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身”结尾的成语84个(含解释和出处)

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孑然一身、铜臭满身、科班出身、病魔缠身等“身”结尾的成语84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孑然一身[jié rán yī shēn]

【解释】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倚,处性不能自立。”

【示例】只是公子孑然一身,又没盘缠,怎能够装载回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七

2、铜臭满身[tóng chòu mǎn shēn]

【解释】浑身散发着铜钱的臭气。常用以讥讽有钱的或是唯利是图的人。

【出处】《后汉书·崔寔传》:“论者嫌其铜臭。”

3、科班出身[kē bān chū shēn]

【解释】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示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科班出身的人越来越多。

4、病魔缠身[bìng mó chán shēn]

【解释】指长期患病。

【出处】《辞海·词语分册下》:“(病魔)谓疾病缠身。”

【示例】他一直病魔缠身,至今还没有康复。

5、奋不虑身[fèn bù lǜ shēn]

【解释】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6、青紫被身[qīng zǐ pī shēn]

【解释】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出处】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7、勤以立身[qín yǐ lì shēn]

【解释】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示例】我们要学习宋濂勤以立身的精神。

8、碌碌终身[lù lù zhōng shēn]

【解释】碌碌:平庸。一辈子庸庸碌碌,没有成就。

【出处】《韩山书院碑记》:“修之于家而献之于国者,又未知其何若也,微论碌碌终身,纵一旦博青紫,苟富贵,驰骋当路,嚣然得志于时者之所为。”

【示例】逗留在他记忆里的是那些碌碌终身、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或筵前卖笑的妓女,戏院里卖糖的孩子。 ——杨逄《读〈柯灵选集〉》

9、尾生丧身[wěi shēng sàng shēn]

【解释】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10、胆大包身[dǎn dà bāo shēn]

【解释】胆比整个身体都大。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

【出处】《旧唐书·李昭德传》:“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示例】你口快便施恩,则除是胆大自包身。我其实精皮肤捱不过那批头棍。 ——元·郑庭玉《包龙图智勘后花园》第一折

11、吞炭漆身[tūn tàn qī shēn]

【解释】以之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出处】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

【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卧薪尝胆、吞炭漆身一般。”

12、著书等身[zhù shū děng shēn]

【解释】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处】《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示例】黟汪先生南士,绩学敦行,著书等身,以稽古余力,重为蒐补。(鲁迅《古集序跋集·关于汪辑本〈谢承后汉书〉》)

13、立命安身[lì mìng ān shēn]

【解释】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不但这样,还要给他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差。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14、知命安身[zhī mìng ān shēn]

【解释】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出处】元·无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15、重气轻身[zhòng qì qīng shēn]

【解释】指重义节而轻生死。

【出处】唐·张说《巡边在河北作》诗:“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磧路何为尔,重气轻身知许国。”

16、艺多不压身[yì duō bù yā shēn]

【解释】艺:技艺。技艺多不会压垮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四回:“这孙海仙说了这些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

17、人百其身[rén bǎi qí shēn]

【解释】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出处】《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示例】你之牺牲是革命长恨,人百其身赎不回。 ——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

18、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ó jì zài shēn]

【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19、顶名替身[dǐng míng tì shēn]

【解释】犹言顶名冒姓。

【出处】《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20、胆大于身[dǎn dà yú shēn]

【解释】犹言胆大如斗。指无所忌惮。

【出处】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21、粉骨碎身[fěn gǔ suì shēn]

【解释】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示例】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骂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说不得了。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

22、眇眇之身[miǎo miǎo zhī shēn]

【解释】眇眇:微小。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出处】《汉书·文帝纪》:“遗诏曰: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示例】发是时也,加富尔以眇眇之身,兼任总理大臣、外务大臣、军务大臣之各要职。 ——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六节

23、毁不危身[huǐ bù wēi shēn]

【解释】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同“毁不灭性”。

【出处】《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丧不虑居,为无庙也;毁不危身,为无后也。”

24、行伍出身[háng wǔ chū shēn]

【解释】行伍:旧时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当兵出身的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出身,天生海量。”

【示例】我是一个行伍出身的人,常常感觉自己读书太少,学识不足。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八章

25、降志辱身[jiàng zhì rǔ shēn]

