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马齿苋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异名:马齿菜(《圣惠方》),瓜子菜(《岭南采药录》)。
基源: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马齿苋的全草。马齿苋属全世界约50种,中国约5种。
原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又名猪母菜(福建),马子菜(江苏)。
历史:马齿苋始见于《本草经集注》,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纲目》载:“马齿苋处处园野生之,柔茎布地,细叶对生,六七月开细花,结小尖实,实中细子如葶苈子状。”《植物名实图考》有图文描述,所指即本种。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长可达35cm。通常匍匐,肉质,无毛,略带紫色。叶互生或近对生,楔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25mm,宽5~15mm,全缘。花两性,3~5朵生枝顶端,直径3~4mm,无梗;苞片4~5,膜质;萼片2;花瓣4~5裂,裂片顶端凹;雄蕊10~12;子房半下位,1室,柱头4~6裂。蒴果圆锥形,盖裂。种子多数,肾状卵形,直径不及1mm,黑色,有小疣状突起。夏季开花结实。(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17页.图1233)
生境与分布:生于地边、路旁、园圃等向阳处。遍布中国各地。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
生药采集:夏、秋季植株生长茂盛,花盛开时,选择晴天割取地上部分或拔取全草,将根除去,冼净泥土,用开水略烫,取出晒干。以秋季采的水分少,枝叶肥厚者质佳。药材产中国各地。
鉴别
性状: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30cm,直径0.1~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1~2.5cm,宽5~15mm;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以株小、质嫩、整齐少碎、叶多、青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茎(直径2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紫红色。皮层占茎的大部分,外侧为2~3列厚角组织,皮层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0μm,有时可见淀粉粒及细小方晶。维管束外韧型,约8~14个排列成环状,束间形成层明显。髓部细胞亦有含簇晶。叶表面观:叶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呈波浪形;气孔平轴式,以下表皮为多,角质层纹理明显。叶肉组织中含簇晶,直径7~37μm。 粉末:灰绿色,味酸。 ①茎表皮细胞长方形排列较整齐;叶表皮细胞气孔平轴式。 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5~24μm,脐点呈点状、裂缝状或线形,层纹不明显,偶见复粒,由2~3个单粒组成。 ③草酸钙簇晶多存在于叶肉组织中。 ④果皮石细胞多呈长梭形或长方形,薄壁性,少见类圆形的壁略厚;尚有具大形网孔的薄壁性木化细胞。 ⑤种皮细胞碎片深棕红色,表面观细胞呈多角星状,表面密布不整齐小突起。(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173-175)
理化:取样品粉末5g,加蒸馏水50ml,并用甲酸调pH3~4,冷浸24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浓缩至约5ml,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同时以0.2%去甲肾上腺素水溶液及0.1%多巴甲酸水溶液对照,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为展开剂。展距13cm,喷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后,置红外灯下烘烤约10分钟,斑点显淡紫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88)
加工炮制:①润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②蒸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蒸至上气或蒸熟,切成1~1.5cm长段,晒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含 L去甲肾上腺素(L-Noradrenaline)、多巴明[Dopamine,4-(2Aminoethyl)-pyrocatechol)]、少量多巴[Dopa,(3,4-Dihydroxyphyenl)-Lalanine],还含生物碱、香豆素、黄酮、强心甙、蒽醌类化合物,丰富的有机酸、枸橼酸、氨基酸、草酸盐和微量游离草酸,还含维生素B1、B2、PP、C、胡萝卜素、Ca、P、铁盐。茎叶含碳氢化合物21%、酯类53%、酸类2%、醇类4%、二羟基单酯2%及少量酯化或游离的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游离的二羟基二醇类,以及马齿苋素甲、乙(Oleracin Ⅰ及Ⅱ)。
参考文献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9。
药理全草煎剂高浓度[18.75~37.5mg(生药)/ml]在体外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1]。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后的体内试验,其乙醇提取液或醇提后的残渣水煎液均无抗感染作用[2]。马齿苋注射液(水煮醇沉过滤而得,1ml相当生药2.5~5g)对大鼠、兔离体子宫及兔、狗的在位子宫有兴奋作用;产妇口服鲜马齿苋汁6~8ml,可见子宫收缩增多,强度增加[3,4]。曾有报道本品水溶和脂溶成分能延长四氧嘧啶糖尿病兔的生命,但并不影响血糖水平[5]。
参考文献[1] 微生物学报 1960;(1):48 。[2] 医教革命(安徽医学院) 1972;(1):14 。[3] 中草药通讯 1972;(1):32 。[4] 吉林中医药 1985;(3):28 。[5] CA 1966;65:17557f。
药性性味:酸,寒。 ①陶弘景:“小酸。” ②《唐本草》:“辛,寒。” ③《本草经疏》:“辛、苦,气寒。”
