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郑天挺(1899~1981)

图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县人。1899年8月9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初四)生于北京。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及“五四”后的进步活动。1922年,在北大作研究生的同时,又在中国法权讨论会担任秘书。他曾利用该会的档案资料,在会长张耀曾指导下,撰写了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领事裁判权的罪行。次年以该会名义公开出版,获得社会上好评。30年代,郑天挺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兼学校秘书长。讲授《文论》、《古地理学》、《校勘学》、《魏晋南北朝史》、《中国近三百年史》等课程,并撰写《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墨勒根王考》、《多尔衮与九王爷》等清史及校勘学等一系列著名文章,一时饮誉史坛。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郑天挺以北大负责人身分亲赴警察局交涉,要求无条件释放被捕学生,并把他们接出监狱。“七七”事变时,北平沦陷,郑天挺不畏敌人强暴,保护师生安全离校,于是年12月与其他教授辗转至长沙临时大学(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受到师生欢迎。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次年,北大在昆明恢复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任副所长,主持该所日常事务。1940年开始兼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在此期间,他先后开设《隋唐史》、《明清史》、《清史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等课程,并结合西南地区边疆研究,发表了《发羌之地望与对音》、《隋书西域传附国之地望与对音》、《隋书西域传薄缘夷之地望与对音》、《历史上的入滇通道》等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针对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而制造的“满洲独立论”,他写出了《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1943)、《满洲入关前后几种礼俗的变迁》(1942)、《清史语解》(1943)等,用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清代皇室包含有满、蒙、汉三族的血统,在入关前就和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入关后满、汉两族文化互相调融,相互影响,关系日益密切。这就有力地驳斥了日本侵略者的谬说。他后来将这些论文辑为《清史探微》一书,于1946年在重庆出版,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抗战胜利后,郑天挺为北大的复校工作竭尽全力。这时他仍担任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并任秘书长,还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室主任,主持校中明清档案的整理工作。1948年底,北平解放前夕,他尽力保护学校财产及师生的安全。时值北大五十周年校庆(12月17日),学生自治会以全体学生名义,赠给他“北大舵手”的锦旗,称赞他在北大几十年廉洁奉公, 日夜操劳的业绩。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郑天挺任北大校务委员、史学系主任、秘书长, 并主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宋景诗起义史料》两书出版。1952年,奉调南开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并在1963年任该校副校长。在南开大学期间,他先后讲授《明清史》、《明史专题》、 《清史专题》、《史料学》、《明清土地制度》、《清史制度》等十几门课程,并创建明清史研究室,主持校点《明史》,历十数寒暑。1961年夏,郑天挺任教育部历史教材编写组副组长,与翦伯赞共同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 主编《史学名著选读》六册, 并担任清史资料的分册主编。1980年任天津市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79年受教育部委托,开办明清史进修班,主编《明清史资料》作为教材。1980年出版了他的学术著作《探微集》和《清史简述》。《探微集》中包括了他50年代以来撰写的《关于徐一夔〈织工对〉》、《清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关于丝绸之路》等论文共四十三篇。1980年,他在天津主持召开了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宣读了《清代的幕府》论文,受到与会中外学者的重视。同年,中国史学会恢复活动,他被选为常务理事、主席团成员,并任执行主席。他在晚年还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国务院学位委负会历史组负责人、中国档案学会顾问等。198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1年12月20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