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n Renchang
秦仁昌(1898~1986),中国植物学家。1898年2月15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86年7月22日卒于北京。1919年在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林科毕业。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林学系,获理学士学位。历任南京东南大学教师和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技师。192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物博物馆深造,在C.F.A.克里斯滕森教授指导下研究蕨类植物分类学。翌年秋出席了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并先后到英、 瑞典、 德、法、奥、捷等国的植物标本馆作短期研究。1932年秋回国,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兼标本室主任。1934年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并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去云南建立和领导了庐山植物园丽江工作站。抗战胜利后,他先后任云南农业改进所所长、云南大学林学系及生物系教授兼主任及云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等职。1952年起,在云南东南部领导勘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橡胶林场。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及地理研究室主任。30年代初,他在英国邱园和大英博物馆研究蕨类植物,编写出《中国蕨类植物志》初稿,包括 11科6属1200余种,还拍摄了该馆所藏全部中国植物的模式标本照片 18300多张。在云南工作期间做了多年野外考察,并对蕨类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于1940年在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学报第五卷上发表了《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一文,提出了一个比较自然的分类系统,把过去占全部蕨类植物种数90%以上和占属数4/5的水龙骨科划分为33科249属,清晰地显示出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并获得了荷印隆福氏生物学奖金。1954年,他发表了《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名词及分类系统》一文,建立了第一个较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系统(见蕨类学)。1958年他参加了新疆综合考察,发表了《新疆阿尔泰山植物区系、植物类型和植物资源》等论文,完成了《中国植被区划》一书中的新蒙荒漠区部分。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成立,他被选为编委兼秘书长,率先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卷(蕨类植物门)。随后他编写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的杜鹃花等科(1974),翻译出版了《植物学拉丁文》(1978~1980),编写了《近代科学技术词典》(1980)中的植物学部分。1978年在综合研究了近代各分支学科成就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了他的蕨类植物系统,发表了《中国蕨类植物的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一文。
秦仁昌一生发表论文 150多篇,出版专著书籍12本,培养了许多林业和植物学人才。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当选为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当选为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后为名誉理事长,并曾任《植物分类学报》主编,1978年任植物研究所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