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anxu jiezhi
[外文]:continuum
经典力学中关于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的一种宏观模型。采用宏观的方法就不把物质看成像微观理论中那样由相互离散的大量分子、原子或基本粒子组成,而是注意大量分子的宏观表现。连续介质模型近似地、理想化地认为物质连续地填满它所占有的空间,它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具有连续的分布。这种抽象概念的引进的必要性在于可以运用连续函数和微积分、微分方程等工具。讨论连续介质的平衡和运动的力学称为连续介质力学。最早出现的是刚体力学、水动力学,后来又出现了弹性力学、空气动力学、气体力学、塑性力学等,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
连续介质是宏观意义下的介质,它不涉及肉眼分辨不了的现象,就是说不涉及同普朗克常数有关的那些现象,甚至也不涉及那些在百倍放大镜下才能看到的一些现象。讨论空气时就不去描述分子的运动,讨论铁构件就不把铁细分为晶体、游离碳、杂质、气泡等,讨论混凝土水坝就不分别考虑组成混凝土的沙、大小石块的区别,宏观处理中通常认为空气、水、铁或混凝土的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等等都是均匀的,或是由连续函数(除个别点、线、面以外)表示的。这样做的理由有三:一方面是宏观问题的特征长度(包括宏观物理量有明显变化的两点间的距离和宏观仪器的尺度)远远大于气体分子自由程或大于铁中的晶体、游离碳、气泡,或是混凝土中石块的尺度;第二方面是介质的宏观性质是用宏观的方法测定的;第三方面是宏观理论用宏观类型实验或实践加以检验。当然个别情形也能用理论的方法论证它与微观理论协调,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完美了,但难度较大,至今只是在简单的情形下才能做到。实验室中精心造成的很细的超纯钢的拉伸强度比工业用钢大百多倍,就是由于后者有杂质,从而产生薄弱环节,使强度大为降低。宏观测定的数据已反映了这些杂质等的效应。
连续介质的一系列基本概念的定义如质点、密度、位移、速度、应力、压力等都赋予同数学中实数理论一致的定义。流体力学中关于密度的定义,就是宏观方法的典型例子。这样一来,对连续介质的质点就不赋予体积和质量,但赋予密度ρ 。可见,这种定义和微观的处理是不同的。但是,另一方面,在任意小的但大于零的体积ΔV内,却赋予质量,宏观上说ΔV 任意小, 其真正的含义在于:宏观意义下ΔV 大致是最小长度的立方;从微观的角度看这个体积却很大。 概括起来说就是ΔV是宏观小而微观大。
连续介质中的“连续”是一种宏观学科的概念。它在数学中有准确的定义。它在流体力学中的意思是密度、速度、压力等量在整个由介质所占的区域里是连续、光滑的函数,对这些函数微分足够多次后仍然是连续的,只是在个别的面上(如激波、声波或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交界面上)才允许函数或其导数有间断。以这样的模型为基础,宏观力学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即动量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本构方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定律)以及各式各样的合理简化,建立反映介质宏观运动的微分方程(多半是偏微分方程)。在连续介质力学中,还根据所讨论的特定问题列出附加条件(如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这就变成了数学问题。对这样得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近30年来还经常使用数值方法靠电子计算机求数值结果)分析,所得结论、定理、规律、数据,通常都可做到很准确,符合生产建设的要求,其可信程度由 200多年来大量的实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应指出所谓“连续”却不包括某些特殊的现象,例如,一滴水珠溅成若干瓣,海浪撞到岸边岩石上后无数水珠的飞扬,定向爆破时土、石、矿物的飞散、金属材料中的气泡等。这些现象可作近似处理,有的还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