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敌”的成语大全(123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敌众我寡、背腹受敌、一虎难敌众犬等含“敌”的成语123个,其中“敌”开头的12个,“敌”结尾的55个,“敌”在中间的56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敌”开头的成语

1、敌众我寡[dí zhòng wǒ guǎ]

【解释】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示例】我们处在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况中。

2、敌国通舟[dí guó tōng zhōu]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出处】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3、敌不可假[dí bù kě jiǎ]

【解释】指不可宽容敌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

【示例】我们切记敌不可假的原则。

4、敌惠敌怨[dí huì dí yuàn]

【解释】犹言报德报怨。

【出处】《左传·文公六年》:“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

【示例】夫古人敌惠敌怨,不及其子。 ——明·张居正《答江兵宪蔡春壹书》

5、敌不可纵[dí bù kě zòng]

【解释】对敌人不能放纵。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示例】古谚有之:敌不可纵。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草原。 ——《魏书·郭祚传》

6、敌存灭祸,敌去召过[dí cún miè huò,dí qù zhāo guò]

【解释】召:即“招”,招来。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放松警惕,便会招来祸害。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7、敌国外患[dí guó wài huàn]

【解释】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

【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示例】敌国外患,日冯陵而无已。 ——章炳麟《藩镇论》

8、敌国同舟[dí guó tóng zhōu]

【解释】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示例】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

9、敌力角气[dí lì jiǎo qì]

【解释】指以力气相斗。

【出处】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10、敌忾同仇[dí kài tóng chóu]

【解释】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如蒙皇上乾纲立断,速谕停工,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必共振敌忾同仇之气。 ——《清史稿·李宗羲传》

11、敌变我变[dí biàn wǒ biàn]

【解释】敌方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方对策也要随之作相应变化。形容机动灵活,随机应变。

12、敌王所忾[dí wáng suǒ kài]

【解释】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出处】《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示例】尔诸将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敌王所忾。 ——《宋史·度宗纪》

“敌”结尾的成语

1、背腹受敌[bèi fù shòu dí]

【解释】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示例】术虎高琪向南方“扩地”的图谋难以实现,反而使金朝背腹受敌,兵力分散。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能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2、枭俊禽敌[xiāo jùn qín dí]

【解释】犹言杀敌致胜。禽,同“擒”。

【出处】《汉书·陈汤传》:“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

3、文友诗敌[wén yǒu shī dí]

【解释】敌:对手。文中好友,诗中对手。

【出处】唐·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敌,幸也,亦不幸也。”

4、举世无敌[jǔ shì wú dí]

【解释】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出处】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示例】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做到举世无敌。

5、表里受敌[biǎo lǐ shòu dí]

【解释】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三国志·魏书·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示例】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周书·杨忠传》

6、所向无敌[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释】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示例】我自起兵以来,所向无敌。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五回

7、枕戈待敌[zhěn gē dài dí]

【解释】枕着兵器等待迎敌。形容时刻准备杀敌。

【出处】《南齐书·褚渊传》:“结垒新亭,枕戈待敌……锋镝初交,元恶送首。”

8、以敌借敌[yǐ dí jiè dí]

【解释】借:利用。用已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敌人,去争取另一部分敌人。

【出处】明·揭喧《兵经百言》:“甚且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终为我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也。”

9、卵石不敌[luǎn shí bù dí]

【解释】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示例】某屡欲誊词上控,为母训所阻,且贫富悬殊,卵石不敌,只得忍止。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十九回

10、智均力敌[zhì jūn lì dí]

【解释】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示例】《宣和书谱·行书·虞世南》:“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

11、众寡不敌[zhòng guǎ bù dí]

【解释】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唐·孙揆《灵应传》:“众寡不敌,三战三北。”

【示例】群众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过,众寡不敌,自难免日久变生,越发不可收拾。 ——鲁迅《两地书·二一》

12、男不对女敌[nán bù duì nǚ dí]

【解释】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缠夹二先生评:“岂知狼子野心,不惟不奉男不对女敌之古训,反欲打杀老婆。”

