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中生代

地史中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的一个断代。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中生代相应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首先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提出,用以说明生物界介于古生代古老类型和新生代近代类型之间的中间物质。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生物界

中生代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类(尤其是恐龙)和海生菊石类的繁盛为特征,故有“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或“菊石时代”之称。中生代末出现地史中著名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尤其是恐龙类绝灭事件,除地内自然地理环境急速变革因素外,有人认为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的灾变事件有关(见事件地层学)。(见彩图)

三叠纪植物群示意图侏罗纪鱼类示意图白垩纪恐龙示意图古地理和古气候

三叠纪时海侵范围较局限,干旱气候带范围广袤,陆相红层和海相地层中膏盐沉积发育,至晚期潮湿带有所扩展。全球范围内,侏罗纪起海侵开始扩大,至白垩纪则再度成为地史中最大海侵期之一。东亚地区三叠纪后广泛发育陆相沉积,海侵限于边缘地带。中生代古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通常只存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两极未出现冰盖。

地壳运动

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封闭、新特提斯洋扩张和联合古陆形成。侏罗纪、白垩纪全球范围以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大西洋和印度洋新海洋出现为特征,其中白垩纪是加速分裂时期。古太平洋海底的可靠地质记录也从晚侏罗世开始,海洋板块与周围大陆的俯冲、挤压作用导致亚洲东部、美洲西部陆缘区发生著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金属、非金属矿带。

参考书目
    王鸿祯、刘本培主编:《地史学教程》,地质出版社,北京,1980。O.H.Walliser ed.,Global Bio-Events,Springer-Verlag,Berli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