【解释】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出处】《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示例】怪不得我问他做甚事,他不肯说,说怕辱没了师傅。不知你肯降志辱身,做这等事,正是为人所不能为呢!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四回

26、持禄养身[chí lù yǎng shēn]

【解释】保住禄位以养自身。指大臣庸禄无为。

【出处】《清史稿·熊赐履传》:“部院臣工大率缄默瞻顾,外托老成慎重之名,内怀持禄养身之念。”

27、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

【解释】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示例】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 ——朱自清《论气节》

28、仰望终身[yǎng wàng zhōng shēn]

【解释】仰望:依赖,指望。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所以一辈子都要把丈夫当成唯一的依靠。

【出处】《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示例】一来使二女得嫁贤人,有所仰望终身;二来就可试他待父母如何。 ——清·无名氏《小五义》第二十二回

29、弃智遗身[qì zhì yí shēn]

【解释】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出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30、验明正身[yàn míng zhèng shēn]

【解释】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

【示例】罪犯已经被验明正身,执行死刑。

31、牵一发而动全身[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

【解释】牵动一根头发就会涉及整个身体。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出处】宋·苏轼《成都大悲阁记》:“吾头发不可胜数,而身之毛孔亦不可胜数,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吾身也。”

【示例】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

32、感慨杀身[gǎn kǎi shā shēn]

【解释】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杀身:舍弃生命。因愤慨而舍弃性命。

【出处】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政事》:“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33、单丁之身[dān dīng zhī shēn]

【解释】丁:成年男子;单丁:独子。指没有兄弟的成年男子。

【出处】《南齐书·武帝纪》:“凡单丁之身及茕独而秩养孤者,并蠲今年田租。”

34、花月之身[huā yuè zhī shēn]

【解释】花容月貌之身。形容女子美丽的身姿。旧时也指妓女。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他为你生小绿珠花月身,寻一个金谷绮罗里石季伦。”

35、惹火上身[rě huǒ shàng shēn]

【解释】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示例】请不要自己惹火上身。

36、芒刺在身[máng cì zài shēn]

【解释】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13章:“他觉得那个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痒痒,可又不敢回头。”

37、惹火烧身[rě huǒ shāo shēn]

【解释】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示例】今日与你盘缠,迟延,少待乞大拳,披麻惹火烧身怨,莫待等江心补漏船。 ——明·无名氏《白兔记·逼书》

38、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解释】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示例】对于敌人的挑衅,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9、断发文身[duàn fà wén shēn]

【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示例】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汉·曹操《善哉行》诗

40、奋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示例】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41、得荫忘身[dé yīn wàng shēn]

【解释】荫:遮蔽。原指蝉得到荫凉的地方遮蔽就忘了自身的安全。比喻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患。

【出处】《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

42、渺然一身[miǎo rán yī shēn]

【解释】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出处】《汉书·文帝纪》:“遗诏曰: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示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逢之所能办哉。 ——宋·陈亮《与石应之》

43、独善一身[dú shàn yī shēn]

【解释】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出处】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示例】吾欲力绍绝业,锓木宣布有可成之资,第未有任其责者耳,独善一身曷若与天下共之。 ——金·元好问《通真子墓碣铭》

44、忧国忘身[yōu guó wàng shēn]

【解释】忧劳国事,不顾个人安危得失。

【出处】《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孝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示例】《明史·于谦传》:“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45、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解释】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示例】他传令将士做到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46、反治其身[fǎn zhì qí shēn]

【解释】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47、容头过身[róng tóu guò shēn]

【解释】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出处】《后汉书·西羌传》:“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

48、衣不遮身[yī bù zhē shēn]

【解释】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7回:“一个个蓬头垢面,衣不遮身,满脸的污泥。”

49、独善其身[dú shàn qí shēn]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示例】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50、著述等身[zhù shù děng shēn]

【解释】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示例】伟烈君通天算之学,生平著述等身,而精勤惕厉,未尝一日废书不观也。 ——清·王韬《瀛壖杂志》卷六

51、断臂燃身[duàn bì rán shēn]

【解释】断臂:砍断手臂。砍断手臂,燃肉身灯。指做事专诚。

【出处】明·李贽《咏古》:“断臂燃身未足夸,何当垂老问年华。”