13、腼颜事敌[miǎn yán shì dí]

【解释】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示例】抗战期间,上海沦陷,他为环境所迫腼颜事敌,内心十分痛苦。

14、设疑破敌[shè yí pò dí]

【解释】设:设置;破:攻下。设置疑兵,迷惑敌人,寻机攻击。

15、力均势敌[lì jūn shì dí]

【解释】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马总《意林》引《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

【示例】夫力均势敌,则进德者胜。 ——《周书·儒林传·乐逊》

16、众少不敌[zhòng shǎo bù dí]

【解释】众:多;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许褚传》:“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

【示例】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旧唐书·李大亮传》)

17、众寡难敌[zhòng guǎ nán dí]

【解释】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形容彼此力量悬殊,难以匹敌。

【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

【示例】已曾选下精兵八千,远渡江东,诚恐众寡难敌,为此又行出榜。(明·沈采《千金记》第七出)

18、一夫当关,万夫莫敌[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dí]

【解释】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出处】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19、一人敌[yī rén dí]

【解释】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出处】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示例】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史记·项羽本纪》

20、首尾受敌[shǒu wěi shòu dí]

【解释】前后皆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周书·文帝纪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5回:“彼水陆路绝,首尾受敌,吴君臣之命,皆丧于吾手矣。”

21、牛饩退敌[niú xì tuì dí]

【解释】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

22、恃勇轻敌[shì yǒng qīng dí]

【解释】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出处】《旧唐书·苏定方传》:“又矫称别奉圣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

【示例】汝本恃勇轻敌而来,探吾虚实,于中取事,却以甜言哄我。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一回

23、青春两敌[qīng chū liǎng dí]

【解释】敌:匹敌,相当。指两人都处在青年时期,在年龄上相当。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妾承兄弟,事君王,妾自以为秦楚相当,青春两敌。”

24、八面受敌[bā miàn shòu dí]

【解释】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出处】五代·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著称。”

【示例】……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宋苏轼《又答王庠书》

25、文能附众,武能威敌[wén néng fù zhòng,wǔ néng wēi dí]

【解释】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示例】朕每论将帅,须责其挽弓骑马,人未知朕意,必谓古有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不在弓马之间。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十九

26、地丑力敌[dì chǒu lì dí]

【解释】指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出处】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27、势均力敌[shì jūn lì dí]

【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示例】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28、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nìng yǔ qiān rén hǎo,mò yǔ yī rén dí]

【解释】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示例】常言道: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人是很复杂的。

29、因粮于敌[yīn liáng yú dí]

【解释】因:凭借。从敌人处取得粮草。

【出处】《孙子·作战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示例】三善以二万人破贼十万,有轻敌心,欲因粮于敌。 ——《明史·王三善传》

30、力钧势敌[lì jūn shì dí]

【解释】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出处】《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君弗能禁,南氏以分。”

31、摧坚陷敌[cuī jiān xiàn dí]

【解释】摧:摧毁;坚:军事工事;陷:攻陷。击败敌人的精锐,摧毁敌军的阵地。

【出处】《宋史·张令铎传》:“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

32、假仁纵敌[jiǎ rén zòng dí]

【解释】假:假装;纵:放任。假施仁义,放纵敌人。后指姑息养奸,酿成祸患。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示例】我们千万不能假仁纵敌。

33、万人之敌[wàn rén zhī dí]

【解释】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示例】智勇多能,学剑学书俱未成,待学万人之敌。 ——明·沈采《千金记·励兵》

34、天下莫敌[tiān xià mò dí]

【解释】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35、祸莫大于轻敌[huò mò dà yú qīng dí]

【解释】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多用于警戒人们对自己的对手或敌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36、众寡莫敌[zhòng guǎ mò dí]

【解释】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周书·李贤传》:“其势不分,众寡莫敌。”

【示例】欲奋勇行师,众寡莫敌;欲收军还国,事属嫌疑。(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37、如临大敌[rú lín dà dí]

【解释】临:面临。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到了抚院,又碰了止辕,衙门里扎了许多兵,如临大敌。”

