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铁”指武器,“血”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资料一俾斯麦(1815~1898年)
Bismarck, Otto (Eduard Leopold) von
受封为Fürst (Prince) von Bismarck
普鲁士政治人物,在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并且担任首相长达十九年。出身普鲁士地主精英阶级,他攻读法律,1849年当选普鲁士国会议员。1851年担任法兰克福的联邦议会普鲁士代表。在出任驻俄罗斯大使(1859~1862)和法国大使(1862)後,他成为普鲁士首相兼外相(1862~1871)。当他就任时,普鲁士被普遍视为欧洲五大强权中最弱的,但在他的领导下,普鲁士在1864年战胜丹麦(参阅Schleswig-Holstein Question),又打赢七周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经由这些战争,他达成了以普鲁士支配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统一目标。帝国一建立,他即成为宰相。这位「铁血宰相」借着反法联盟(参阅Dreikaiserbund、Reinsurance Treaty、Triple Alliance)巧妙地保持着欧洲的和平。在国内,他实施行政及经济改革,但致力於保持当时的地位,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会(参阅Kulturkampf)。1890年俾斯麦离职时,欧洲版图已经大为改观。然而,德意志帝国(他最大的成就)在他身後仅存在了二十年,因为他并未创造出内部团结一致的民族。
English version:
1815~1898年
Bismarck, Otto (Eduard Leopold) von
Prussian statesman who founded the German empire in 1871 and served as its chancellor for 19 years. Born into the Prussian landowning elite, Bismarck studied law and was elected to the Prussian Diet in 1849. In 1851 he was appointed Prussian representative to the federal Diet in Frankfurt. After serving as ambassador to Russia (1859-62) and France (1862), he became prime minister and foreign minister of Prussia (1862-71). When he took office Prussia was widely considered the weakest of the five European powers, but under his leadership Prussia won a war against Denmark in 1864 (see Schleswig-Holstein Question), the Seven Weeks' War (1866), and the Franco-Prussian War (1870-71). Through these wars he achieved his goal of political unification of a Prussian-dominated German empire. Once the empire was established, he became its chancellor. The “Iron Chancellor” skillfully preserved the peace in Europe through alliances against France (see Three Emperors' League, Reinsurance Treaty, Triple Alliance). Domestically, he introduced administrative and economic reforms but sought to preserve the status quo, opposing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Catholic church (see Kulturkampf). When Bismarck left office in 1890, the map of Europe had been changed immeasurably. However, the German empire, his greatest achievement, survived him by only 20 years because he had failed to create an internally unified people.
资料二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 [1] 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病逝,享年83岁。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1862年上任时提出“铁血政策”,并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统一德国(除奥地利),1870年击败法国使德意志帝国称霸欧洲大陆。俾斯麦结束了德国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这在历史上是进步的。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受“铁血政策”影响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这是俾斯麦不可推卸的责任。俾斯麦被称为“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
时势造英雄,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德国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冲破封建割据对经济的阻碍,德国的统一提到了历史的议事日程。在当时的情况下,德意志的统一存在着两条道路。一条是“自下而上”,由民众起来革命,推翻封建势力,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另一条是“自上而下”,通过王朝战争把德意志诸邦统一在普鲁士或者奥地利君主的领导之下。但是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不成熟,前一条道路没有走通。德国通过第二条道路走向了统一,这其中俾斯麦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以“铁血宰相”而闻名于世的俾斯麦在历史上争议颇多,有褒有贬,毁誉兼之。而他本人的一生也确是波澜起伏,极其复杂的。他出身于普鲁士乡村容克贵族,早年属于顽固的保守派。1848年革命爆发时,他曾说:“我是一个容克,我一定要压倒革命。”当他走上政坛,5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转变了。他认识到统一德国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他正确地估计了形势,把统一大业的领导权抓在普鲁士容克手里,而又在一定程度上联合新兴的资产阶级。自此,统一德国成了他奋斗的目标和抱负。他出任普鲁士驻德意志邦联议会代表,驻俄、驻法大使,无对无刻不是紧盯这一目标而施展才干。在德国统一的关键时刻,他出任普鲁士首相这一关键职务,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坚决实行“铁血政策”,终于达到目的。俾斯麦顺应时势,全力以赴,表现了他的毅力,反映了他的胆识,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列宁评价他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梁启超认为李鸿章难以与俾斯麦媲美,“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然也。虽李之际遇,或不及俾,至其凭借则有过之。人各有所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李自诉其所处之难,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难,非李所能喻也。使二人易地以居,吾知其成败之数亦若是已耳。故持东李西俾之论者,是重诬二人也”。
