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土瘠民贫、开疆辟土、乡土难离等含“土”的成语162个,其中“土”开头的28个,“土”结尾的47个,“土”在中间的87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土”开头的成语1、土瘠民贫[tǔ jí mín pín]
【解释】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二年》:“穷边气寒,土瘠民贫,景略以勤俭帅众,二岁之后,储备完实,雄于北边。”
【示例】正一村在青州西偏,大小烟户,虽然繁庶,却是土瘠民贫,庶而不富,所以这番饥馑,正一村受灾最重。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九十九回
2、土穰细流[tǔ rǎng xì liú]
【解释】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土鸡瓦犬[tǔ jī wǎ quǎn]
【解释】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示例】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犬一样蜷伏在路旁。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
4、土木形骸[tǔ mù xíng hái]
【解释】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示例】处俊姿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 ——《新唐书·郝处俊传》
5、土埋半截[tǔ mái bàn jié]
【解释】比喻活不了多久。
【示例】他们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
6、土八路[tǔ bā lù]
【解释】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9章:“黄原这群‘土八路’几乎变成了一个日本来的贸易代表团。”
7、土洋结合[tǔ yáng jié hé]
【解释】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示例】他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8、土生土长[tǔ shēng tǔ zhǎng]
【解释】当地生长的。
【出处】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
【示例】他是当地土生土长人。
9、土牛石田[tǔ niú shí tián]
【解释】石田:不可耕种的田。指无用之物。比喻没有用处。
【出处】《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田。”
10、土龙刍狗[tǔ lóng chú gǒu]
【解释】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三国志·蜀书·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11、土阶茅茨[tǔ jiē máo cí]
【解释】比喻住房简陋。同“土阶茅屋”。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汉·扬雄《逐贫赋》:“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土阶茅茨,匪雕匪饰。”
【示例】昔尧舜在位,土阶茅茨,禹居卑宫,不以为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12、土扶成墙[tǔ fú chéng qiáng]
【解释】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出处】《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13、土鸡瓦狗[tǔ jī wǎ gǒu]
【解释】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同“土鸡瓦犬”。
【出处】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狗一样蜷伏在路旁。”
14、土阶茅屋[tǔ jiē máo wū]
【解释】泥土的台阶,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简陋。
【出处】《周书·武帝纪下》:“上栋下宇,土阶茅屋。”
15、土里土气[tǔ lǐ tǔ qì]
【解释】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有坐在门口烧饼摊子后面那张桌子上,土里土气,贼头贼脑的两个茶客,不但不跟人招呼,而且两双眼睛只盯着过往行人。”
【示例】他的打扮真是土里土气。
16、土崩瓦解[tǔ bēng wǎ jiě]
【解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示例】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17、土龙致雨[tǔ lóng zhì yǔ]
【解释】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土龙可以引来雨云。比喻无用的东西也有利用的机会或场合。
【出处】《淮南子·地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水来,土龙致雨,燕雁代飞。”
18、土头土脑[tǔ tóu tǔ nǎo]
【解释】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示例】她那土头土脑的样子让人看不起。
19、土崩鱼烂[tǔ bēng yú làn]
【解释】鱼烂: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出处】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陈之列,骋奔牛之权,焉有土崩鱼烂哉。”
【示例】清·方苞《书潘允慎家传后》:“是以人主孤立于上,蒸黎糜沸于下,土崩鱼烂,一溃而不可收。”
20、土包子[tǔ bāo zǐ]
【解释】指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说别人,有轻蔑意。如果是说自己,有自谦意。
【出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有些人轻视本地干部,讥笑本地干部,他们说:‘本地人懂得什么,土包子!’”