【示例】他们全副武装地散开,如临大敌。

38、天下无敌[tiān xià wú dí]

【解释】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出处】《孟子·离娄上》:“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示例】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近又破马超,天下无敌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39、艳美无敌[yàn měi wú dí]

【解释】敌:匹敌。明艳美丽,没有人与之媲美的。

【出处】唐·张泌《尸媚传·张庾》:“庾屣履听之,数青衣年十八九,艳美无敌。”

40、只可智取,不可力敌[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解释】敌:抵挡。只能用智谋来取胜,不能凭实力硬拼。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我和你只两个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示例】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41、万夫莫敌[wàn fū mò dí]

【解释】敌:匹敌。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传授道术,神鬼皆惊,胸藏韬略,万夫莫敌,你如何轻视此人?”

【示例】那高行周排兵布阵,引诱埋伏,件件皆精;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三回

42、望尘知敌[wàng chén zhī dí]

【解释】尘:尘土;敌:敌人;知:知道。望见飞扬的尘土就知道敌兵的多少。形容经验非常丰富。

【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为人勇而多知,能望尘知敌。”

【示例】临军望尘知敌数,对垒嗅土识兵机。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

43、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

【解释】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出处】《魏书·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示例】他只有奋力冲上这座山峰,才有可能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

44、四面受敌[sì miàn shòu dí]

【解释】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示例】鲁迅《<热风>题记》:“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45、势钧力敌[shì jūn lì dí]

【解释】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势均力敌”。

【出处】《宋史·苏辙传》:“吕惠卿始谄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

46、所当无敌[suǒ dāng wú dí]

【解释】犹言所向无敌。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47、工力悉敌[gōng lì xī dí]

【解释】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官昭容》:“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示例】这两幅山水画工力悉敌,很难分出高下。

48、临锋决敌[lín fēng jué dí]

【解释】指面对兵锋与敌决胜。

【出处】《后汉书·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49、一口所敌[yī kǒu suǒ dí]

【解释】一口:一席话。一席话就阻止了敌方的进攻。

【出处】晋·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张仪、张禄亦足云也。”

50、摧坚殪敌[cuī jiān yì dí]

【解释】摧毁和歼灭强敌。

【出处】宋·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将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

51、尽节死敌[jìn jié sǐ dí]

【解释】尽:竭尽;节:节操。竭尽节义,捐躯杀敌。指为正义而牺牲。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入则务本疾作,以实仓廪;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

52、男不与妇敌[nán bù yǔ fù dí]

【解释】指男人不和女人争斗。

【出处】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得罪了边氏,使他发起性来,男不与女敌,莫说被他咒骂不好应声,就是挥上几拳,打上几掌,也只好忍痛受苦。”

53、万人敌[wàn rén dí]

【解释】指武艺高强,善于领兵以抵御万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示例】只大寿有一兄弟名叫大弼,曾官副总兵,有万夫不当之勇,军中称为万人敌。 ——蔡东藩《清史演义》第八回

54、践墨随敌[jiàn mò suí dí]

【解释】践:履行,实行;墨:绳墨,指计划;随:顺应。根据敌情的变化,来实施计划。

【出处】《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争。”

55、权均力敌[quán jūn lì dí]

【解释】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同“权均力齐”。

【出处】宋·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敌”在中间的成语

1、一虎难敌众犬[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解释】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战胜不了众多只狗。比喻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强者。

【示例】所谓一虎难敌众犬,我们还是忍一忍吧

2、杀敌致果[shā dí zhì guǒ]

【解释】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示例】要知道这种举动,和战士在战争时的杀敌致果,功罪是绝对相反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

3、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4、怀敌附远[huái dí fù yuǎn]

【解释】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出处】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5、好手不敌双拳[hǎo shǒu bù dí shuāng quán]

【解释】虽然有本事,一个人也打不过两个人。比喻寡不敌众。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怎么敢与他争持?”

