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ngxianghua
[外文]:lilac
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 (Syring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名丁香、洋丁香。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概况有关丁香的文字记载较早的见于唐代诗词。宋代《洛阳花木记》述及当时已有栽培。1934年发表的《中国产之丁香》是中国第一篇记述本国原产丁香种类的专门文献。
花叶丁香 (S.persica)至迟在17世纪20年代以前已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经波斯传入欧洲。此后,其他中国原产的丁香也陆续传去西方国家,在园林中大量栽培,并开展了杂交育种等研究工作。19世纪以来,育出的新品种已在1000个以上。
形态和特性植株高2~8米,叶对生,全缘或有时具裂,罕为羽状复叶。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紫、淡紫或蓝紫,偶见白色。花冠细漏斗状,具深浅不同的4裂片。蒴果长椭圆形,室间开裂。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对氟化氢有较强的抗性,对煤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也有一定的抵抗力。实生苗3~5年即可开花。花序着生状况因种类而异。花期可分为早花、中花、晚花 3类。北京地区花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少数种类可两季开花。
分布和种类全属约30种。中国产23种,是丁香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而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野生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栽培地区则主要在北方各省。欧、美各国及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普遍栽培。常见的栽培种类主要有喜马拉雅丁香 (S.emodi)、蓝丁香 (S.meyeri)、四季丁香(S.microphylla)、紫丁香(S.oblata)、 北京丁香 (S.pekinensis)和欧洲丁香(S.vulgaris)等。
繁殖和栽培以播种、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嫁接、压条和分株繁殖。露地苗床一般春播较好,播前一个月宜将种子低温沙藏,以促进提前发芽。苗长出4~5对叶片时进行间苗或分苗移栽。扦插繁殖可于初夏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粗壮枝条作插穗。嫁接繁殖多用小叶女贞或本属强健种类作砧木,芽接或枝接均可。栽培地宜向阳、土层深厚。早春萌动前行裸根移栽。栽后注意灌水,施肥不宜过多。一般在秋后或早春进行修剪,以保持株形美观。
应用丁香为冷凉地区普遍栽培的花木。适于种在庭园、居住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园林、风景区。可孤植、丛植或在路边、草坪、角隅、林缘成片栽植,也可与其他乔灌木尤其是常绿树种配植。个别种类可作花篱。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