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自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7月3日—1755年),又名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允禵,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禵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
己的儿子们格外用心。十四阿哥胤禵只是一个贝子,康熙挑选他到西北带兵,独当一面,肯定有他的理由,当然也有很深的用心。
哥哥雍正对这事的看法是:父皇老年时,知道胤禵性格愚鲁,有叛逆性,留在北京肯定会惹事,正赶上西北打仗,于是派他到前线去,为的是疏远他。胤禵在前线也不太安分,“贪婪淫纵,恶迹种种”。
实际上,胤禵在西北前线没有出现什么大错。康熙六十年,康熙将他召回北京,面授机宜。第二年三月,胤禵重新返回西北,之后不久,康熙突然去世。
雍正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晋封公延信为贝子,命延信驰驿赴甘州掌抚远大将军印信,并下了一道密谕给他:“你抵达后,将大将军王所有奏折、所有朱批谕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缴封固后奏送。如果将军要亲自带来,你从速开列缘由,在伊家信(等)带至京城前密奏。你若手软疏怠,(使伊得以)检阅奏文后,并不全部交来,朕就生你的气了!若在路上遇见大将军,勿将此谕稍有泄露。”有历史学家怀疑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禵与康熙的奏折,以及严防胤禵亲自带奏折家信到京,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禵的证据,十二月初七日,延信与赶往京城的胤禵在陕西榆林附近相遇了。遵照雍正旨意,延信未向胤禵提及此密谕。十二月二十日,延信行至凉州,当他“闻得大将军王的小福晋们都于十二月初五日经过凉州朝京城去了”的消息后,即于翌日密奏,并详细讲述了胤禵家属可能经过的两条路线以便雍正派出亲信,拦截搜索他们可能带走的家信及其它材料。
经此一举,胤禵当然十分悲愤,他抵京后,在景山寿皇殿拜谒乃父灵柩时,见到雍正,不肯下跪,侍卫拉锡见此僵局,连忙拉他向前。他大发雷霆,怒骂拉锡,并到雍正面前,斥责拉锡无礼,说:“我是皇上亲弟,拉锡乃虏获下贱,若我有不是处,求皇上将我处分,若我无不是处,求皇上即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后胤禩从账房中走出,“向允禵云,汝应下跪”,胤禵“寂然无声而跪”,后来这件事情又成了胤禵的一大罪状:“阿其那见众人共议允禵之非。乃向允禵云,汝应下跪。便寂然无声而跪。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
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胤禵被改为“允禵”。
胤禵一直被晾在景陵,按照雍正的说法,是让他时时可以瞻仰父皇的陵墓,痛改前非。胤禵的心中怨恨交加,对雍正的态度当然不会好。
因为与雍正是同胞兄弟,胤禵最终没有像其他兄弟那样因为莫名其妙的腹疾死在牢狱之中。直到乾隆继位,他才被放出来,一直活到了乾隆二十年。
也可以算是善终,只是胜负一分,生死最后都变得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