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立”的成语大全(235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立雪程门、三分鼎立、而立之年等含“立”的成语235个,其中“立”开头的47个,“立”结尾的72个,“立”在中间的116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立”开头的成语

1、立雪程门[lì xuě chéng mén]

【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示例】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师生》

2、立锥之地[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示例】天地如此之大,难道竟连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的立锥之地都没有?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

3、立盹行眠[lì dǔn xíng mián]

【解释】站立、行走时都在睡觉。形容十分疲倦。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只他这风风雨雨强将程途来践,走的我筋舒力尽浑身战,一身疼痛十分倦,我、我、我,立盹行眠。”

4、立地书厨[lì dì shū chú]

【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5、立地成佛[lì dì chéng fó]

【解释】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 ——闻一多《画展》

6、立少观多[lì shǎo guān duō]

【解释】指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

【出处】《管子·七法》:“立少而观多,则天下怀之矣。”

7、立命安身[lì mìng ān shēn]

【解释】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不但这样,还要给他立命安身。那时才算当完了老哥哥的差。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8、立言不朽[lì yán bù xiǔ]

【解释】立言:指创立学说;不朽:永存。创立的学说,永远能流传下去。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9、立雪求道[lì xuě qiú dào]

【解释】旧指恭敬虔诚地求道。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10、立业成家[lì yè chéng jiā]

【解释】在事业上或家业上有所成就。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曰:‘立业成家。’”

11、立仗之马[lì zhàng zhī mǎ]

【解释】立仗马:唐时,曾用马作仪仗,排列于宫门外。比喻因贪恋高官厚禄而不敢有所作为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呼?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

【示例】诸君不见立仗之马乎,日食三品料;若一鸣,便斥去矣。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一回

12、立功自效[lì gōng zì xiào]

【解释】效:报效,献出。指立功以作贡献。

【出处】《资治通鉴·魏纪二》:“江边诸将,各欲立功自效,多陈便宜,有所掩袭。”

【示例】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三回

13、立眉瞪眼[lì méi dèng yǎn]

【解释】倒竖双眉,圆瞪二目。形容暴怒的样子。

【示例】你干嘛立眉瞪眼的?

14、立身扬名[lì shēn yáng míng]

【解释】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示例】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 ——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15、立业安邦[lì yè ān bāng]

【解释】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出处】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16、立谈之间[lì tán zhī jiān]

【解释】站着说话的一会儿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汉·扬雄《解嘲》:“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示例】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宋·苏轼《贾谊论》

17、立足之地[lì zú zhī dì]

【解释】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卷上:“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示例】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18、立地金刚[lì dì jīn gāng]

【解释】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4回:“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

19、立此存照[lì cǐ cún zhào]

【解释】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二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示例】我们担心时间长了就空口无凭,只好立此存照。

20、立功立事[lì gōng lì shì]

【解释】树立功勋成就事业。

【出处】《汉书·郊祀志》:“《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

【示例】汝立功立事,乃登相位,朝廷是赖,年虽及,未可去也。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八

21、立身行道[lì shēn xíng dào]

【解释】修养自身,奉行道义。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南朝·梁·萧统《与晋安王纲令》:“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诚,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示例】我爹爹是个大儒,指望立身行道;今遭此患难,那有出头之日。 ——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

22、立身行事[lì shēn xíng shì]

【解释】立身:指为人;行事:指行为。指处世待人的行为。

【出处】唐·刘知己《史通·序传》:“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序为传,然其所叙者,但记自少及长立身行事而已。”

【示例】文自审立身行事,早已为天下共见。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23、立马万言[lì mǎ wàn yán]

【解释】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24、立眉竖眼[lì méi shù yǎn]

【解释】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那几个小子立眉竖眼、七嘴八舌地证明:他就是说了,而且还说过不止一次呢!”