【示例】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柳村人,土包子一个。
21、土龙沐猴[tǔ lóng mù hóu]
【解释】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出处】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22、土偶蒙金[tǔ ǒu méng jīn]
【解释】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出处】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宋诗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个人。明诗土偶蒙金。”
23、土皇帝[tǔ huáng dì]
【解释】指盘踞一方有势力的人物。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6章:“他一个人在石圪节,当个‘土皇帝’,倒也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24、土生土养[tǔ shēng tǔ yǎng]
【解释】土:本地的、本国的。当地成长起来的。
【示例】老舍当然是极优秀的作家,对我影响也是有的,但我自己并不是土生土养的北京人。 ——刘心武《人面鱼·创作谈》
25、土牛木马[tǔ niú mù mǎ]
【解释】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示例】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 ——《北史·苏绰传》
26、土豪劣绅[tǔ háo liè shēn]
【解释】土豪:乡里的豪强,即仗势欺人的地主。劣绅:地方上的恶霸或退职官僚中的恶劣者。旧社会有钱有势、横行乡里的人。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有土豪劣绅看了害怕,革命党决不应该看了害怕。”
【示例】小市民痛恨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茅盾《封建的小市民文艺》
27、土洋并举[tǔ yáng bìng jǔ]
【解释】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示例】我们采取土洋并举的办法来解决。
28、土壤细流[tǔ rǎng xì liú]
【解释】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示例】窃比附土壤细流之说,为略呈之。 ——《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
“土”结尾的成语1、开疆辟土[kāi jiāng pì tǔ]
【解释】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高宗皇帝开疆辟土,仁育义征,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示例】我何尝不想开疆辟土,成就一番事业。
2、离乡背土[lí xiāng bèi tǔ]
【解释】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别土”。
【出处】元·张浩养《一枝花·咏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
3、一抔之土[yī póu zhī tǔ]
【解释】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示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4、不习地土[bù xí dì tǔ]
【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南史·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5、分茅胙土[fēn máo zuò tǔ]
【解释】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议后纪》:“数公皆人杰,无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广孝,岂止富贵终其身而已乎!”
6、分茅锡土[fēn máo xī tǔ]
【解释】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出处】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
7、溥天率土[pǔ tiān lǜ tǔ]
【解释】指整个天下、四海之内。
【出处】语出《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示例】使千万斯年,溥天率土,紬绎之而无穷,禀承之而难尽也。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上谕》
8、半截入土[bàn jié rù tǔ]
【解释】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呼?”
【示例】差多了,差多了!人到三十五,就半截入土了。 ——老舍《谁先到了重庆》第一幕
9、西方净土[xī fāng jìng tǔ]
【解释】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出处】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10、九层之台,起于累土[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
【解释】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解释】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2、不习水土[bù xí shuǐ tǔ]
【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示例】他来到南方,有些不习水土。
13、身为粪土[shēn wéi fèn tǔ]
【解释】死后只能化为粪土。形容身死被弃。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
14、软红香土[ruǎn hóng xiāng yù]
【解释】形容都市的繁华。
【出处】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15、太岁头上动土[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解释】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每年所在方位为凶方,这一年如在这一方位动土建筑,便要发生祸事。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难岁篇》:“移徒法日:‘徒抵太岁凶,伏太岁亦凶’。”
【示例】驸马现掌兵权,杀人如同儿戏,庶民无不危惧,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四回
16、不服水土[bù fú shuǐ tǔ]
【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示例】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0回
17、离乡别土[lí xiāng bié tǔ]
【解释】离开家乡到外地。同“离乡背井”。
【出处】唐·元稹《花栽》诗:“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
18、面如灰土[miàn rú huī tǔ]
【解释】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者:“州佐解襆出函,公拆视未竟,面如灰土。”
【示例】这位毛驴太君,站在孙振邦的尸身前面,直着两只眼看着他,真是面如灰土,心似裂竹。 ——刘流《烈火金刚》第二十三回
19、本乡本土[běn xiāng běn tǔ]
【解释】指本地,家乡。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歌重会珍珠衫》:“你老人家女儿多,不把来当事了。本乡本土少什么一夫一妇的,怎舍得与异乡人做小?”
