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晏幾道

晏幾道,北宋词人。字叔原。生卒年不详。宋人笔记说他是晏殊的“暮子”。他自小即为贵介公子,又是名父之子,是当时认真写词的一大家,作为《花间》的嫡传,他的词胜过乃父。大概一经写出,即为汴梁的文士所传咏,如〔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连道学家程颐也“意亦赏之”(《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承认是好句。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小令,这也是《花间》词的特色之一。在同时词人之中,他也是个特殊的人物,黄庭坚在《小山词》的序文中对他有生动的写照,说他“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于下位。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又说他的词“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别人只知道他的词有父风,但并不能真正了解他。黄庭坚最精采的一段是描写他的诗人品质,用“痴”来概括他的性格。黄庭坚说:“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饥寒,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而且用一个“痴”字来概括他的性格:“其痴亦自绝人。”

晏幾道的写作态度严肃认真。他称自己的作品为“补亡”,即“补乐府之亡”。意思是说,宋朝立国以来虽有100多年,但并没有产生像样的“乐府”,至于自古相传的乐府早已亡失,所以他要用他的作品来填补这个空白。谈到乐府的内容,当然是儿女之情,即他所谓“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窃以为篇中之意,昔人所不遗,第于今无传尔。故今所制,通以《补亡》名之”。他坦白地说,正因为他不满于当时的“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所以他继续“南部诸贤余绪”,写当时朋友间的“意中事”。从他的自序中也可看出,他对这些作品是很自负,也颇自信的。即使在现在看来,《小山词》比起当时别的词集,确实令读者有出类拔萃之感,它的文体的清丽宛转如转明珠于玉盘,而明白晓畅,使两宋作家无人能继。关于他的作品的优点,宋人论者无不推崇,王灼说他如“金陵王谢子弟,秀气胜韵,得之天然,将不可学。”陈振孙说:“其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可过之。”明代的毛晋同意这种看法:“诸名胜词集,删选相半,独《小山集》直逼《花间》,字字娉娉嫋嫋,如揽嫱、施之袂。……晏氏父子,真足追配李氏父子(李璟、李煜)”。清代周济说:“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冯煦说:“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子晋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诚为知言。”况周颐说:“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异。”夏敬观结合他的身世以论其词,较为深刻:“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丘,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小山词》善以前人诗句融合入词,有时显得比原作更好。如〔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乃用五代翁竑闺怨诗句。或用前人诗中意境,加以改造者,如杜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改为〔鹧鸪天〕:“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其他用小杜(杜牧)、义山(李商隐)、温(庭筠)、韦(庄)诗句者,皆能改得天衣无缝,另造新境。至其文字之晓畅清丽,尤是他的特色。

《小山词》 1卷,有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