25、立地擎天[lì dì qíng tiān]

【解释】擎:往上托举。顶天立地。形容英雄气慨。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披文握武镇荆襄,立地擎天作栋梁。”

26、立地生根[lì dì shēng gēn]

【解释】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出处】他想要的东西就~地叫人家赶快买来。

【示例】他想要的东西就立地生根地叫人家赶快买来

27、立功赎罪[lì gōng shú zuì]

【解释】赎罪:抵销所犯的罪过。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出处】《旧唐书·王孝杰传》:“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示例】赵衰应曰:“当革职,使立功赎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

28、立人达人[lì rén dá rén]

【解释】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9、立国安邦[lì guó ān bāng]

【解释】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示例】圣朝卿相,一个个忠君上,立国安邦,扶持万载山河壮。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

30、立锥之土[lì zhuī zhī tǔ]

【解释】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出处】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31、立爱惟亲[lì ài wéi qīn]

【解释】爱先施于亲人,逐渐及于疏远的人。

【出处】《尚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为长,始于家,终于四海。”

【示例】自家而国,治道必有所先;立爱惟亲,君德莫先于孝。 ——《元史·后妃二》

32、立定脚跟[lì dìng jiǎo gēn]

【解释】指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事。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从此各人立定脚跟,安分守己,作一个清白良民。”

【示例】顺着龙头往下走,拐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龙尾,立定脚跟,不久回头一看,龙尾又不知伸展得何处去了。 ——梁实秋《排队》

33、立时三刻[lì shí sān kè]

【解释】立刻、马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有天听了朋友一句玩笑话,便立时三刻逼我母亲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示例】他立时三刻就去要人。

34、立木南门[lì mù nán mén]

【解释】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35、立身行己[lì shēn xíng jǐ]

【解释】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好逑传》第十回:“既为君子,自有立身行己的大节义。”

【示例】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便磨竭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清·李盘《与李仲林》

36、立马盖轿[lì mǎ gài jiào]

【解释】形容十分迅速。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一回:“讨了房契去看了,一口就还了原价,内臣性儿,立马盖轿就成了。”

37、立功自赎[lì gōng zì shú]

【解释】建立功绩弥补自己的过失。

【出处】宋·石介《上范经略书》:“知其无与进于时而信于人,终将废矣,则思效用以自补,立功以自赎。”

【示例】士英逃至台州,大铖介绍投诚,即命士英说降方国安,同破金华,立功自赎。 ——明·张岱《马士英传》

38、立地书橱[lì dì shū chú]

【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39、立身处世[lì shēn chǔ shì]

【解释】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出处】晋·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示例】我们要在社会里混出头,只求不僵,只求不落伍,这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名言。 ——鲁迅《伪自由书·颂萧》

40、立吃地陷[lì chī dì xiàn]

【解释】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示例】古人原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0回

41、立贤无方[lì xián wú fāng]

【解释】指推举贤人不拘一格。

【出处】《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示例】此必得虚名为国,淡名利,忘报复之人,柄政当朝,立贤无方,庶可人此。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执掌》

42、立于不败之地[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解释】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示例】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刘伯承《回忆长征》

43、立扫千言[lì sǎo qiān yán]

【解释】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耽试》:“风檐寸晷,立扫千言,可敬可敬。”

44、立竿见影[lì gān jiàn yǐng]

【解释】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示例】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立竿见影。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45、立功立德[lì gōng lì dé]

【解释】立德:树立圣人这德;立功:建立功绩。旧指树立德业和功绩,为民除难,全面施舍,以救济众生。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

46、立德立言[lì dé lì yán]

【解释】立德:指推行德政;立言:著书立说。指树立有益于民的政教措施作为后世的典范并流传后世。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是立功,其次是立言,虽久不废。”

【示例】便是著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

47、立场不稳[lì chǎng bù wěn]

【解释】对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不能持之以恒。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这说明我的立场不稳,认识模糊,以十分不严肃的态度,对待国家政策。”

【示例】对于那些立场不稳的人,我们应该尽快清除出组织。

“立”结尾的成语

1、三分鼎立[sān fēn dǐng lì]

【解释】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出处】《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2、企者不立[qǐ zhě bù lì]

【解释】企:踮脚。踮脚而立的人难以久站。比喻不踏实工作的人站不住脚。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巍然屹立[wēi rán yì lì]

【解释】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说》第三节:“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

【示例】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阳煦山立[yáng xù shān lì]

【解释】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5、巍然挺立[wēi rán tǐng lì]

【解释】巍然:高大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出处】肖兵《太行青松》:“山上那浓郁葱茏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满生机。”

6、两雄不俱立[liǎng xióng bù jù lì]

【解释】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駣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7、云屯森立[yún tún sēn lì]

【解释】众多而整肃的样子。

【出处】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以张公节制三方,其部下熊罴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属望将军,其必有以取之矣。”

8、金鸡独立[jīn jī dú lì]

【解释】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

【示例】你站在这桌子上,金鸡独立,那一条腿不许放下来。 ——茅盾《子夜》十七

9、民无信不立[mín wú xìn bù lì]