【示例】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
20、开疆展土[kāi jiāng zhǎn tǔ]
【解释】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俺则待尽良忠开疆展土。”
【示例】宋江伙内,亦有十数员来降。此也是数中星宿,尽是陛下开疆展土之臣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一十六回
21、不便水土[bù biàn shuǐ tǔ]
【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谒去。”
22、分茅赐土[fēn máo cì tǔ]
【解释】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出处】清·李渔《夺锦楼》:“不止分茅赐土,允宜并位于中宫。”
23、不習水土[bù xí shuǐ tǔ]
【解释】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出处】《通俗编·地理引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24、分茅裂土[fēn máo liè tǔ]
【解释】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出处】《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示例】朕自当分茅裂土,以爵卿等。 ——明·许仲琳《封社演义》第九十四回
25、赐茅授土[cì máo shòu tǔ]
【解释】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26、挥金如土[huī jīn rú tǔ]
【解释】挥:散。把钱财当成泥土一样挥霍。形容极端挥霍浪费。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
【示例】无奈彼时心高气傲,挥金如土,直把钱财看得不当东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
27、立锥之土[lì zhuī zhī tǔ]
【解释】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
【出处】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
28、一抔土[yī póu tǔ]
【解释】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示例】半棵树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断肠墓穴。 ——清·洪昇《长生殿·弹词》
29、食毛践土[shí máo jiàn tǔ]
【解释】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示例】食毛践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乱颂扬。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30、面色如土[miàn sè rú tǔ]
【解释】形容惊恐之极。同“面如土色”。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示例】学徒淘米河边,照见面色如土。 ——刘复《学徒苦》诗
31、一抔黄土[yī póu huáng tǔ]
【解释】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示例】痛伤情,一抔黄土,高冢卧麒麟。 ——明·吾邱瑞《运甓记·蒋山致奠》
32、皇天后土[huáng tiān hòu tǔ]
【解释】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示例】这话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有渝此盟,神明殛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33、普天率土[pǔ tiān shuài tǔ]
【解释】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出处】《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示例】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汉·班固《明堂》诗
34、一掊土[yī póu tǔ]
【解释】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示例】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掊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5、开疆拓土[kāi jiāng tuò tǔ]
【解释】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天青道理书》:“开疆拓土诚无敌,斩将牵旗实可风。”
【示例】英之君臣又以商务开疆拓土,辟美洲,占印度,据缅甸,通中国,皆商人为之先导。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
36、寝苫枕土[qǐn shān zhěn tǔ]
【解释】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同“寝苫枕块”。
【出处】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晋书》:“高宗谅暗者,除服而不言,故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暗三年,明不复寝苫枕土,以荒大政也。”
37、分茅列土[fēn máo liè tǔ]
【解释】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出处】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大后,炼石补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启弄孙之美色。”
【示例】此次曹锟大封功臣,分茅列土,产出了三个大巡阅使来。 ——仲平《三巡阅发表后的吴佩孚》
38、一片焦土[yī piàn jiāo tǔ]
【解释】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示例】火灾之后,昔日繁华的集市成为一片焦土。
39、朽木粪土[xiǔ mù fèn tǔ]
【解释】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示例】如朽木粪土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40、不伏水土[bù fú shuǐ tǔ]
【解释】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出处】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明日只奏道天气暑热,军士不伏水土,权且罢战退兵。”
41、绸缪桑土[chóu móu sāng tǔ]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土:同“杜”,树根。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示例】吾邑富庶,百倍于巢,愿为绸缪桑土之思。 ——清·钱谦益《输丁议》
42、视如粪土[shì rú fèn tǔ]
【解释】粪土:秽土,脏土。看得如同粪土那样恶劣、下贱。比喻极为蔑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今舅儿把他视如粪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示例】我们把小人视如粪土。
43、王道乐土[wáng dào lè tǔ]
【解释】王道: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遵循的道理;乐土:安乐的土地。指施行仁政,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
【示例】他竟然大肆宣称:茫茫草原本来是“大东亚共荣圈”内的一片“王道乐土”。 ——冯苓植《雪驹》第十七章
44、普天之下,莫非王土[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
【解释】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示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45、瘴乡恶土[zhàng xiāng è tǔ]
【解释】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出处】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46、天府之土[tiān fǔ zhī tǔ]
【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土:土地,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47、析珪胙土[xī guī zuò tǔ]
【解释】谓封爵分土。
【出处】清钮琇《觚剩·圆圆》:“今我王析珪胙土,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
“土”在中间的成语1、乡土难离[xiāng tǔ nán lí]
【解释】乡土:家乡,故土。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2、面如土色[miàn rú tǔ sè]
【解释】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重读一遍,读得音韵铿锵,番使不敢则声,面如土色,不免呼拜舞辞朝。”
