文》中,他又对陈霸先平定任约之乱备极称颂。这种矛盾的现象说明,当时各派政治力量都想利用他的文笔为自己服务。他的这些文章一般都写得辞藻华美,音节和谐,对后来骈文有一定影响。

徐陵骈文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是他羁留北齐时所写的一些书信。其中给北齐大臣杨愔的信,以婉转的口吻严正驳斥北齐扣留他的种种借口,申说自己应当南归的理由,有条有理,逻辑性较强。末尾写道:“岁月如流,平生何几。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朝千悲而掩泣,夜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沉痛哀切,抒情性很强。另一封《在北齐与宗室书》则真切地流露了自己羁旅愁苦的心情。他的《玉台新咏序》绮艳精工,也是一篇传诵的文章。徐陵虽和庾信齐名,但笔力不如庾信遒劲。这是因为庾信的后半生被强留在北周,常怀悲愤之情,文中自然流露苍凉梗概之气;而徐陵回南以后,陈代统治者对他颇为优礼,他现存文章又多是为人代笔,往往在技巧上下功夫,真情实感很少流露。

《陈书·徐陵传》说,徐陵的集子经过离乱之后到唐初还有30卷。今本仅存 6卷,其中还有不少篇是残存的佚文,显系后人从《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出的。徐集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人吴兆宜注本,吴注5卷,第6卷为稍后的徐文炳所补注。《玉台新咏》历来也都认为是徐陵所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