【解释】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出处】《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示例】民无信不立。咱们开会不挂自家儿旗,是公开欺骗老百姓。 ——冯雪峰《山盗和他们的旗》

10、孤特自立[gū tè zì lì]

【解释】孤:孤立;特:这里指突出不凡。形容志行高洁,不同时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示例】尤念人才当自惜,有孤特自立,为人挤弃,及言事伤激遭摈者,荐起十余人。 ——明·焦竑《玉堂丛语·铨选》

11、宦成名立[huàn chéng míng lì]

【解释】宦:官位。旧指官居高位,声名显赫。

【出处】《汉书·疏广传》:“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

12、亭亭玉立[tíng tíng yù lì]

【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示例】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 ——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13、傲然挺立[ào rán tǐng lì]

【解释】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示例】黄山上的松树依然傲然挺立在严冬中。

14、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示例】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三十而立。 ——陆继宗《三十而立》

15、屹然山立[yì rán shān lì]

【解释】像山峰一般高耸而稳固地立在原地不动。比喻立场或态度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屹然山立枕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

16、毛发悚立[máo fà sǒng lì]

【解释】毛发:头发和汗毛;耸:竖起。头发与汗毛竖起。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迄今思之,尚毛发悚立也。”

17、哀毁瘠立[āi huǐ jī lì]

【解释】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示例】现在丧亲不会像古代那样哀毁瘠立了。

18、持枪鹄立[chí qiāng hú lì]

【解释】鹄立:像天鹅一样延颈而立。手持长枪,整齐地肃立着,形容军容严整。

【出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近别墅及别墅内武装保卫森严,持枪鹄立。”

19、矜功不立[jīn gōng bù lì]

【解释】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20、功成事立[gōng chéng shì lì]

【解释】功业成就,事业建立。

【出处】《老子》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21、顽廉懦立[wán lián nuò lì]

【解释】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示例】这些烈士的壮烈行为同时也使我们顽廉懦立,把我们的士气和民气,愈见鼓舞。 ——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

22、英英玉立[yīng yīng yù lì]

【解释】仪态俊美的样子。

【出处】《儒林外史》第十回:“适才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23、山奔海立[shān bēn hǎi lì]

【解释】高山好像在飞奔,大海仿佛竖立起来。形容气势非常宏大。

【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24、渊亭山立[yuān tíng shān lì]

【解释】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同“渊渟岳峙”。

25、超然独立[chāo rán dú lì]

【解释】指超出世事离群独居。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26、人贵自立[rén guì zì lì]

【解释】贵:可贵;自立:独立。一个人可贵之处是能够独立生活,不依靠别人。

【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减。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所以人贵自立也。”

【示例】人贵自立,如寻常儿女之哭泣穷途,自经沟渎而莫之知者,果何补耶! ——蔡东藩《元史演义》第三回

27、三足鼎立[sān zú dǐng lì]

【解释】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示例】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28、两雄不并立[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

【解释】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駣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示例】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29、誓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30、绝世独立[jué shì dú lì]

【解释】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示例】据古守经,盖绝世独立。 ——宋·陆游《贺谢提举启》

31、面墙而立[miàn qiáng ér lì]

【解释】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

【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示例】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32、重足而立[chóng zú ér lì]

【解释】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恐惧。

【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示例】胁持荐绅,开告讦之门,兴罗织之狱,士大夫重足而立。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

33、长身鹤立[cháng shēn hè lì]

【解释】形容瘦长的高个男子像站着的鹤一样。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就在这一阵笑语声中,有一个长身鹤立的人……两脸腓红,醉态可掬,七跌八撞的冲进房来。”

34、茕茕孤立[qióng qióng gū lì]

【解释】茕茕:孤零零的样子。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出处】汉·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 ——唐·柳完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35、盈盈伫立[yíng yíng zhù lì]

【解释】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伫立:长时间地站立。体态优美的女子长问题时站立着。

【出处】宋·柳永《采莲令》词:“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36、云垂海立[yún chuí hǎi lì]

【解释】使云端下垂,使海水立起。比喻文辞雄伟,有压倒一切的气势。

【出处】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示例】这一来,就是那石破天惊,云垂海立,也没有这样的惊奇。(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六回)

37、家徒壁立[jiā tú bì lì]

【解释】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示例】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38、形销骨立[xíng xiāo gǔ lì]