【示例】这是谁干的,我并没得罪人,为什么这么坑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贾芹拾来一看,吓得面如土色,说道
3、山不让土石[shān bù ràng tǔ shí]
【解释】山不拒辞土石才能高大。比喻人度量宽广,才能成大事。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解释】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5、抔土未干[póu tǔ wèi gān]
【解释】抔:手捧;抔土:一捧土,这里指陵墓。陵墓上的土还没有干。比喻死去不久。
【出处】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6、灰头土脸[huī tóu tǔ liǎn]
【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我怕万一搞得灰头土脸,对你不好交代。”
7、捻土为香[niǎn tǔ wéi xiāng]
【解释】捏泥成香。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
【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五卷:“捻土为香事有因,如今宜假不宜真。”
【示例】我也无那香,只是捻土为香,祷告神灵可怜见。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
8、安土重居[ān tǔ zhòng jū]
【解释】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后汉书·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9、政庞土裂[zhèng páng tǔ liè]
【解释】庞:庞杂;裂:分裂。政策杂乱,国土分裂。指政治混乱,地方势力割据。
【出处】唐·刘禹锡《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纪》:“夫政庞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气分,太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
10、茅室土阶[máo shì tǔ jiē]
【解释】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出处】《后汉书·班固传》:“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
11、飞土逐肉[fēi tǔ zhú ròu]
【解释】抛掷土丸以逐禽兽。同“飞土逐害”。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夫飞土逐肉,儿戏之常。”
12、粪土之墙不可杇[fèn tú zhī qiáng bù kě wū]
【解释】粪土:秽土;杇:指粉刷。用秽土筑成的墙壁难以粉刷好。比喻很难教养。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示例】斗筲之器成何用,粪土之墙不可杇。 ——元·王氏《寄情人》
13、安土乐业[ān tǔ lè yè]
【解释】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出处】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示例】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财。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4、簸土扬沙[bǒ tǔ yáng shā]
【解释】指虚张声势。
【出处】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15、率土归心[shuài tǔ guī xīn]
【解释】率土:四海之內。指天下归心。同“率土宅心”。
【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
【示例】且殿下收召才杰,意从人望,子惠黎庶,率土归心。 ——《元史·廉希宪传》
16、积土成山[jī shuǐ wéi shān]
【解释】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荀况《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示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17、入土为安[rù tú wéi ān]
【解释】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出处】明·冯惟敏《耍孩儿·骷髅诉冤》曲:“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亲戚多道:‘从来说入土为安,为何要拘定三年?’”
【示例】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
18、列土分茅[liè tǔ fēn máo]
【解释】指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出处】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19、安土息民[ān tǔ xī mín]
【解释】安土:使地方安定;息民:使人民生息。安定社会秩序,让人民休养生息。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安土息民,以待其敝。”
20、根生土长[gēn shēn tǔ zhǎng]
【解释】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我可也从头识破,都将付与,冷笑孜孜,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示例】他又不是咱们家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21、茅茨土阶[máo cì tǔ jiē]
【解释】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阶:台阶。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慕唐虞之茅茨。思夏后之卑室。”《后汉书·班固传》:“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
【示例】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陃。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22、猕猴骑土牛[mí hóu qí tǔ niú]
【解释】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示例】猕猴骑土牛,羸马夹双辕。 ——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23、捻土焚香[niǎn tǔ fén xiāng]
【解释】因不及备香,以此表示虔诚。同“捻土为香”。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佑护。”
24、率土宅心[shuài tǔ zhái xīn]
【解释】率土:四海之內。宅心:归心。指天下归心。
【出处】《晋书·后妃传下》:“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嗣皇诞哲岐嶷, 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南朝·梁武帝《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诏》:“威惠外宣,德行内敏,群后归美,率土宅心,可立纲为皇太子。”
25、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
【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示例】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卷土重来。 ——曲波《林海雪原》一
26、守土有责[shǒu tǔ yǒu zé]
【解释】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地方官守土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
【示例】地方文武,守土有责。倘若洛阳失守,本藩死社稷,他们这班食皇家俸禄的大小官儿也活不成。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27、民情土俗[mín qíng tǔ sú]
【解释】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三十八回:“到任诸事皆毕,薛举体访民情土俗,颁号令约束军民人等、差心腹将土巡按州县,拿问贪官污吏,访察巨恶积奸。”
【示例】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仕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清·恽敬《与福子申》
28、胙土分茅[zuò tǔ fēn máo]
【解释】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29、游尘土梗[yóu chén tǔ gěng]
【解释】游尘:四处漂浮的尘土;土梗:指泥制的小人。比喻琐碎或轻贱的事物。
【出处】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视若游尘,遇同土梗。”
30、尺土之封[chǐ tǔ zhī fēng]
【解释】尺:比喻数量小。极小的封地。
【出处】尺:比喻数量小。极小的封地。
31、灰容土貌[huī róng tǔ mào]
【解释】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出处】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示例】我这灰容土貌怎么见人?
