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ngtian
清代东北政区名。顺治元年(1644),以盛京(今辽宁沈阳)为留都,置内大臣统辖东北全境。三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汉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至乾隆十二年(1747)定名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见清将军),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康熙后盛京将军辖境,东至兴京边二百八十里吉林乌拉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山海卫界,南至金州(今辽宁大连)南境七百三十余里海界,北至开原边二百六十余里。
将军下设副都统(初名梅勒章京)二员。雍正五年(1727)增为三员,分驻盛京、锦州、熊岳三城。同时还于重要城、堡、关门地方设城守尉、防守尉、协领、佐领、防御等官率兵驻扎。后因海防紧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熊岳副都统移驻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统。光绪元年(1875)为守护永陵,新设兴京副都统。五年添设围场海龙总管,六年定围场总管加副都统衔。
另沿奉天与吉林、内蒙古柳条边设威远堡等十余处边门,亦派官兵驻守,分属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统,并统属于将军。同时,盛京将军还负责监督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六旗。
清统一全国后,奉天地区仿顺天府事例,设民署民官管理汉族事务。在时间上可分两个时期:
封禁期顺治十年至咸丰十年(1860),除短时外,主要为“封禁”期,顺治十年设辽阳府(今辽阳),辖辽阳(附郭)、海城二县。十四年罢辽阳府,于盛京置奉天府,设府尹(专管盛京地方民人事务)。康熙三年增承德(附郭)、盖平(今盖县)、开原、铁岭四县,升辽阳县为州。于此稍前,康熙元年在辽西锦州地方置锦县,三年于广宁(今辽宁北镇)设广宁府,另置广宁县、宁远州,并隶广宁府。四年罢广宁府,改设锦州府,移治锦县。锦州府及所属州县,均受奉天府尹管辖。雍正四年奉天府境域扩大,于吉林乌拉置永吉州,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置泰宁县,伯都讷(今吉林扶余)置长宁县。此时奉天府辖境北至长宁县松花江八百七十里蒙古界,东北至永吉州穆稜河二千零四十余里宁古塔界。西北至义县大宁堡四百五十余里界。七年罢泰宁县。乾隆元年罢长宁县,并入永吉州。十二年永吉州改吉林厅,隶吉林将军。至此奉天府辖境缩小,仅及东北开原以南辽沈和半岛地区。至咸丰十年奉天府尹辖奉天、锦州二府,辽阳等四州,以及五厅八县。这些府、厅、州、县主要分布在辽河两岸和滨海地区。
弛禁开放期咸丰十年后,根据中英《天津条约》规定:首开辽河下游牛庄为商埠,后因辽河淤积,十一年改为营口,遂使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向外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此后清政府鉴于形势,废除“封禁”,采取“移民实边”政策。中日甲午战争后,光绪三十一年东北全部开禁。又兼东清(后改中东)铁路兴建,于是关内齐鲁、燕、晋一带农民大量移居东北。东北民政管理体制和区划体系逐步完备。为巩固海防,加强边疆治理,同治五年(1866)改山海关监督为奉锦山海关兵备道,并加按察使衔,辖沿海金州厅、岫岩州、复州、海城、盖平等地。同年设营口海防同知,以加强海关管理。光绪二年命盛京将军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关防。加奉天府尹二品衔,以右副都御史行巡抚事。各州县满汉兼用。三十三年裁盛京将军,改设奉天省,置巡抚。至宣统三年(1911)奉天省共领四道、八府、五直隶厅、三散厅、六州、三十二县。光绪末年,奉天(沈阳)、安东、大东沟、辽阳、凤城、新民、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大连等十处辟为商埠。随着东清南满铁路支线(1903)、京奉(1907)、安奉(1910)等铁路建成,奉天省的交通和地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港湾条件,取代营口而跃居东北第一大港。昔日的辽河、松花江、鸭绿江水运日趋衰落,旧时驿站交通被取代;一些新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很快集向铁路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