【解释】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出处】《南史·梁本纪》:“帝形容本壮,及至都,销毁骨立。”

【示例】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

39、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

【解释】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我凑着茕茕孑立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何为《小灯》

40、家道壁立[jiā dào bì lì]

【解释】家道:家庭经济情况;壁立:四立的墙壁。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贫困到极点。

【出处】《南史·徐孝克传》:“陈亡,随例入长安。家道壁立。”

【示例】他出身于家道壁立的贫困之家。

41、巍然耸立[wēi rán sǒng lì]

【解释】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出处】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示例】他的高大形象巍然耸立在蓝天白云之间。

42、傲然屹立[ào rán yì lì]

【解释】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43、昂然挺立[áng rán tǐng lì]

【解释】昂首挺胸地直立着。形容精神昂扬,无所畏惧的样子。

44、渊渟岳立[yuān tíng yuè lì]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名实》:“执经衡门,渊渟岳立,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

45、单特孑立[dān tè jié lì]

【解释】孑立:独立。形容独特超群,才华出众。

【出处】《后汉书·苏章传》附苏不韦:“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

46、名不虚立[míng bù xū lì]

【解释】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47、鼎足而立[dǐng zú ér lì]

【解释】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

【示例】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徐迟《黄山记》

48、毛森骨立[máo sēn gǔ lì]

【解释】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时分了,觉一阵风过,吹的我毛森骨立。”

49、销毁骨立[xiāo huǐ gǔ lì]

【解释】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

【出处】《梁书·武帝纪》:“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50、鸿鶱凤立[hóng xiān fèng lì]

【解释】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卓突出。

【出处】唐·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鸿鶱凤立,不循常流。”

51、渊停山立[yuān tíng shān lì]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出处】清·钱谦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顺祥,笃诫明允,渊停山立,不苟訾笑。”

52、不破不立[bù può bù lì]

【解释】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示例】不破不立,要树立新规,必先废除旧习。

53、汉贼不两立[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解释】比喻有我无你。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示例】惟有杜氏一个,直如添上敌国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汉贼不两立”的主意。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七回

54、孤特独立[gū tè dú lì]

【解释】孤:孤立;特、独:这里指突出不凡。形容志行高洁,不同时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55、侧足而立[cè zú ér lì]

【解释】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示例】他吓得侧足而立。

56、单孑独立[dān jié dú lì]

【解释】单孑:单身一人。只身一人,独立自持。

【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57、屹然挺立[yì rán tǐng lì]

【解释】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示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屹然挺立着,像两排整齐的哨兵

58、大破大立[dà pò dà lì]

【解释】大举击毁旧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示例】我们要大破大立,树立新的观念。

59、虎牙桀立[hǔ yá jié lì]

【解释】桀:小木桩。如虎牙之状,像群桩而立。比喻山势险峻。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尧山一名豆山,今山于城北如东,崭绝孤峙,虎牙桀立。”

60、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示例】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61、垂手恭立[chuí shǒu gōng lì]

【解释】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出处】《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62、功成名立[gōng chéng míng lì]

【解释】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63、比肩而立[bǐ jiān ér lì]

【解释】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示例】虽使间世而生,何异比肩而立! ——宋·陈亮《贺周丞相启》

64、兵以诈立[bīng yǐ zhà lì]

【解释】兵:兵器,指用兵。用兵打仗要用谋略来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出处】《孙子·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65、墙面而立[qiáng miàn ér lì]

【解释】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出处】《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示例】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 ——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66、柴毁骨立[chái huǐ gǔ lì]

【解释】柴:如木柴一样;毁:哀毁;骨立:消瘦到仿佛只剩下骨架。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示例】及父母既殁,居忧泣血,柴毁骨立,躬自建冢,高数寻。 ——唐·无名氏《唐吴郡张常洧纪孝行铭碑》

67、势不两立[shì bù liǎng lì]

【解释】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示例】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68、垂手侍立[chuí shǒu shì lì]

【解释】两手放下来,在旁边陪着。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

【示例】众管家碰了钉子,一声也不敢言语,一个个鸦雀无声,垂手侍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

69、势不并立[shì bù bìng lì]

【解释】势:情势;并立:同时存在。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韩非子·人主》:“故有术不必用,而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能无危。”《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今楚、赵所起,其与秦势不并立,安危之机,呼吸成变,进则定功,退则受祸。”