32、寸土不让[cùn tǔ bù ràng]
【解释】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出处】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示例】寸土必守,寸土不让,坚决守住阵地。 ——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回忆淮海战役》
33、兵来将迎,水来土堰[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
【解释】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3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
【解释】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5、恋土难移[liàn tǔ nán yí]
【解释】留恋故土,不愿移居他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一回:“他那里常常有书来,取我入伙,我只为恋土难移,不曾去得。”
【示例】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36、衣冠土枭[yī guān tǔ xiāo]
【解释】犹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卑劣的人。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河朔人士,目苏楷为衣冠土枭。”
37、拓土开疆[tuò tǔ kāi jiāng]
【解释】开拓领土和疆界。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王信韩孽,拓土开疆。我图尔才,越迁晋阳。”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君明臣良,渐有拓土开疆,混一江表意思。”
38、撮土为香[cuō tǔ wéi xiāng]
【解释】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以撮土代替烧香敬神。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三回:“二人遂向林中去,下马来,撮土为香,对天八拜。”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两人对拜了一拜,连‘撮土为香’都用不着,就结成了异性手足。”
39、捧土加泰山[pěng tǔ jiā tài shān]
【解释】捧:两手承托;加:增加。用手捧土增加泰山的高度。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臣赐何敢甚言,尚虑不及耳!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使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杷泰山,无损亦明矣。”
40、飞土逐宍[fēi tǔ zhú ròu]
【解释】宍:同“肉”,指禽兽。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之谓也。”
41、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2、视如土芥[shì rú tǔ jiè]
【解释】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一般轻贱。比喻不放在眼里。
【出处】《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示例】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
43、践土食毛[jiàn tǔ shí máo]
【解释】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出处】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示例】诸君践土食毛,义亦可死;但未食禄,亦可以无死。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黄忠端公》
44、率土之滨[shuài tǔ zhī bīn]
【解释】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聿令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
【示例】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率土之滨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 ——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
45、寸土尺金[cùn tǔ chǐ jīn]
【解释】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出处】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46、水土不伏[shuǐ tǔ bù fú]
【解释】水土:指地方,引申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伏,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47、安土重旧[ān tǔ zhòng jiù]
【解释】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出处】《后汉书·南蛮传》:“[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示例】蛮夷者,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
48、泥佛劝土佛[ní fó quàn tǔ fó]
【解释】比喻同病相怜,相互劝慰。也比喻顾不了自己,还要劝慰别人。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我的哥哥,你自顾了你罢,又泥佛劝土佛。”
49、灰头土面[huī tóu tǔ miàn]
【解释】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非唯孤负先圣,亦乃埋没己灵。”
【示例】晃大舍送了珍奇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面,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醒世姻缘》第十四回
50、裂土分茅[liè tǔ fēn máo]
【解释】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出处】《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示例】我西平王功存社稷,庆流后嗣,子孙多贤,裂土分茅。 ——唐·杜牧《李叔玫除太仆卿高证除均州刺史等制》
51、播土扬尘[bō tǔ yáng chén]
【解释】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
【出处】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扬尘,又无个过性的人。”
【示例】却早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播土扬尘。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
52、故土难离[gù tǔ nán lí]
【解释】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示例】真是故土难离,我还是要落叶归根。
53、水土不服[shuǐ tǔ bù fú]
【解释】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宋书·索虏传》:“道理来远,或不服水土,药自可疗。”
【示例】大抵此症,起于饮食失调,兼之水土不服,食积于小腹之中,凝滞不消,遂至生热,升至胸中,便觉饥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54、列土封疆[liè tǔ fēng jiāng]
【解释】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
【出处】《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候,皆以为民也。”
55、画土分疆[huà tǔ fēn jiāng]
【解释】指划分疆域而治。
【出处】清·鲁一同《正统论》:“高光崛起,李赵彷徨,魏晋盗窃,秦隋强梁,偏安割据,画土分疆,无所拘滞,安所纷扰哉。”
56、陵土未干[líng tǔ wèi gān]
【解释】陵:陵墓。指皇帝刚死不久。
【出处】《晋书·宣帝纪》:“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
57、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解释】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处】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示例】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
