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刚柔相济、柔能克刚、摧刚为柔等含“刚”的成语50个,其中“刚”开头的成语13个,“刚”结尾的成语19个,“刚”在中间的成语18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刚”开头的成语1、刚柔相济[gāng róu xiāng jì]
【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周易·蒙》:“刚柔节也。”
【示例】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2、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茅盾《子夜》十
3、刚中柔外[gāng zhōng róu wài]
【解释】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出处】《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4、刚正无私[gāng zhèng wú sī]
【解释】刚:刚直;正:正直。刚直方正而没有私心。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7回:“为人刚正无私,不轻一笑。”
5、刚直不阿[gāng zhí bù ē]
【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示例】您是那样满怀激情地给我讲汉朝的范滂如何刚直不阿,挺身就险……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6、刚克消亡[gang ke xiao wang]
【解释】刚正的人就不能存在了。
7、刚克柔克[gāng kè róu kè]
【解释】铡:刚强;克:制伏,克服;柔:柔和。以刚强制胜或以柔和制胜。指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一曰刚克,一曰柔克。”
8、刚亦不吐,柔亦不茹[gāng yì bù tǔ,róu yì bù rú]
【解释】刚:硬、强;柔:软、弱;茹:吃。对强硬的不害怕,对软弱的不欺侮。形容不欺软怕硬。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9、刚肠嫉恶[gāng cháng jí è]
【解释】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出处】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方,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
【示例】下走刚肠嫉恶,近郅都为人,观今弊俗,非言论所能正,独有刀锯桁杨,弹治之耳。 ——章炳麟《致杨救炎书》
10、刚褊自用[gāng biǎn zì yòng]
【解释】褊:器量狭小。独断固执,自以为是。
【出处】宋·苏轼《提举玉局观谢表》:“伏念臣才不逮人,性多忤物,刚褊自用,可谓小忠;猖狂妄行,乃蹈大难。”
11、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
【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示例】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12、刚毅木讷[gāng yì mù nè]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示例】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 ——宋·苏辙《论语拾遗》
13、刚戾自用[gāng lì zì yòng]
【解释】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同“刚愎自用”。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刚”结尾的成语1、柔能克刚[róu néng kè gāng]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示例】你的性质,柔能克刚,你好好地耐,将来总有出头露日的一天……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三
2、立地金刚[lì dì jīn gāng]
【解释】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4回:“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
3、外柔内刚[wài róu nèi gāng]
【解释】柔:柔弱;内: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示例】张季德《一家有一家的事》:“好在他的妻子很贤惠,外柔内刚,精明强干。”
4、百炼成刚[bǎi liàn chéng gāng]
【解释】刚通钢。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人经过多次磨炼而成为有用之才。
【出处】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刚。”
【示例】有人身经百战,百炼成刚,炉火纯青,喜于心而不形于色。 ——徐迟《火中凤凰·凤翔》
5、以柔克刚[yǐ róu kè gāng]
【解释】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示例】他要拼老命,孤注一掷,我们则要忍耐,力避同敌人正面交锋,以柔克刚,在敌人的后方狠狠地打。 ——李连庆《风云急》
6、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7、烈火金刚[liè huǒ jīn gāng]
【解释】形容人的意志坚强,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
8、松贞玉刚[sōng zhēn yù gāng]
【解释】贞:坚贞;玉:玉石;刚:刚毅。形容人品质坚贞刚毅。
【出处】唐·韩愈《祭张给事文》:“松贞玉刚,千夫之业,篡文有光。”
9、破坚摧刚[pò jiān cuī gāng]
【解释】指攻破摧毁强敌。
【出处】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10、柔中有刚[róu zhōng yǒu gāng]
【解释】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示例】他的性格是柔中有刚。
11、气血方刚[qì xuè fāng gāng]
【解释】犹血气方刚。指精力正值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前辈气血方刚,不拘小节,盖或有之。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
12、茹柔吐刚[rú róu tǔ gāng]
【解释】柔:软;刚:硬。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示例】梁启超《中俄交涉与时局之危机》:“利用我茹柔吐刚之劣根性。”
13、剑老无芒,人老无刚[jiàn lǎo wú máng,rén lǎo wú gāng]
【解释】芒:锋芒。剑用久了就会失去锋芒,人衰老之时也失去刚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桓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14、以柔制刚[yǐ róu zhì gāng]
【解释】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刚:刚强。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示例】《清史稿·河渠志》:“专在固守高偃,实得全河关键,以柔制刚,其法最善。”
