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eshi
[外文]:lunar eclipse
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有一条阴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没有受到太阳直接射来的光,半影受到一部分太阳直接射来的光。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进入地影,这就发生月食(图1)。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发生月全食;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则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有时月球并不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称为半影月食(图2)。
月食是月球进入地影的现象,所以月食只能发生在“望”,即发生在农历十六日前后。由于白道与黄道有约5°9┡的倾角,所以并不是每个望日都会发生月食,而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白交点附近时,才可能发生月食。如单考虑本影月食,每年最多可发生3次,最少则连一次也没有。每年发生2次的概率最大,为三分之二。如把半影月食也算在内,每年最多则可发生5次,最少也要发生2次,但仍以每年发生本影月食2次的概率为最大,约为60%;其次是一年发生半影月食4次或半影月食3次或本影和半影月食各1次,这三者的概率各约为8%。根据公元前1500年~公元2500年间所发生和将发生的 9,729次月食的统计,每世纪平均发生半影月食89.0次,月偏食83.8次,月全食 70.4次,总计每世纪平均发生243.2次。月食时,面对着月球的半个地球可以同时看见月食,所以对某个具体地点来说,约可看到上述半数的月食。
月全食的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月球刚刚和半影接触时称为半影食始,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2)月球同本影接触时称为初亏,这时月偏食开始;
(3)当月球和本影内切时,称为食既,这时月球全部进入本影,全食开始;
(4)月球中心和地影中心距离最近时称为食甚;
(5)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内切时称为生光,这时全食结束;
(6)月球第二次和本影外切时称为复圆,偏食结束;
(7)月球离开半影时,称为半影食终。在月偏食时没有食既和生光,半影月食只有半影食始、食甚和半影食终。月球在半影内时,月面亮度减弱很少。只有当月球深入半影接近本影时,肉眼才可以看出月球边缘变暗。月球在本影内时也不是完全看不见,即使在全食食甚时,也可以看到月面呈现红铜色。这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地球低层大气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的缘故。
月食程度的大小用食分来表示。食分等于食甚时,月球视直径在食甚时进入本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食甚时如月球恰和本影内切,食分等于1。食甚时如月球更深入本影,食分用大于 1的数字表示。月全食的食分大于或等于1。偏食的食分都小于1。半影月食的食分用月球直径进入半影的部分与月球视直径之比来表示。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觉察到。
跟日食一样,月食也有周期性,日食的沙罗周期同样也适用于月食。所谓沙罗周期是指 223个朔望月,即6,585.3天,合18年零11天(这段时间内若有五个闰年则为18年零10天)。例如1981年7月17日发生月食,18年零11天以后,即1999年7月28日也要发生月食。223个朔望月并不是整天数,尚有余数0.3天,也不恰好等于19个交点年,还有0.5天的差,所以,经过一个沙罗周期后,月食时刻大概要迟7~8个小时。月球相对于交点的位置与上一次月食时不完全相同,食分也会有变化。
在中国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就已有月食记录,年代约在公元前十三、十四世纪。《逸周书》中有一次月食记载,据考证是公元前 1137年1月29日的月食。《诗经·小雅》记载一次月食,在周幽王六年九月望,即公元前776年8月21日。历代史书中也有不少月食记录。
- 参考书目
- 唐汉良、余宗宽:《日月食及其计算概要》,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59。W.M.Smart, Textbook on Spherical Astronomy,6th ed., pp . 378~386, Cambridge Univ. Press,Cambridge,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