58、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解释】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出处】《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示例】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59、方土异同[fāng tǔ yì tóng]
【解释】方土:指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各地地形、物产、风俗、人情的不同。
【出处】《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60、水来土掩[shuǐ lái tǔ yǎn]
【解释】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示例】自古道:‘水来土掩,兵来将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
61、寸土尺地[cùn tǔ chǐ dì]
【解释】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出处】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我们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轻易地送给敌人的。”
【示例】这寸土尺地对我们也是大有用途的。
62、桑土之防[sāng tǔ zhī fáng]
【解释】比喻防患于未然。同“桑土绸缪”。
【出处】明·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
63、负土成坟[fù tǔ chéng fén]
【解释】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出处】《后汉书·醒荣传》:“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
【示例】王冕负土成坟,三年苫块。 ——《儒林外史》第一回
64、大兴土木[dà xīng tǔ mù]
【解释】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示例】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大兴土木,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65、飞土逐网[fēi tǔ zhú ròu]
【解释】土:指泥土弹丸;肉:指鸟兽。抛掷土丸以追逐鸟兽。指用弹弓猎物。
【出处】先秦·无名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谓也。”
【示例】无飞土逐网,儿戏之常。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66、展土开疆[zhǎn tǔ kāi jiāng]
【解释】展:拓展;开:开拓;疆:边疆。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出处】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谁不曾忘生舍死,谁不曾展土开疆。”
【示例】一个扶王保驾弃残生;一个展土开疆拚性命。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一回
67、怀土之情[huái tǔ zhī qíng]
【解释】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68、桑土绸缪[sāng tǔ chóu miù]
【解释】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出处】《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示例】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虽桑土绸缪,不劬如此矣。”
69、鱼烂土崩[yú làn tǔ bēng]
【解释】鱼烂: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出处】汉·荀悦《汉纪无侯传》:“百姓一乱,则鱼烂土崩,莫之匡救。”
【示例】自辰逾午,鱼烂土崩。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露布》
70、瓦解土崩[wǎ jiě tǔ bēng]
【解释】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
【示例】或假元世为名,或托香车为号,由是天下瓦解土崩。 ——《英烈传》第52回
71、茅屋土阶[máo wū tǔ jiē]
【解释】茅草的房屋,泥土的台阶。比喻住房简陋。
【出处】《陈书·宣帝纪》:“昔尧、舜在上,茅屋土阶,汤、禹为君,藜杖韦带。”
72、撮土焚香[cuō gǔ fén xiāng]
【解释】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73、积土为山,积水为海[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解释】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74、天无二日,土无二王[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
【解释】日:太阳;土:国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75、兵来将敌,水来土堰[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解释】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处】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76、桑土之谋[sāng tǔ zhī móu]
【解释】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同“桑土绸缪”。
【出处】《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金汤之策。”
77、寸土必争[cùn tǔ bì zhēng]
【解释】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出处】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示例】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78、累土至山[lěi tǔ zhì shān]
【解释】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79、抔土巨壑[póu tǔ jù hè]
【解释】抔土:一掬土,形容很少。一抔土填不满巨大的深沟。形容得少失多,两者悬殊。
【出处】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
80、人非土木[rén fēi tǔ mù]
【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十二出:“谢荷公公!张协人非土木,必有报谢之期。”
【示例】[珠蕊小姐]念我双星如此,则言言金玉也。双星人非土木,焉敢不从! ——清·无名氏《定情人》十五
81、累土聚沙[lěi tǔ jù shā]
【解释】比喻积累收聚。
【出处】《魏书·释老志》:“苟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钟不朽。”
82、风土人情[fēng tú rén qíng]
【解释】风土:山川风俗、气候等的总称;人情:人的性情、习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了几省,说了些那省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示例】我们这村上的人,一个个如此模样,难怪风土人情如此颓败。 ——清·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83、飞土逐害[fēi tǔ zhú hài]
【解释】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孝子不忍见其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害’之谓也。”
84、粪土不如[fèn tú bù rú]
【解释】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偏生要把前妻男女,百般凌虐,粪土不如。”
【示例】他的这种行为真是粪土不如。
85、广土众民[guǎng tǔ zhòng mín]
【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处】《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86、率土同庆[shuài tǔ tóng qìng]
【解释】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出处】唐·白居易《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欢呼,自天降休,率土同庆。”
87、泰山不让土壤[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