【示例】臣与二虏,势不并立,聪勒不枭,臣无归志,比者秋谷既登,胡马已肥,前锋诸军,当有至者。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二十七回

70、长身玉立[cháng shēn yù lì]

【解释】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盛鬋,光彩照人。”

71、事预则立[shì yù zé lì]

【解释】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2、遗世独立[yí shì dú lì]

【解释】遗世:遗弃世间之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示例】吴门家太仆,示余以《望远图》,乃十四岁女子所作,雾鬓云鬟,薄施水墨,真遗世独立矣。 ——清·杨漱玉《玉台画史·无名氏女子》

“立”在中间的成语

1、而立之年[ér lì zhī nián]

【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示例】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鲁迅《导师》

2、树元立嫡[shù yuán lì dí]

【解释】指立嫡长子为储君。

【出处】南朝·梁·沈约《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于斯为重。”

3、凿空立论[záo kōng lì lùn]

【解释】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4、创家立业[chuàng jiā lì yè]

【解释】立业:建立事业。成立家庭,建立家业。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眼下这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

5、孤立寡与[gū lì guǎ yǔ]

【解释】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出处】清·侯方域《朋党论下》:“岂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与者哉!”

6、树碑立传[shù bēi lì zhuàn]

【解释】树:树立;传:传记。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示例】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又充当打手。 ——刘梦溪《文学是战斗的》

7、废私立公[fèi sī lì gōng]

【解释】指去私为公。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

【示例】贞谦之功,废私立公。 ——《鹖冠子·道端》

8、修身立节[xiū shēn lì jié]

【解释】修:修养;立:树立;节:气节。修养自身的言行,树立坚贞的节操。

【出处】唐·韩愈《与汝州户郎中论荐侯喜状》:“士之修身立节,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

9、横眉立目[héng méi lì mù]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老舍《茶馆》第一幕:“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立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

【示例】焦庆媳妇撩开门帘子,横眉立目地喊:‘走,走,马小辫,你给我滚出去!’ ——浩然《艳阳天》第一○九章

10、孤立无助[gū lì wú zhù]

【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示例】属者椒寝未繁,肖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一

11、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

【解释】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示例】人们夸他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能包容别人的缺点。

12、临机立断[lín jī lì duàn]

【解释】犹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出处】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示例】曰:‘决力’,临机立断,自残不恤,如剑锋直陷,剑身亦折然。 ——清·谭嗣同《仁学》四五

13、当家立纪[dāng jiā lì jì]

【解释】指管理家务。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14、当家立计[dāng jiā lì jì]

【解释】当家:主持家政。主持家政,谋划生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七回:“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一听贾母的话,一一领命。”

【示例】那些少年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的,那知当家立计的道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

15、迎刃立解[yíng rèn lì jiě]

【解释】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二:“苟官兵长驱,则澧州、常德、湘阴,迎刃立解,可以夹攻长沙。”

16、上无片瓦,下无立锥[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示例】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丈夫又不要我,又无亲戚投奔,不死更待何时。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

17、开阶立极[kāi jiē lì jí]

【解释】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出处】《旧唐书·辛替否传》:“拨乱反正,开阶立极,德至理之体,设简要之方。”

18、玉立亭亭[yù lì tíng tíng]

【解释】玉立:比喻身材颀长美丽;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修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汉·蔡邕《协初赋》:“其既远也,若披云缘汉见织女,立若碧山亭亭竖,动若翡翠奋其羽。”唐·于邵《杨侍郎写真赞》:“仙状秀出,丹青写似,亭亭玉立,峨峨岳峙。”

【示例】玉立亭亭树,水澌小小池。园林遍地幻珍奇。战罢奇鳞无数、满天飞。 ——宋·赵希蓬《南歌子》词

19、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示例】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

20、独立难支[dú lì nán zhī]

【解释】独:单独;独立:不依赖外力。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出处】《说唐》第55回:“雄信闻言大怒,想众将都已杀尽,独立难支,遂叫一声:‘罢了!’”