6、舟中敌国[zhōu zhōng dí guó]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示例】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 ——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

7、隐若敌国[yǐn ruò dí guó]

【解释】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示例】天地之内,指麾无前,熊威虎力,隐若敌国。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颂》

8、畏敌如虎[wèi dí rú hǔ]

【解释】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示例】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9、诱敌深入[yòu dí shēn rù]

【解释】把敌人引进来,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示例】我们诱敌深入,来个全歼。

10、出敌不意[chū dí bù yì]

【解释】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示例】我们要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11、三拳不敌四手[sān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解释】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示例】真是三拳不敌四手,我们还是增加人吧。

12、大敌当前[dà dí dāng qián]

【解释】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大敌当前,全无准备,取败之道,不待智者而决矣。”

【示例】大敌当前,自然以收揽民心,合力御侮为顶要的事。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3、无敌天下[wú dí tiān xià]

【解释】天下都没有对手。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则无敌于天下。”

【示例】秦人以君言为必信,法令大行,国富兵强,无敌天下。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

14、因敌取资[yīn dí qǔ zī]

【解释】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出处】《三国志·董昭传》:“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

【示例】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敝,北方所以常胜也。 ——《魏书·燕风传》

15、力敌千钧[lì dí qiān jūn]

【解释】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出处】《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示例】先人一个个身高八尺,力敌千钧。哪像现在,生出那号小杂种。 ——韩少功《爸爸爸》

16、亲不敌贵[qīn bù dí guì]

【解释】亲:亲戚;敌:相当;贵:地位。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形容人情淡薄。

【出处】明·徐渭《续英烈传》第六回:“天子至尊,亲不敌贵,古之制也。今燕王擅驰御道,又当陛下不拜,请敕法司拿下究罪。”

【示例】我道是谁?杨妹丈是咱内亲,为何也不竟进?如今亲不敌贵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

17、认敌为友[rèn dí wéi yǒu]

【解释】认敌人作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涂,不分敌友。

【示例】你好歹不分,认敌为友,卖身投靠,害死我同胞,这简直就是瞎了眼,既然瞎了眼,就该挖掉。 ——池莉《预谋杀人》十一

18、寡不敌众[guǎ bù dí zhòng]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示例】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19、力敌势均[lì dí shì jūn]

【解释】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出处】《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示例】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场之事,一彼一此。 ——《周书·武帝纪下》

20、化敌为友[huà dí wéi yǒu]

【解释】把敌人转化为自己的朋友。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此去是要收服一个张秀才,化敌为友,做个内应。”

21、乘敌不虞[chéng dí bù yú]

【解释】虞:料想。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出处】《草庐经略》:“兵者,机之行之者也。……速者乘彼不虞。”

22、临敌易将[lín dí yì jiàng]

【解释】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

【出处】《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示例】目今出师在即,临敌易将,军之大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23、同舟敌国[tóng zhōu dí guó]

【解释】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示例】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同舟敌国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24、溃敌如决河[kuì dí rú jué hé]

【解释】溃:散,乱。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

【出处】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顺海,乘兹破竹,溃敌如决河。”

25、以寡敌众[yǐ guǎ dí zhòng]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以少量的人抵挡众多的人。

【出处】《北齐书·綦连猛传》:“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示例】白雕飞下接去,百不失一,是以对之已生感情,又见白雕以寡敌众,三个人不住口的为白雕呐喊助威。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五回

26、邪不敌正[xié bù dí zhèng]

【解释】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27、一人不敌众人智[yī rén bù dí zhòng rén zhì]

【解释】敌:抵。一个人的智慧比不上集体的智慧。

28、因敌取粮[yīn dí qǔ liáng]

【解释】因:依靠;粮:粮食。从敌人方面取得粮食等科物资。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

29、同仇敌慨[tóng chóu dí kǎi]

【解释】同仇:一致对付仇敌。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打击敌人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30、力敌万夫[lì dí wàn fū]

【解释】形容勇力超人。

【出处】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护、仁昉等,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挟毂。”

【示例】可是尊大人呢?照你刚才所说那种力敌万夫的气概,应该可以保护尊大人出险。 ——茅盾《子夜》六

31、克敌制胜[kè dí zhì shèng]

【解释】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子·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示例】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32、指敌忘身[zhǐ dí wàng shēn]