资料三[拼音]:Bisimai
[外文]:Otto von Bismarck-Schnhausen (1815~1898)
普鲁士王国首相 (1862~ 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执政期间采取“铁血政策”,故又有“铁血宰相”之称。1815年4月1日生于施滕达尔附近的申豪森庄园,出身容克世家。6岁在柏林上学。17岁后在格丁根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学。大学毕业后,1836年担任候补文官职务。1839年,回庄园经营农业。他采取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在此期间,他除了热衷于骑马狩猎、纵情享乐外,还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1845年任萨克森省议会议员,1847年任普鲁士联合邦议会议员,以维护贵族地产主的利益而闻名,政治上属于顽固的保守派。德意志1848年革命时期,在议会上公开声称要压倒革命,甚至准备在自己领地上组织军队,到柏林武力镇压革命。他是保守的宫廷党的主要成员,反对德意志统一,亲俄、亲法、亲奥。1851~1859年,任普鲁士联邦议会驻法兰克福的代表后政治态度发生剧变,认定德意志统一是无法阻止的,要维护普鲁士的君主政体和容克利益,只有普鲁士掌握统一的领导权。他成为激烈的反奥派并同宫廷党决裂。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进一步了解到东西强邻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图谋,确信必须以武力统一德意志。60年代初,公开提出要解散德意志联邦,把奥地利逐出德意志。1862年9月,被普王威廉一世任命为首相,10月8日又被任为外交大臣。当时普鲁士议会否决了威廉一世的扩军计划,威廉一世准备退位,王朝面临危机。俾斯麦执政后,不理睬资产阶级的违宪指责,进行大规模军事改革。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达到目的。”主张通过王朝战争,“自上”实现德意志统一。在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施展各种手腕,造成有利于普鲁士的国际局面,然后各个击破对手,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865年晋封为伯爵,1871年兼任帝国宰相,并晋封为亲王,获著名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成为德国最大的地产主之一。
1871~1890年,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实际领导人,集帝国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只对皇帝负责。其内政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现存制度,确保国家(首先是普鲁士)的权威。一方面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另一方面大肆镇压工人运动。1871年参与镇压巴黎公社(1792~1794)运动。1872年开始,发动反天主教会的所谓“文化斗争”。1878年实施《《社会党人法》》。1879年后颁行保护关税政策。外交方面推行大陆政策,以争夺欧洲霸权。1873年促成缔结德、奥、俄三皇同盟。1879年同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军事同盟。并以此为基础结成德、奥、意三国同盟(1882)。80年代起,他还领导德国向海外扩张,在亚洲和非洲建立殖民地。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但其内政和外交政策都未能完全取得预期效果。1890年3月被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除撰写回忆录外,还在《汉堡消息报》上发表文章,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1898年7月30日卒于这个庄园。
资料四(俾斯麦名言)1、真理只在在大炮射程之内。
2、我可以颇为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整个德意志帝国里最遭人恨的人。
3、好马将带着马鞍死去。
4、在欧洲鲤鱼池中的梭子鱼,阻止我们成为鲤鱼。
5、让我们把德国扶上马鞍!——出自俾斯麦1867年3月11日在北德意志联邦议会上的演讲
6、在这世界上,我们德国人畏惧上帝,此外,什么也不畏惧。——出自俾斯麦1888年2月在帝国议会的讲演
7、政治非科学,政治即艺术。
8、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9、我也认为,仅通过暴力事件来推进德国的统一是可能的。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是造成一场暴力灾难的使命,和选择时机的责任。任意地、仅仅按照主观的理由而决定干预历史的发展,结果总是只能打落不成熟的果实。至于说,德国的统一在目前不是个成熟的果实,在我看来是十分清楚的。
10、人们通常从教训中学习,但智者提前从别人的教训中获得经验。
11、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奋斗。
12、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13、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
14、如果文明没有对野蛮进行排斥、打压,那么这种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
15、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16、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17、任何见到过战场上垂死士兵呆滞目光的人,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18、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
19、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 但那又有什么呢?
20、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21、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22、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23、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
24、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25、世界上有两种东西的制作过程最为肮脏不堪,一个是香肠,另一个是法律。
26、既然迟早要死,为何不死得体面一些?是死在绞架上,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我们必须抗争到底!
27、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帆船。
28、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更强,而是去利用他们的短处。
29、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30、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