21、顶天立地[dǐng tiān lì dì]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示例】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 ——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22、遣词立意[qiǎn cí lì yì]

【解释】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的用辞立意。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示例】你这个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又念皇家雨露之恩,真个聪明敏慧,可喜可爱。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回

23、著书立说[zhù shū lì shuō]

【解释】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唐·陈黯《言风》:“扬雄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书立言为事,得自易哉。”

【示例】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24、卓立鸡群[zhuó lì jī qún]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25、带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解释】带:携带,捎带。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佛爷很可以革掉他的功名,叫他带罪立功,以观后效。”

26、一挥立就[yī huī lì jiù]

【解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卷三十:“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示例】质即应命,提笔作诰文,一挥立就。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十六回

27、砥行立名[dǐ xíng lì míng]

【解释】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28、贫无立锥之地[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四卷:“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

【示例】他落到贫无立锥之地的地步。

29、坐立不安[zuò lì bù ān]

【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示例】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30、修辞立诚[xiū cí lì chéng]

【解释】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示例】皋文、涤生,尚有谖言,虑非修辞立诚之道。 ——清·章炳麟《与邓实书》

31、廉顽立懦[lián wán lì nuò]

【解释】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出处】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示例】先生杨文靖公之弟子也,立朝大节,足以廉顽立懦,故文公以刚毅近仁称之。 ——明·宋濂《题矫斋记后》

32、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33、钻刀立誓[zuān dāo lì shì]

【解释】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出处】清·李玉《牛头山》:“即当钻刀立誓,永受元帅鞭策便了。”

34、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35、壁立千仞[bì lì qiān rèn]

【解释】壁立:峭壁陡立。形容岩石高耸。

【出处】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水经·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

【示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6、一言立信[yī yán lì xìn]

【解释】信:信誉。以一句话树立了信誉。

【出处】《后汉书·朱浮传》:“庄王但为争强而发怒,公子以一言而立信。”

37、当家立事[dāng jiā lì shì]

【解释】主持家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示例】不当家立事就不知为人之艰辛。

38、无立足之地[wú lì zú zhī dì]

【解释】没有立脚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形容在某处无法生活或工作下去。也可形容惭愧得无地自容。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示例】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39、兴邦立事[xīng bāng lì shì]

【解释】邦:国家。振兴国家,成就事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40、独立自主[dú lì zì zhǔ]

【解释】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处】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示例】我们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1、开基立业[kāi jī lì yè]

【解释】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自我高皇帝断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

【示例】这诞生的世子就是后来劝父举兵,开基立业,神文圣武大唐太宗皇帝。 ——清·无名氏《说唐》第四回

42、因机立胜[yīn jī lì shèng]

【解释】因:趁,依据;机:机会。掌握机会取得胜利。

【出处】明·章婴《诸葛孔明异传·机形》:“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

43、修辞立其诚[xiū cí lì qí chéng]

【解释】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示例】修辞立其诚,盖辞无所不修,而意则主于达。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44、独立不群[dú lì bù qún]

【解释】指人的思想或仪表出众。

【出处】《旧唐书·韦陟传》:“陟自幼风标整峻,独立不群。”

45、当立之年[dāng lì zhī nián]

【解释】指三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示例】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46、正色立朝[zhèng sè lì cháo]

【解释】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在朝廷上态度严肃。比喻不阿谀逢迎。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示例】秀夫正色立朝,尚日书大学章句,训导嗣君。(蔡东藩《宋史演义》第一百回)

47、著书立言[zhù shū lì yán]

【解释】立:创立、提出;言: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唐·陈黯《言风》:“扬雄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书立言为事,得自易哉。”

【示例】盖是晦庵早年登朝,茫茫仕宦之中,著书立言,流布天下,自己还有些不慊意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4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解释】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示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

49、中立不倚[zhōng lì bù yǐ]

【解释】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示例】况中立不倚,道直气平,介然风规。 ——唐·白居易《除裴度中书舍人制》

50、巧立名目[qiǎo lì míng mù]

【解释】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示例】向企业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51、求新立异[qiú xīn lì yì]

【解释】力求新奇异样,以示与众不同。

【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三回:“众美人亦因炀帝留心裙带,便个个求新立异蛊惑他,博片刻之欢。”

52、着书立说[zhù shū lì shuō]

【解释】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示例】乃吾一切先哲着书立说之宗旨。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

53、革旧立新[gé jiù lì xīn]

【解释】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旧立新的单于。”

54、安家立业[ān jiā lì yè]

【解释】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出处】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示例】他想叫郭全海安家立业,娶个好媳妇,让他日子过得好,工作更安心。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十三

55、柴立不阿[chái lì bù ē]

【解释】犹言刚直不阿。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第七卷:“余谓果有其事,年罹严谴,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世宗之知人则哲。”

