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nzhenchong
[外文]:wireworm
昆虫纲鞘翅目(Coleoptera)叩头虫科(Elateridae)幼虫的总称。杂食性害虫。俗称叩头虫、铁丝虫、黄蚰蜒等。中国的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icollis)、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 caudex)、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兴安金针虫 (Harminius dahuricus)、暗褐金针虫(Selatosomus sp.)等。
成虫体长8~9毫米或14~18毫米,依种类而异。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有1对触角,胸部着生3对细长的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 可纳入中胸腹板的沟穴中。头部能上下活动似叩头状,故俗称“叩头虫”。幼虫体细长,25~30毫米,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细毛, 3对胸足大小相同。沟金针虫主要分布区域北起辽宁,南至长江沿岸,西到陕西、青海,旱作区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细胸金针虫从东北北部,到淮河流域,北至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均有发生,但以水浇地、潮湿低洼地和粘土地带发生较重;褐纹金针虫主要分布于华北;宽背金针虫分布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兴安金针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暗褐金针虫分布于四川西部地区。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花生、甘薯、马铃薯、豆类、棉、麻类、甜菜和蔬菜等多种作物,在土中为害新播种子,咬断幼苗,并能钻到根和茎内取食。也可为害林木幼苗。在南方还为害甘蔗幼苗的嫩芽和根部。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老熟后在土内化蛹,羽化成虫有些种类即在原处越冬。次春 3、 4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以春季为害最烈,秋季较轻。防治方法见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