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紫金龙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异名:川山七、黑牛膝(《云南中草药》),豌豆跌打、大麻药(《广西思茅中草药选》),豌豆七(《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藤铃儿草的根。
原植物:藤铃儿草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
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全体无毛,折断时有红黄色液汁。根木质,圆柱形,多分枝,粗可达5cm,外皮干时浅茶褐色。茎多分枝,三回羽状复叶,少数小叶呈卷须状;小叶卵形,长0.6~30mm,宽4~20mm,下面具白粉,全缘;基出脉5~7。总状花序呈伞房状与叶对生,花小;萼片2,长约2mm,早落;花瓣4,淡黄白色,外面2枚基部囊状,内面2枚具细长爪,上部贴生;雄蕊6,合生成2束;子房狭卵形。蒴果狭卵形或卵形,紫红色,长2~2.2cm。种子黑色,多数,长约1.2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2页.图175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灌丛中、阴湿水沟边、低洼草地、竹林及杂木林下。分布于中国广西、四川、云南、西藏。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秋季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干。药材主产于云南。
鉴别
性状:根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长5~30cm,直径0.5~4cm,根头部稍粗大而扭曲,有数个茎基残留;表面暗灰棕色至暗紫褐色,有明显沟纹。质硬而脆,折断时有粉尘,断面浅灰棕色至暗紫褐色,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麻。
显微 根横切面:最外为落皮层;木栓层为数列含棕色物的木栓细胞。韧皮部除筛管外,均为薄壁细胞。形成层细胞色稍深。本质部导管类圆形,直径20~120μm。本品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54页.图412)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醇10ml,回流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点于中性氧化铝G板上,以盐酸普鲁托品、盐酸右旋异紫堇碱为对照,以氯仿-丙酮(7·3)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标准品及样品对应位置显红棕色斑点。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根含原阿片碱,右旋异紫堇定(d-Isocorydine)[1]。另分离得到两个阿朴啡生物碱,即紫堇定[(+)-Corydine]和海罂粟碱[(+)-Glaucine][2]。
参考文献[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7。[2] CA 1988;108:91741e。
药理①镇痛作用 普罗托平(紫金龙中的生物碱)ig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数镇痛率ED50为27±5mg/kg;sc25mg/kg,对电刺激引起小鼠疼痛反应,其镇痛作用强度、持续时间都较吗啡弱、短[1]。 ②解痉作用 普罗托平1×10-5g/ml浓度时,可抑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张力降低、振幅减小;1×10-4g/ml时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10-5g/ml时,可对抗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回肠强直性收缩。
参考文献中国药理学报 1981;2(1):16。
药性性味:①《云南中草药》:“辛、微苦,凉。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麻,性寒。”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苦,凉。有毒。”
功效:止痛、降压,止血。
主治:各种疼痛,高血压,血崩,内伤出血,跌打损伤。 ①《云南中草药》:“治高血压,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神经性头痛,牙痛,关节痛,胃痛,痧症。” ③《云南中草药选》:“治血崩,妇女产后流血过多。”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各种疼痛,跌打损伤,高血压;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1.5g;或研末。外用:研粉撒布。
使用注意: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孕妇忌服。” ②《云南中草药》:“服药时忌服豆类。”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云南中草药》:“治高血压:紫金龙2.5g,竹茹9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痛:紫金龙6g,白芍、防己、白及各3g,细辛1.5g。共研细粉,每服3g,每日3次。”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选》:“治红白带,高血压,各种疼痛,紫金龙研末,每用1~1.5g,开水吞服。” 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治内伤出血:紫金龙研粉,每次2g,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紫金龙研粉,每服1~2g,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