15、柔能制刚[róu néng zhì gāng]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亦作“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出处】《后汉书·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示例】看起来这兵法不过是柔能制刚,弱能胜强,以逸待劳,能勇能怯之意。 ——明·沈采《千金记》第五出
16、内柔外刚[nèi róu wai gāng]
【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出处】《周易·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示例】她是一个内柔外刚的女子。
17、能柔能刚[néng róu néng gāng]
【解释】柔:温和;刚:刚强。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示例】然有道者,固能柔能刚,能弱能强。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1章
18、外柔中刚[wài róu zhōng gāng]
【解释】柔:柔弱;中:内心。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
【出处】《新唐书·卢坦传》:“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我留,恐及祸。”
19、至大至刚[zhì dà zhì gāng]
【解释】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示例】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朱自清《论气节》
“刚”在中间的成语1、摧刚为柔[cuī gāng wéi róu]
【解释】摧:挫败。变刚强为柔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
2、人无刚骨,安身不牢[rén wú gāng gǔ,ān shēn bù láo]
【解释】人没有坚硬的骨头,身体就站不起来。比喻人无坚强的意志品格,就难以立身行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二四回:“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
3、外刚内柔[wài gāng nèi róu]
【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示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太祖推服桑维翰》:“边藩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潜,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4、柔茹刚吐[róu rú gāng tǔ]
【解释】软的吃下去,硬的吐出来。比喻欺软怕硬。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5、金刚眼睛[jīn gāng yǎn jīng]
【解释】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示例】唯有金刚眼睛凭助汝发明真心。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良匡禅师》
6、沉渐刚克[chén qián gāng kè]
【解释】渐:通“潜”,潜伏;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外露,内里刚强。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及温而还,其妻问之,赢曰:‘以刚。’商书曰:‘沉渐刚克,高明柔克。’”
7、金刚怒目[jīn gāng nù mù]
【解释】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示例】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
8、柔胜刚克[róu shèng gāng kè]
【解释】柔:柔顺;克:胜。一个以柔顺取胜,一个以刚强取胜。比喻方法虽然各异,但是结果相同,都能取得成功。
【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9、做刚做柔[zuò gāng zuò róu]
【解释】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10、金刚努目[jīn gāng nǔ mù]
【解释】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示例】板桥、心余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金刚努目,正是力量歉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11、茹柔刚吐[rú róu gāng tǔ]
【解释】柔:软;刚:硬。吃下软的,吐出硬的。比喻怕强欺软。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12、能刚能柔[néng gāng néng róu]
【解释】刚:刚强;柔:温和。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示例】以她的模样年纪来说,实在不易再得个这样的宝贝。能刚能柔才是本,她得瀎泧他一把儿。 ——老舍《骆驼祥子》十六
13、柔刚弱强[róu gāng ruò qiáng]
【解释】柔:弱;刚:强。柔弱可以胜过刚强。
【出处】《老子》第三十六章:“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14、革刚则裂[gé gāng zé liè]
【解释】革:皮革;刚:硬。皮革太硬就容易断裂。比喻人或集团过分强硬就容易遭致失败或灭亡。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
15、方刚血气[fāng gāng xuè qì]
【解释】方:正;刚:强劲;血气:精力。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示例】少觅蝇头利,聊资瓮底春,我方刚血气不惮多劳顿。 ——清·朱素臣《十五贯·泣别》
16、吐刚茹柔[tǔ gāng rú róu]
【解释】柔:软;刚:硬。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软。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示例】毛玠清公素履,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吐刚茹柔。 ——《三国志·魏志·崔琰等传赞》
17、沉潜刚克[chén qián gāng kè]
【解释】沉潜:深沉不露;刚克:以刚强见胜。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
【出处】《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示例】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德之中也。 ——南宋·陆九渊《常胜之道曰柔论》
18、走杀金刚坐杀佛[zǒu shā jīn gāng zuò shā fó]
【解释】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乐不均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