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anfengqin
[外文]:organ
气鸣乐器。是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主要用于教堂音乐。从16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叶,它在欧洲乐器中占有统治地位,为当时的“乐器之王”。欧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J.S.巴赫,G.F.亨德尔为它写作了多首乐曲。它在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形制及构造管风琴通常由音管、音栓、键盘、轨杆机、风箱、琴箱组成。
音管管风琴的音管一般为哨管和簧管两种不同发音方式的管,以哨管为主体,大都以木料制成。哨管有圆柱形管体,圆锥形管脚;管体和管脚连接处有窄长开口,称为哨嘴。气流通过哨嘴而发音;音随哨管长度而定。哨管又分开管和闭管,同长度的闭管比开管音低八度。按音色分类:哨管有管风琴独特音色的主哨管、木管音色的笛哨管以及弦乐哨管等。簧管则在圆锥形管体内安装金属簧片发音,主要用拍簧,音高由簧片长度确定。簧片除本身音色外,还可发出类似铜管、木管独奏音色。规模不同的管风琴,拥有的音管数目不同。音管分排竖立于键盘后方,各排音管由一音栓控制。
音栓也叫拉栓,是圆形突钮,可拉出推进,通过轨杆机操纵滑板,控制音管;滑板上有与该排各音管对应的孔洞。标准音管排与键盘同度定音,用8′表示,即“8英尺”音(源于该排最低音大字组C的管长约 8英尺,约2.44米);低1或2个八度,定音称16′或32′;高1~3个八度,定音分别称4′、2′和1′。音栓主要有:主音栓、笛音栓、弦音栓、簧音栓、变化音栓、混合音栓、联键音栓。有的管风琴还有特殊音色的音栓,如颤音音栓,控制有两排音高稍异的音管,能发颤音;钟音音栓能奏出敲钟音色效果。
键盘在不同规模的管风琴中,手键盘可有2~7排,有大键盘、强弱音键盘、伴奏键盘、独奏键盘、回声键盘,另有脚踏键盘。手键盘阶梯式依层次排列在管风琴正面。每副键盘都有联键装置,可使其他键盘联合动作。
机械装置19世纪前采用轨杆式机械传动,音栓通过轨杆机带动滑板,使滑板上的孔洞与音管对应,琴键通过轨杆开启阀板,气流通过进入音管发声。经1860年试验,1888年正式制成电气式装置,在琴键下安装电路,按琴键时电路关闭,阀板即开,进风发声。传统风箱用人力操作,1915年后为电动鼓风机所代替。
性能与音色管风琴上述部件被安置在大型琴箱内,琴箱正前方敞开,展现排列的音管;通过琴箱用以混合音管声音,产生共鸣。管风琴每音皆由多管混合组成;最简单的管风琴,一音也至少由3管混合发音;大型的1音多至100余管甚至2700余管组成。
现代管风琴的音域,手键盘有61个音,从C~c4,5个完整的八度;脚键盘有32个音,从c到g1,两个半八度。由于音栓定音可产生比键盘高或低1~2个八度,因此管风琴的真正音域,能扩展到9个八度以上。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庄重优美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和声。
历史发展传说管风琴由潘神管(排箫)演变而来。公元前250年,古希腊工程师亚历山德里亚的克泰西维奥斯制造出最早的水压式管风琴,以水压来调节供气的均衡。当时仅有少量音管,音域很窄。这种水压管风琴,到5世纪时仍为民间所用。另一种气压式管风琴在120年就有记载。中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管风琴几乎都是教堂制造。14世纪时,音域扩大到有完整半音阶的3组、音栓数目增多、结构逐渐复杂,规模变大。1361年德国哈尔伯施塔特的一架管风琴有 3层手键盘和由10人操纵的20个风箱,音管长约10.45米。此期间,音色独特的精制的小型管风琴也相应发展,人们把它与大管风琴配合使用。以后,各种音色和式样的音管更趋于完善。15世纪中叶开始使用簧管,琴键性能改进,可用拇指和一对手指轮奏代替拳头击奏。16世纪初,各国出现不同流派的制造家,推动了管风琴制造的发展。17世纪和18世纪初,管风琴进入黄金时代,制琴名师辈出。今日最大管风琴是1932年建造的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议会大厅的管风琴,有音管32706支(一说32882支;最大音管长达 12.19米,管径0.61米,最小音管只有几厘米)、音栓1233个,音管排450组,有7层手键盘,19种音色。
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管风琴,在中世纪的欧洲甚为流行。一音一管,音域在1~2个八度以内,1人即可演奏。以带悬于胸前,左手压风囊鼓风,右手按键。稍大一些不易搬动的称“定位式管风琴”或“台式管风琴”,另需1人在琴后鼓风。全用簧管构成的小型管风琴称为“雷格尔式管风琴”,最小型的合拢后如一本厚书,称“圣书式雷格尔”。
欧洲复调音乐的历史与管风琴音乐紧密相关。管风琴伴奏下的教堂声乐,采用复调音乐形式,因而管风琴音乐最早采用合唱多声部原则。16世纪意大利管风琴学派已使其创作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J.S.巴赫是最杰出管风琴家,管风琴音乐创作是他全部艺术成果的基础和核心。著名作品有《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其他名曲有G.F.亨德尔的协奏曲多首,F.门德尔松的奏鸣曲6首,F.李斯特的巴赫作品改编曲,以及C.-M.维多尔的管风琴交响曲等。
19世纪中,随着宗教的传播,中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教堂内,也曾设有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