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愚”的成语大全(51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愚者千虑、硁硁之愚、惊愚骇俗等含“愚”的成语51个,其中“愚”开头的21个,“愚”结尾的17个,“愚”在中间的13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愚”开头的成语

1、愚者千虑[yú zhě qiān lǜ]

【解释】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愚眉肉眼[yú méi ròu yǎn]

【解释】指凡俗的眼光。

【出处】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今日我来度脱蓝采和,那厮愚眉肉眼,不识贫道。”

【示例】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凡胎浊骨难相守。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

3、愚迷不悟[yú mí bù wù]

【解释】悟:醒悟。愚昧而不知醒悟。指极其愚蠢糊涂。

【出处】宋·史浩《太清舞》:“凡心有虑尚依然,复归指、维舟沙浦。回首已茫茫,叹愚迷不悟。”

【示例】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4、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

【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出处】《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示例】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愚不可及的提问——“往哪里去?!”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5、愚民政策[yú mín zhèng cè]

【解释】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出处】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6、愚弄人民[yú nòng rén mín]

【解释】指蒙骗愚弄百姓。

【出处】《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7、愚弄其民[yú nòng qí mín]

【解释】指蒙骗愚弄百姓。

【出处】《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8、愚者千虑,亦有一得[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

【解释】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出处】《汉书·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9、愚夫愚妇[yú fū yú fù]

【解释】旧时称平民百姓。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示例】因为净土一宗,最是愚夫愚妇所尊信的。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

10、愚戆窳惰[yú zhuàn yǔ duò]

【解释】愚戆:愚昧不明事理;窳:懒惰。指既愚蠢又懒惰。

【出处】《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戆窳惰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示例】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南面》:“是以愚戆窳惰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

11、愚昧落后[yú mèi luò hòu]

【解释】愚蠢而不明事理,跟不上形势等。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2、愚者一得[yú zhě yī dé]

【解释】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安序顺天,愚者一得。 ——清·张祥龄《词论》

13、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解释】昧:糊涂,不明白。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希圣旨。”

【示例】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 ——秦牧《天坛幻想录》

14、愚者千虑,或有一得[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

【解释】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出处】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15、愚夫蠢妇[yú fū chǔn fù]

【解释】蒙昧无知之人。旧指小民百姓。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

16、愚夫俗子[yú fū sú zǐ]

【解释】指愚鲁凡俗的人。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七回:“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

【示例】不惟愚夫俗子惑于其术,乃至学土大夫亦皆尊其教而趋习之。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17、愚忠愚孝[yú zhōng yú xiào]

【解释】指不明事理,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这姑娘的见解虽说愚忠愚孝,其实可敬可怜。”

【示例】徒死无补,亦愚忠愚孝之流。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七十八

18、愚者千虑,必有一得[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解释】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至于我的所说,可是我想,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盖亦“悬诸日月而不利”之论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19、愚民安知[yu min an zhi]

【解释】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20、愚妄无知[yú wàng wú zhī]

【解释】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希圣旨。”

【示例】所看见的只是目前的利禄,个人的势位,而又愚妄无知,轻举盲动。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三章

21、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结尾的成语

1、硁硁之愚[kēng kēng zhī yú]

【解释】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出处】《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2、知不诈愚[zhì bù zhà yú]

【解释】知:通“智”。指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

【出处】汉·无名氏《西狭颂》:“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

3、使贪使愚[shǐ tān shǐ yú]

【解释】使:用;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出处】《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4、大智若愚[dà zhì ruò yú]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示例】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章炳麟《箴新党论》

5、大智如愚[dà zhì rú yú]

【解释】指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像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6、一得之愚[yī dé zhī yú]

【解释】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倘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 ——鲁迅《集外集拾遗·<越铎>出世辞》

7、饰智矜愚[shì zhì jīn yú]

【解释】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示例】成汤伪让,仲尼饰智矜愚。斯数言者,战国有之。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8、秦智虞愚[qín zhì yú yú]

【解释】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出处】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土所以长嗟;秦智虞愚,贤哲为之永叹。”

9、荐贤不荐愚[jiàn xián bù jiàn yú]

【解释】应该推荐德才兼备的贤能之人,而不能推荐糊涂无知的愚笨之人。

10、盛德若愚[shèng dé ruò yú]

【解释】盛德:极高的品德;愚:愚笨。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外表看来好像愚笨的样子。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示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也。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

11、市井庸愚[shì jǐng yōng yú]

【解释】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庸:庸俗,指庸人;愚:愚昧,指愚人。城镇中无知的平民商贾。形容唯利是图的小人。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12、进贤退愚[jìn xián tuì yú]

【解释】进用贤能,黜退愚懦。

【出处】宋·苏轼《贺正表》:“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13、上智下愚[shàng zhì xià yú]

【解释】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4、款款之愚[kuǎn kuǎn zhī yú]

【解释】款款:诚实。见解虽不高明,却是真心诚意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示例】锷等辱承恩礼,感切私衷,用敢再效款款之愚,为最后之忠告。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七十八

15、使智使勇,使贪使愚[shǐ zhì shǐ yǒng,shǐ tān shǐ yú]

【解释】使:用;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长,以收到好的功效。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出处】《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16、以学愈愚[yǐ xué yù yú]

【解释】指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17、靡哲不愚[mǐ zhé bù yú]

【解释】靡:没有;哲:哲人。没有一个哲人不出现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会犯错误。

【出处】《诗经·大雅·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愚”在中间的成语

1、惊愚骇俗[jīng yú hài sú]

【解释】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出处】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2、肉眼愚眉[ròu yǎn yú méi]

【解释】比喻见识浅陋。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畅道天理难欺,人心怎昧,则他这肉眼愚眉,把一个黑旋风爹爹敢来也认不得。”

【示例】景色奇,士女齐,满街衢游人如蚁。大多来肉眼愚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

3、外愚内智[wài yú nèi zhì]

【解释】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4、大愚不灵[dà yú bù líng]

【解释】非常愚笨,不通晓任何事情。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5、矜愚饰智[jīn yú shì zhì]

【解释】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

【示例】岂尝有庐陵之《新五代史》、晦庵之《通鉴纲目》咬文嚼字,矜愚饰智。 ——梁启超《论书法》

6、草木愚夫[cǎo mù yú fū]

【解释】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

【示例】我本是草木愚夫,谈不上什么高雅。

7、下愚不移[xià yú bù yí]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出处】《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示例】无奈那下愚不移的心性,连自己竟忘记了那秀才是别人与他挣的,居之不疑。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

8、抱愚守迷[bào yú shǒu mí]

【解释】抱、守:守住不放,引申为坚持;愚:愚昧;迷:沉迷。指固守己见。

【出处】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愈不肖,行能诚无可取,行己颇僻,与世俗异态,抱愚守迷。”

9、梯愚入圣[tī yú rù shèng]

【解释】指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佛则不然,具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

10、疏庸愚钝[shū yōng yú dùn]

【解释】疏庸:懒散。懒散愚笨。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庸愚钝,孤陋寡闻。”

11、疏慵愚钝[shū yōng yú dùn]

【解释】疏慵:懒散。懒散愚笨。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慵愚钝,孤陋寡闻。”

12、非愚则诬[fēi yú zé wū]

【解释】诬:诬蔑。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13、使愚使过[shǐ yú shǐ guò]

【解释】使:用;愚:笨。用人所短,为己服务。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以发挥他的长处。

【出处】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前春延安之战,大挫国威,朝廷有使愚使过之议,遂及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