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ngqi
中国古代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又称“冥器”或“盟器”。常是模仿各种礼器或日用器皿、工具、兵器的形状,还有人、家畜及鸟兽的形象,以及车船、家具、建筑物等模型。质料以陶、瓷、木、石最常见,也有用金属制造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代墓中都有发现。宋代以后又流行纸制明器。
明器一词,周代已经使用,《礼记·檀弓》中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的记载。从考古发掘所获资料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即已发现有专供随葬的模型器,如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出土过陶屋模型,方形尖顶,屋门下还线刻有一条守门的狗。商周时期,明器使用日益普遍,河南安阳商墓中出土过锡制的礼器和质薄体轻无法实用的青铜兵器,都是专供随葬的明器。也有仿铜器中鼎、、罍、尊、觚、爵等的陶制的明器,烧成温度低,制作粗糙,花纹简略,常常只具有粗略的轮廓。战国时期,有些仿铜礼器的陶明器制造得相当精致,例如燕下都16号墓中,随葬的列鼎等礼器及甬钟、钮钟和编鎛等乐器都是陶质的,这些器物完全模仿铜器,纹饰有彩绘、刻划、拍印等种,既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又有一定的地方风格。秦汉时期,陶质明器更为流行,特别是模拟人形的俑有了较大的发展,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大量和真人等高的陶俑,是突出的代表。东汉时期,各种模型日益增多,特别是制作精美的大型陶楼,如三门峡市出土的陶楼高达1米左右,结构复杂,制作精美。此外如仓、井、碓、磨、灶等也很精细。三国以后,在南方的墓葬中大量出现青瓷明器,江苏宜兴西晋周氏墓地中出土的是典型的代表。同时还流行上面堆塑有楼阁、人物、神仙、鸟兽的青瓷谷仓罐(魂瓶)。唐代出现了三彩明器,同时对明器的使用,也按官阶高低和死者身份作了规定,不论是内容、数量,还是尺寸,都有明显的区别。北宋时期纸制的明器逐渐流行,其他质料的明器日渐减少。据南宋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记载,当时都城汴梁已出现有专门经营明器的店铺。但是直到明代,王公官员的墓中还有大量陶、木质明器随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