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ishi de zhangwo
[外文]:grasping of knowledge
指个体学习人类已有知识的过程与结果。知识的掌握是个体的认识活动;着重在径直取得前人和他人已有的认识成果,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主;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实现的,无须经历漫长、曲折的摸索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过程和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知识的掌握,着重在探讨学生是怎样学习知识的。
(1)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径直取得人类认识的成果。人类已经积累大量宝贵的知识。个体──特别是学生,要在短短的十来年中,把人类千百年来认识成果的遗产部分地继承下来,尽快地把前人和他人已有的、有关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全靠一般的认识途径(事事亲身实践,积累感性经验)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借助各种手段,去径直取得人类已有知识。设置学校,通过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可以缩短继承人类认识成果的过程。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则进一步提供了更有效的传授方法。对学生来说,这种认识过程不能认为是违反认识的一般规律的。学生已经有入学前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大量感性经验,可资利用;而且可在学习前人和他人已有知识的同时,采取各种特殊手段去吸取和补充必要的感性材料。
(2)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a.理解知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所谓理解知识就是利用自身已有经验和初步知识为媒介和桥梁,使新知识中所含有的已知成分互相结合,揭示出其新含义,以解释所要学的新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一方面是使新知识纳入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新知识相融合,使已有知识获得扩大和更新。b.通过专门的复习、练习,巩固、加深理解。通过理解径直学懂的新知识,虽费时短,但精密、巩固的程度差些,加上学生学习知识是多科同时并进的,所以特别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及时进行复习,以巩固所理解的结果。有计划地按记忆规律及时有节奏地对新学知识反复进行复习、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的第二步。这第二步包括多种复习方式与效果:当天和稍后对新课进行复习与练习,能使初步理解的结果更加精确、巩固;后继的更加新的教材中,反复出现以前学过的内容,则起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的作用;阶段性的综合复习,又使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且确保长期牢固的保持,并加深理解。c.应用性练习。在初步理解和复习的基础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转入第三步──通过解答课题和实习作业等方式,进行应用性的练习。应用性的练习,对学生掌握知识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使学生亲自检验所学知识的本身是否正确,又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是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再次为将来实际应用知识作充分准备。应用性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上三步各有其特定作用又先后衔接,同时其间还反复交叠,互为条件,彼此促进。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理解、牢固保持和熟练应用知识,从而达到真正的掌握。
(3)学生掌握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按规律进行的正规学习活动。学生掌握知识往往不是从实践开始,因此在最初并不十分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而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树立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学习目的,激发切近的与远景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掌握知识的积极性。人类已形成、积累的知识是有严密系统的,其中有基础知识与专门知识,单一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区别。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经过精选的人类已有认识的精华,并根据各级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加工组织为由浅而深、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所以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正规学习,有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逐步完成的。学生要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还得遵循理解、巩固保持与应用练习的规律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最初需要靠教师的指导帮助,到后来应逐步学会自己按规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更主动地有效地掌握知识。
掌握知识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知识的掌握是复杂的智力活动,智力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智力发展水平是掌握知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一步是理解,理解力强就有利于正确而迅速揭示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理解新知识的含义;要保持理解的结果,需要善于记忆,智力发展得好,记忆的谋略和方法就会更合理,因而有利于巩固保持理解;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智力发展得好才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善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力、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都是智力活动的重要方面,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智力,就很难正确、迅速而有效地掌握知识。反之,智力的发展又是通过实践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实现的。智力虽然和天赋素质有关,但不是自然成熟的结果,它是在实践中,在认识世界的活动里,在掌握人类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标志智力活动水平的理解、观察力、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受到锻炼、培养,而得到发展提高。
掌握知识与品德形成、发展的关系掌握了知识不等于就形成了品德;但是对社会的伦理、道德的知识毫无所知的人,也不可能形成高尚的品德。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之一。一个人没有关于客观世界规律的知识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不可能形成并发展为具有共产主义品德的人。В.И.列宁曾经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会产生正确的掌握知识的强有力的动机,并把掌握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
- 参考书目
- 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冯忠良编著:《智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