【示例】他当官以来一向都柴立不阿,因此仕途失意。

56、当机立决[dāng jī lì jué]

【解释】抓住时机,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示例】所患者,不能当机立决,必待报而后施行。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57、行眠立盹[xíng mián lì dǔn]

【解释】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

【示例】我每日千思万想,行眠立盹,不是存活。 ——元·石君宝《紫云亭》第三折

58、造天立极[zào tiān lì jí]

【解释】指君王登上帝位,确立纲纪。

【出处】唐·陈子昂《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伏惟陛下,革命开基。造天立极,方且弘宣帝典。”

59、树功立业[shù gōng lì yè]

【解释】建立功勋和业绩。

【出处】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书》:“未有不得多士之尽心,而得树功立业流于歌诗也,况于诸侯哉!”

【示例】男子汉当树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

60、灭德立违[miè dé lì wéi]

【解释】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出处】《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示例】君人者昭德塞违,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太庙,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 ——《旧唐书·褚遂良传》

61、贫无立锥[pín wú lì zhuī]

【解释】穷得连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示例】媪夫姓殷,一子名富,善博,贫无立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薛慰娘》

62、断鳌立极[duàn áo lì jí]

【解释】比喻开创新局面,创建伟业,树立最高准则。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示例】断鳌立极万万古,争遣起灭如浮沤。 ——金·元好问《游龙山》

63、无立锥地[wú lì zhuī dì]

【解释】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示例】我本无立锥地,汝又拙于女红,度老母必以冻馁死。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64、脩辞立诚[xiū cí lì chéng]

【解释】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出处】语出《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

65、援笔立成[yuán bǐ lì chéng]

【解释】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隋书·卢思道传》:“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示例】李太白一斗百篇,援笔立成;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

66、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

【解释】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搏鱼》第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燕大,我与你要见一个明白!”

【示例】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

67、身无立锥[shēn wú lì zhuī]

【解释】形容没有容身之地。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

68、亡立锥之地[wáng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69、建功立业[jiàn gōng lì yè]

【解释】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出处】宋·苏轼《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

【示例】……凭着这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70、兴家立业[xīng jiā lì yè]

【解释】建设家庭,创立事业。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示例】营盘里的钱比别处赚的容易,他就此兴家立业,手内着实有钱。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71、鹤立企伫[hè lì qǐ zhù]

【解释】企:踮起脚后跟;伫:久立而等待。像鹤一样伸长脖子,踮起脚跟,长时间地站着等待。形容急切的盼望等待。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窃所独守,实怀鹤立企伫之心。”

72、赏立诛必[shǎng lì zhū bì]

【解释】指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五》:“卫嗣君曰:‘赏立诛必,虽失十左伤氏无伤也;诛不必,虽得十左氏无益也。’”

73、勤以立身[qín yǐ lì shēn]

【解释】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示例】我们要学习宋濂勤以立身的精神。

74、安心立命[ān xīn lì mìng]

【解释】使身心安定,精神上有所寄托。

【出处】李大钊《青春》:“夫青年安心立命之所,乃在循今日主义以进。”

75、拔赵帜立赤帜[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

【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示例】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赵帜立赤帜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

76、破旧立新[pò jiù lì xīn]

【解释】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示例】我们要破旧立新改变封建意识。

77、革故立新[gé gù lì xīn]

【解释】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78、屹立不动[yì lì bù dòng]

【解释】像山峰一般高耸而稳固地立在原地不动。比喻立场或态度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唐·常衮《胡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神道碑铭序》:“有若犀兕其威,貙豻其勇,屹立而不动。”

【示例】师屹立不动,海古拉援至,虎恩又截之隘口,援骑返奔,追逐数里,斩百余级。 ——《清史稿·黄万鹏传》

79、巧立名色[qiǎo lì míng sè]

【解释】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出处】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80、茕茕孑立,形影相吊[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解释】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非常可怜。

81、孤立无援[gū lì wú yuán]

【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示例】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82、成家立业[chéng jiā lì yiè]

【解释】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示例】原来廉锦枫曾祖向居岭南,因避南北朝之乱,逃至海外,就在君子国成家立业。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三回

83、顶门立户[dǐng mén lì hù]

【解释】支撑门户。指独立成家。

【出处】吴组缃《山洪》三:“三官虽然已经另外顶门立户,但是打鱼的一切生财器具还是和他大哥、二哥共有着。”