52、养虎伤身[yǎng hǔ shāng shēn]

【解释】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出处】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示例】兀术听了,大叫道:‘罢了,罢了!此乃养虎伤身也!’ ——《说岳全传》第五七回

53、著作等身[zhù zuò děng shēn]

【解释】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处】《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示例】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著作等身了。 ——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54、独善吾身[dú shàn wú shēn]

【解释】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出处】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55、远害全身[yuǎn hài quán shēn]

【解释】促使自身,远离祸害。同“全身远害”。

【出处】《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一折:“我为甚走入深山改姓名,我则是远害全身。”

【示例】但我对于有关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将罗马字来替代。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 ——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56、鞍不离马,甲不离身[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解释】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57、藐兹一身[miǎo zī yī shēn]

【解释】藐:微小。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出处】《汉书·文帝纪》:“遗诏曰: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示例】藐兹一身,其堕落于穷谷中不克自拔矣。 ——孙中山《伦敦蒙难记》四

58、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解释】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示例】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

59、断发纹身[duàn fā wén shēn]

【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出处】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60、忿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同“奋不顾身”。

【出处】《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61、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示例】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62、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jí yǐ qírén zhīdào,huán zhì qírén zhīshēn]

【解释】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示例】况这班奸党,不知屈害多少忠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极是快心之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63、大胆包身[dà dǎn bāo shēn]

【解释】指胆量极大。

【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64、才广妨身[cái guǎng fáng shēn]

【解释】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

【出处】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

65、以义灭身[yǐ yì miè shēn]

【解释】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66、艺不压身[yì bù yā shēn]

【解释】艺:技艺。技艺不会压垮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四回:“这孙海仙说了这些江湖本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遨游海内,艺不压身。”

67、退步抽身[tuì bù chōu shēn]

【解释】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68、殉义忘身[xùn yì wàng shēn]

【解释】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出处】《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69、恫瘝在身[tōng guān zào shēn]

【解释】恫瘝:病痛,比喻疾苦。病痛在自己身上。古时形容爱民的殷切,人民的痛苦就像在自己身上一样。

【出处】《尚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示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处处恫瘝在身,非特一诗人云尔也。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二

70、愤不顾身[fèn bù gù shēn]

【解释】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出处】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示例】清军自得汉阳,湖南人士均愤不顾身,颇有灭此朝食之慨。 ——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

71、以养伤身[yǐ yǎng shāng shēn]

【解释】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出处】《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72、润屋润身[rùn wū rùn shēn]

【解释】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73、徇国忘身[xùn guó wàng shēn]

【解释】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出处】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74、感遇忘身[gǎn yù wàng shēn]

【解释】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出处】《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75、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

【解释】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示例】禹入裸国,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6、门里出身[mén lǐ chū shēn]

【解释】出身于有某种行业或技艺传统的家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三:“门里出身易,身里出门难。”

【示例】你虽说是门里出身,可到底也没管过柜上的事儿,成色啦,价钱啦,恐怕也弄不太准。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三章

77、薄技在身[bó jì zài shēn]

【解释】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示例】我们要有薄技在身,才不会被淘汰。

78、象齿焚身[xiàng chǐ fén shēn]

【解释】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示例】正是:山木自寇,象齿焚身。恫哉李督!死不分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一回

79、引火烧身[yǐn huǒ shāo shēn]

【解释】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引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都送将出来。”

【示例】借洋兵是引火烧身的事,最好请他慎重一点。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

80、指敌忘身[zhǐ dí wàng shēn]

【解释】指敌:指向敌人。同敌人作战,忘记了自己的生死。形容勇猛杀敌,舍生忘死。

【出处】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百人被刃,陷行乱陈;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

81、祝发文身[zhù fā wén shēn]

【解释】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出处】《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示例】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82、粉骨糜身[fěn gǔ mí shēn]

【解释】犹言粉骨碎身。

【出处】宋·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83、被发文身[pī fà wén shēn]

【解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示例】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非乐而为此也。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84、碎骨粉身[suì gǔ fěn shēn]

【解释】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同“碎身粉骨”。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示例】夫人遇妾,谊逾所生,常恨碎骨粉身,不足为报。(清·徐瑶《太恨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