【解释】指敌:指向敌人。同敌人作战,忘记了自己的生死。形容勇猛杀敌,舍生忘死。

【出处】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百人被刃,陷行乱陈;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

33、富可敌国[fù kě dí guó]

【解释】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汉书·邓通传》:“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示例】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余顷,其余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敌国。 ——清·李汝珍《镜花缘》六十四回

34、兵来将敌,水来土堰[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解释】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处】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35、量敌用兵[liàng dí yòng bīng]

【解释】量:估计;兵:兵力。根据敌方的具体情况,使用自己的兵力。

36、因敌制胜[yīn dì zhì shèng]

【解释】因:根据;制胜:取胜。依据敌情变化,制定不同的作战策略而取得胜利。

【出处】《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37、认敌作父[rèn dí zuò fù]

【解释】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同“认贼作父”。

【出处】蒲韧《二千年间》八:“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卖国求荣的大汉奸。”

38、御敌于国门之外[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

【解释】国门:原指国都的城门,后泛指出入国境的要道。原指强盗在国都门外抢劫。后泛指当敌人未进入统辖区就进行抵御,不让敌人进来。

【出处】《孟子·万章下》:“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

【示例】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此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39、棋逢敌手[qí féng dí shǒu]

【解释】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出处】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示例】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

40、临敌卖阵[lín dí mài zhèn]

【解释】即将上阵杀敌时,却逃离阵地。形容十分胆怯。

【出处】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41、一日纵敌,万世之患[yī rì zòng dí,wàn shì zhī huàn]

【解释】纵:放;万世:长期;患:祸害。一天放过敌人,会留下长期的祸害。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碱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示例】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42、隐然敌国[yǐn rán dí guó]

【解释】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同“隐若敌国”。

【出处】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43、乘敌之隙[héng dí zhī xī]

【解释】乘:趁,利用;隙:空子,机会。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这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44、双拳不敌四手[shuāng quán bù dí sì shǒu]

【解释】一个人打不过众人。指寡不敌众。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3回:“他这班人,却是亡命之徒,常言道,双拳不敌四手。”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8回:“那岳飞双拳不敌四手,纵有通天本事,只怕也难逃厄。”

45、富堪敌国[fù kān dí guó]

【解释】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同“富可敌国”。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若库书吏役,反得富堪敌国,坐拥膏腴。”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所以虽不是富堪敌国,而殷厚之处,远非外人所能想象。”

46、因敌为资[yīn dí wéi zī]

【解释】犹因敌取资。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

47、一日纵敌,数世之患[yī rì zòng dí,shù shì zhī huàn]

【解释】纵:放;数世:几世,长期;患:祸害。一天放过敌人,会留下长期的祸害。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碱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示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今若舒迟,民心固矣。 ——《魏书·郦范传》

48、以卵敌石[yǐ luǎn dí shí]

【解释】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6回:“若要和他抵抗,正是以卵敌石,必败无疑。”

49、棋逢敌手,将遇良才[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释】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50、料敌制胜[liào dí zhì shèng]

【解释】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示例】臣才不足以料敌制胜,力不足以督励诸将,有负委任,罪合首坐。 ——明·唐顺之《三沙贼遁疏》

51、料敌如神[liào dí rū shén]

【解释】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若神。”

【示例】他很有计谋,经常料敌如神。

52、同心敌忾[tóng xīn dí kài]

【解释】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示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本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同心敌忾,而不可过事猜防。”

53、无敌于天下[wú dí yú tiān xià]

【解释】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示例】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无敌于天下。

54、料敌若神[liào dí ruò shén]

【解释】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示例】御众如一,料敌若神;大伸于楚,小挫于秦。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七

55、出敌意外[chū dí yì wài]

【解释】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

【出处】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

56、捣虚敌随[dǎo xū dí suí]

【解释】捣虚:利用敌人空虚的地方攻击。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敌人便会跟着我方的行动转。这是一种变袪为主动调动敌人的一种战略。

【出处】清·马慧裕《武备集要》:“攻其敌,敌必从,捣其虚,敌必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