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慌”的成语(29个)

本文整理了慌慌忙忙、意乱心慌、心慌撩乱等含“慌”的成语29个,其中“慌”开头的成语11个,“慌”结尾的成语3个,“慌”在中间的成语15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慌”开头的成语

1、慌慌忙忙[huāng huāng máng máng]

【解释】指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那看灯几个喽啰,听了这话,慌慌忙忙的奔出城来道:……”

2、慌手忙脚[huāng shǒu máng jiǎo]

【解释】形容动作忙乱。同“慌手慌脚”。

【出处】《春阿氏谋夫案》第十八回:“吓得常禄也不敢哭,劝了母亲,慌手忙脚的,去找普焕亭。”

【示例】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老舍《小坡的生日》十二

3、慌手慌脚[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

【解释】形容动作忙乱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示例】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慌脚的跑出去。 ——老舍《小坡的生日》二

4、慌张失措[huāng zhāng shī cuò]

【解释】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出处】鲁迅《忆韦素园君》:“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

5、慌作一团[huāng zuò yī tuán]

【解释】形容极为慌张。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萧长贵正在自己兵船上睡觉,忽听得外面一派人声,接着又有洋枪、洋炮声音,拿他从睡梦中惊醒,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在被窝里慌作一团。”

6、慌不择路[huāng bù zé lù]

【解释】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山寒巡逻》:“陀满兴福来到此间,所谓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只得结集亡命,哨聚山森。”

【示例】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7、慌里慌张[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解释】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出处】余华《活着》:“我娘慌里慌张地想站起来,她站到一半腿一松,身体又掉到地上。”

【示例】他慌里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8、慌慌张张[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解释】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示例】你慌慌张张的是为什么?

9、慌做一堆[huāng zuò yī duī]

【解释】慌:惊慌。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众兵都在烂泥里慌做一堆。”

10、慌做一团[huāng zuò yī tuán]

【解释】形容极为慌张。同“慌作一团”。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晁夫人知道儿子当真做了这事,又见他病将起来,只怕是报应得恁快,慌做一团,要与晁老说知,赔那两个的衣物。”

11、慌慌急急[huāng huāng jí jí]

【解释】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慌”结尾的成语

1、意乱心慌[yì luàn xīn huāng]

【解释】心中慌乱无主。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2、腹热肠慌[fù rè cháng huāng]

【解释】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我有酒后宽洪海量,没酒后腹热肠慌。”元·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我手脚儿不知高下,身肢儿没处顿放,空教我腹热肠慌。”

3、胆战心慌[dǎn zhàn xīn huāng]

【解释】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慌”在中间的成语

1、心慌撩乱[xīn huāng liáo luàn]

【解释】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

【示例】他正心慌撩乱地寻思着过去和目下的事。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

2、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解释】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示例】公路在山上盘旋,车子不慌不忙地打着圈子。 ——巴金《旅途杂记·成渝路上》

3、心慌意乱[xīn huāng yì luàn]

【解释】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示例】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心慌意乱。

4、手慌脚乱[shǒu huāng jiǎo luàn]

【解释】形容惊慌不安的样子。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示例】匡超人惊得手慌脚乱,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5、手慌脚忙[shǒu huāng jiǎo máng]

【解释】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示例】我最近忙得手慌脚忙。

6、惊慌失色[jīng huāng shī sè]

【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示例】次日,燕紫琼、宰玉蟾闻得丈夫又困在阵内,吓的惊慌失色,坐立不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7、肠慌腹热[cháng huāng fù rè]

【解释】形容焦急、慌乱。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獐狂去不迭。”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二折:“请法师唤太医疾快走,将俺养家儿搭救,则教我肠慌腹热。”

【示例】唬得人胆战心摇,唬得人胆战心摇,肠慌腹热,魂飞魄散,早惊破月明花粲。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8、惊慌无措[jīng huāng wú cuò]

【解释】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同“惊惶失措”。

【出处】清·蒲松龄《翻魇殃》第十二回:“这谣言传的凶……一家人惊慌无措。”

【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吓得太太惊慌无措,李夫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9、蟹慌蟹乱[xiè huāng xiè luàn]

【解释】指虾蟹成灾,将稻谷荡尽。旧因以为兵乱的征兆。现多形容乱作一团。

【出处】宋·傅肱《蟹谱·兵证》:“吴俗有虾荒蟹乱之语,盖取其被甲执锐,岁或暴至,则乡人用以为兵证也。”

【示例】大德丁未,吴中蟹卮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蟹慌蟹乱之说,正谓此也。 ——元·高德基《平江记事》

10、心慌意急[xīn huāng yì jí]

【解释】心里着慌,乱了主意。同“心慌意乱”。

【出处】《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原来那贼当时心慌意急,错走入后园。”

【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灯又半明半灭,又看见玉姐吊在梁间,心慌意急。”

11、七慌八乱[qī huāng bā luàn]

【解释】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12、兵慌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解释】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处】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示例】他的铺伙既没有犯任何的规矩,又赶上这兵慌马乱理应共患难的时候,他凭什么无缘无故的辞退人家呢? ——老舍《四世同堂》三八

13、张慌失措[zhāng huāng shī cuò]

【解释】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示例】凡事先有心理准备,遇到变故时不致张慌失措。

14、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15、恐慌万状[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解释】恐:害怕;慌:惊慌;状:情状。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示例】东西两线敌军,恐慌万状,急于逃命。 ——毛泽东《解放平壤的两则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