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小说月报

近现代文学期刊。1910年7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印行。五四运动前为鸳鸯蝴蝶派刊物。1921年该刊第12卷第 1号起由沈雁冰主编,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是第一个大型新文学刊物。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时停刊。先后共出22卷,262期(包括增刊4期)。

《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上的《改革宣言》

《小说月报》创办之初,由王蕴章(莼农)编辑;第3卷第4期起改由恽树珏(铁樵)编辑。基本撰稿人是鸳鸯蝴蝶派文人,主要刊登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以及用文言翻译的西洋小说和剧本。其中,趣味庸俗、供人游戏消遣的言情小说和即兴小说占很大篇幅,为鸳鸯蝴蝶派控制的主要刊物之一。1918年在新思潮日益传播的形势下,商务印书馆不得不顺应潮流作局部改良,重新由王蕴章编辑。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学蓬勃发展,1920年1月第11卷开始进行部分改革,吸收沈雁冰主持新增设的“小说新潮”栏的编辑工作,开始登载白话小说、新诗、译文和论文,刊物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同年11月,由沈雁冰接编。沈雁冰即对刊物进行彻底改革。此时文学研究会正在酝酿成立,沈雁冰为发起人之一,与北京的郑振铎、王统照等人联系,邀请文学研究会同人供稿。1921年1月10日由沈雁冰主编、经过全面革新的第12卷第1号以崭新面貌出版,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两年后,沈雁冰辞去主编职务,由郑振铎接任主编。他继承沈雁冰的改革精神,使刊物沿着前两卷的方针前进。1924年徐调孚参加编辑工作。1927年5月至1928年10月郑振铎旅欧期间,叶绍钧(圣陶)代为主编。1930年底叶绍钧、郑振铎相继脱离商务印书馆后,由徐调孚任编辑,直至1932年1月,未及发行的第23卷新年号毁于战火而停刊。

《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申明编辑方针:旨在创造中国之新文艺,内容和形式上“谋更新而扩充之,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刊物革新后,辟有论评、研究、译丛、创作、特载、杂载等栏目。稿件大部分为文学研究会会员所撰译。主要内容:

(1)理论:理论文章多出自沈雁冰之手。他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创作的前途》、《社会背景与创作》、《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春季创作坛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鲁迅论》等文章,反映了作者当时倡导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并代表了文学研究会的文艺理论主张。《小说月报》曾开辟“创作讨论”、“创作批评”、“文艺丛谈”等栏目,并通过社评、杂谈、通信、读后感等形式,刊登鲁迅、郑振铎、胡愈之、周作人、叶圣陶、瞿秋白、沈泽民等人的理论文章,倡导为人生的艺术,鼓吹血与泪的文学,译述外国文艺论著,批判封建文学观念,为现代文学的理论建设奠定基础,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2)创作:创作以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戏剧、散文。发表了鲁迅的《端午节》、《社戏》、《在酒楼上》等小说。最初两年,多系叶绍钧、冰心、王统照、许地山(落华生)、庐隐诸家的短篇小说以及朱自清、徐玉诺、朱湘、梁宗岱、徐雉等人的新诗。他们的作品反映人生痛苦,暴露社会黑暗,同情被压迫人们,发挥反帝反封建的作用。1923年后,又涌现出许杰、王以仁、王任叔、鲁彦、罗黑芷等一批新作者。相继刊载了王统照的《黄昏》、张闻天的《旅途》、老舍的《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和朱自清的《毁灭》、叶绍钧的《浏河战场》、朱湘的《王娇》等长诗。1927年5月叶圣陶代行主编后,曾编印《创作号》。除连载沈雁冰第一次用茅盾笔名发表的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外,还发表了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及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以及胡也频、沈从文、戴望舒、施蛰存、孙席珍、张天翼等新人新作。所载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上,从各个不同侧面描绘了2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3)翻译:从第12卷起至终刊共译介39个国家300余位作家及其作品800余篇。鲁迅译的俄国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郑振铎译的俄国路卜洵的《灰色马》,耿济之译的俄国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等长篇小说均在刊物上连载,并曾编印《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太(泰)戈尔号》、《安徒生号》、《非战文学号》、《现代世界文学号》等专号和《俄国文学研究》、《法国文学研究》增刊号。第12卷增刊号《俄国文学研究》,收有郑振铎的《俄国文学的启源时代》、鲁迅的《阿尔志跋绥甫(阿尔志跋绥夫)》、耿济之的《俄国四大文学家合传》、张闻天的《论托尔斯泰的艺术观》等论文24篇,同时译载俄国作家果戈理、高尔基、屠格涅夫、安得烈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阿尔志跋绥夫等人的作品29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国文学历史发展情况。第15卷增刊号《法国文学研究》,则刊登由沈雁冰、郑振铎、耿济之、刘延陵等人撰写的论文16篇,介绍法国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戏剧及近代法国文学;译载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乔治桑、莫泊桑、菲利普、法朗士、包尔都等人的作品。

(4)整理中国古代文学:1923年郑振铎任主编后,增辟了“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栏,刊登余祥森的《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顾颉刚的《我们对于国故应取的态度》、王伯祥的《国故的地位》等论文,就整理中国旧文学问题进行集中讨论。1927年又编印第17卷增刊号《中国文学研究》上、下册,刊有郑振铎、郭绍虞、刘大白、陈垣、许地山等35人的60余篇研究论文。内容从先秦文学到魏晋六朝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民间文学,无不择优评述,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论文集。

(5)讨论:该刊先后组织了“翻译文学书的讨论”、“语体文欧化讨论”、“创作讨论”,以及“自然主义”、“文学主义问题”等讨论。

《小说月报》及其增刊号

《小说月报》发行22年,但真正在社会上发生影响,却是革新后的11年,包括鲁迅在内的全国大多数作家和翻译家,以及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者,都为它付出过辛勤劳动,使它在建设新文学理论、发展新文学创作、评介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代文学诸方面,都取得卓越成绩。《小说月报》记录了中国新文学第一代作家艰辛跋涉的足迹,造就和培养了一批新作家,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1年4月开始,将《小说月报》第12卷至第22卷陆续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