【示例】还没成人,就叫他自己顶门立户,自己奔日子。 ——浩然《机灵鬼》

84、特立独行[tè lì dú xíng]

【解释】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示例】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 ——唐·韩愈《伯夷颂》

85、标新立异[biāo xīn lì yì]

【解释】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示例】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 ——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

86、自立门户[zì lì mén hù]

【解释】指单独成立家庭。也指学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现也指离开某一集体,自己另搞一套。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示例】郡城自江鹤亭徵本地乱弹,名春台,为外江班,不能自立门户。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87、当家立业[dāng jiā lì yè]

【解释】主持家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偏偏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掉在地下,将骨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业,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一本作“当家立事”。

88、倚马立成[yǐ mǎ lì chéng]

【解释】倚:靠着;民:完成。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89、安身立命[ān shēn lì mìng]

【解释】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示例】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安身立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90、标奇立异[biāo qí lì yì]

【解释】标:检举;立:树立。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予本意实欲标奇立异,做古今人再不敢做之题。”

91、应机立断[yìng jī lì duàn]

【解释】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

【示例】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92、放下屠刀,立便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

【解释】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出处】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93、独立王国[dú lì wáng guó]

【解释】指抵制或不服从上级领导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示例】我希望有一个独立王国。

94、继天立极[jì tiān lì jí]

【解释】继:继承;天、极:指皇帝。继承天子的皇位。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

【示例】想祈大开恻隐,怜继天立极之圣君,拯无辜被毒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悬。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一回

95、建功立事[jiàn gōng lì shì]

【解释】犹建功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示例】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 ——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

96、逢机立断[féng jī lì duàn]

【解释】犹言当机立断。

【出处】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97、戴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解释】带着罪过建立功劳,以争取减免处罚。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正要议俺的罪刑,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

【示例】让他去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98、角立杰出[jiǎo lì jié chū]

【解释】指卓然特立,超过一般。

【出处】《后汉书·徐穉传》:“至于穉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面角立杰出。”

9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从来说:“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100、援笔立就[yuán bǐ lì jiù]

【解释】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出处】《北史·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就,证引该洽。”

【示例】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

101、咄嗟立办[duō jiē lì bàn]

【解释】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示例】是故为山九仞,可以篑土积成,峻宇雕墙,可以咄嗟立办。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二

102、海立云垂[hǎi lì yún chuí]

【解释】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出处】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103、当机立断[dāng jī lì duàn]

【解释】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示例】哥哥,国姓爷就在城下,你应该当机立断。 ——郭沫若《郑成功》第七章

104、矜奇立异[jīn qí lì yì]

【解释】夸耀奇特,标榜新异。

【出处】郭沫若《论古代文学》:“我现在说这个话,或许有人以为矜奇立异。但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而我的见解并不是信口开河。”

【示例】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我现在说这个话,或许有人以为矜奇立异。”

10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解释】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06、树俗立化[shù sú lì huà]

【解释】树立风俗教化。

【出处】《鹖冠子·王鈇》:“世莫不言树俗立化,彼独何道之行以至于此?”

107、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示例】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108、达人立人[dá rén lì rén]

【解释】达:引进;立:培植。指帮人建功立业。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示例】夫仁者达人立人,取譬可谓仁之方而已。 ——宋·程灏、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六》

109、兴邦立国[xīng bāng lì guó]

【解释】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110、无立锥之地[wú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示例】他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111、詟谀立懦[zhé yú lì nuò]

【解释】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出处】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112、横眉立眼[héng méi lì yǎn]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横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赶车。”

【示例】他横眉立眼的冲着老教师说:‘她不来吗,这也只少得到她一个人啦,跟我们开不开会有好大关系呢?’ ——沙汀《困兽记》二四

113、成家立计[chéng jiā lì jì]

【解释】犹言成家立业。

【出处】元·刘致《红绣鞋·劝收心》套曲:“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

【示例】父母与子孙成家立计,是父母尽己之心,久以后成人不成人,是在于他,父母怎管的他到底。 ——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

114、重足而立,侧目而视[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解释】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示例】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115、一人立志,万夫莫夺[yī rén lì zhì,wàn fū mò duó]

【解释】形容志向坚定,别人很难改变。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正是‘一人立志,万夫莫夺’。”

【示例】一人立志,万夫莫夺,我不会改变主意的。

116、不立文字[bù lì wén zì]

【解释】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示例】既非如霍光、寇准之不学无术,又非如释氏之不立文字,瞎著去参。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