归经:人大肠、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崩漏带下,便血,痔血,恶疮痈肿,丹毒,瘰疬,湿疹,虫蛇咬伤。 ①《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癥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②孟诜:“湿癣白秃,以马齿膏和灰涂效。治疳痢及一切风,敷杖疮。” ③《食疗本草》:“明目,亦治疳痢。” ④《本草拾遗》:“止消渴。” ⑤《蜀本草》:“主尸脚、阴肿。” ⑥《开宝本草》:“主目盲白翳,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诸虫,止渴,破癥结痈疮。又烧为灰,和多年醋滓,先炙丁肿,以封之,即根出。生捣绞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 ⑦《日用本草》:“凉肝退翳。” ⑧《滇南本草》:“益气,消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疔疮红肿疼痛。 ⑨《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⑩《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痢症,清热毒,洗痔疮疳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60g(鲜品60~120g);或捣汁饮。外用:捣敷,烧灰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白头翁(或铁苋菜,或黄连),治痢疾。 ②配蒲公英,治急性阑尾炎。 ③配黄柏,治恶疮。 ④配丹砂,治甲疽等。
方选和验方: ①《圣惠方》:“治耳有恶疮:马齿苋30g,黄柏15g。捣罗为末,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 ②马齿散敷方(《圣济总录》)治甲疽:墙上马齿苋30g,木香、丹砂(研细)、盐(研细)各0.3g。上4味,除丹砂、盐外,锉碎拌令匀,于熨斗内,炭火烧过,取出细研,即入丹砂、盐末,再研匀,旋取敷疮上,日三两度。 ③江苏中医 1991;(9):“治带状疮疹愈后遗留神经痛,足踝扭伤,轻度烫伤:马齿苋(鲜)50g,薄荷7片,樟脑粉2g。同捣烂,敷患处。” ④福建中医药 1991;(5):“治肾盂肾炎:马齿苋30g,茯苓、泽泻、猪苓各15g,桂枝、白术各10g。水煎服。” ⑤湖北中医杂志 1991;(5):“治崩漏:马齿苋、生地榆、旱莲草、益母草各30g,三七3g。水煎服。” ⑥中医杂志 1991;(9):“治腹痛便溏,泄下清稀,泄后痛减:马齿苋、白芷、白术各15g。车前子、建曲、鸡内金、防风、枳壳、陈皮各10g,木香、桂枝、白蔻仁各6g。水煎服。” ⑦马齿苋解毒汤(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5;(4))治带状疱疹:马齿苋15g,大青叶15g,紫草15g,败酱草15g,黄连10g,酸枣仁10g,煅龙牡(或磁石30g)各30g(先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加减:皮损焮红,有数片红丘疹,丘疱疹集簇者,加丹皮10g,生地15g;皮损深红,有大量血疱疹或数群成串小疱堆罩者,马齿苋为20g,酌加银花、连翘、泽泻各10g;疱溃破且糜烂者,马齿苋为25g,酌加龙胆草10g,木通10g,蒲公英15g,地丁15g;剧痛者,去酸枣仁加元胡10g,不效加罂粟壳10g。 ⑧马齿苋合剂(浙江中医杂志 1988;(5))治百日咳:马齿苋20g,炙百部、生石膏、浙贝母、侧柏叶各10g,麻黄、杏仁、甘草各5g。水煎2次,浓缩至150ml。4岁以下者,每岁每次服10ml,5岁以上者每次服50ml,每日3次。
单方应用:①《经效产宝》:“治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痛:生马齿苋(捣绞汁)45g,煎1沸,下蜜15g调,顿服。” ②《圣惠方》:“治小便热淋:马齿苋汁服之。” ③《海上集验方》:“治赤白带下,不问老稚孕妇悉可服:马齿苋(捣绞汁)45g,和鸡子1枚,先温令热,乃下苋汁,微温取顿饮之。” ④《千金方》:“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 ⑤《滇南本草》:“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 ⑥《海上方》:“治蛀脚臁疮: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上,1宿,其虫自出。” ⑦《圣惠方》:“治翻花疮:马齿苋500g,烧为炭,细研,以猪脂调敷之。” ⑧《圣惠方》:“治小儿白秃:马齿苋煎膏涂之,或烧灰,猪脂和涂。” ⑨《广利方》:“治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腰即损:杵马齿苋敷之,日2次。” ⑩《简便良方》:“治瘰疬未破:马齿苋同靛花捣掺,日3次。” ⑾《救急方》:“治瘰疬:马齿苋阴干烧灰,腊月猪膏和之,以暖泔清洗疮,拭干敷之,日3。” ⑿《肘后方》:“治蜈蚣咬伤:马齿苋汁涂之。” ⒀《濒湖集简方》:“治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等份。煎汤熏洗,1日2次。” ⒁中华皮肤科杂志 1966;(1):“治疗疮疖及化脓性疾患:取鲜马齿苋120~180g,洗净捣碎,加水1000~1500ml,煮沸(不宜久煎),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药液溻洗患处,每日2~4次;或用4~6层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2~4次,每次20~60分钟。” ⒂浙江中医杂志 1960;(5):“治小儿单纯性腹泻:取新马齿苋250~500g,煎汤,加适量的白糖调味,分次作饮料服下,1天服完,连服2~3天。或取鲜马齿苋洗净焙干研末,每次3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⒃中国农村医学 1983;(4):“治白癜风:鲜马齿苋适量,挤出液汁,每100ml中加入硼酸2g。涂患部,每日2次,配合日光浴。” ⒄临床医学杂志 1987;(6):“治螫伤:新鲜马齿苋,将肥厚的叶汁揉敷于螫伤处,待汁尽后再不断更换。” ⒅黑龙江中医药 1988;(5):“治百日咳:马齿苋200~300g,水煎2次,浓缩为100~150ml,1日分2次口服,5天为1疗程。” ⒆福建中医药1989;(4):“治急性荨麻疹:鲜齿马苋全草200~300g,加水约1500ml煎沸浓缩至1000ml,即内服100ml,余下药液加水适量,煎沸后捞弃药渣,待汤液稍温,即可用之频频擦洗患处。” ⒇浙江中医杂志 1989;(5):“治肛门病:马齿苋鲜品100g(干品减半),日1剂,水煎服。”
食疗:马齿粥《圣惠方》:“治血痢:马齿菜120g(切),粳米45g,上以水和马齿苋煮粥,空腹淡食。或把马齿苋切细,做成馄饨,馒头馅。每500g鲜马齿苋可分给15个儿童服用。”
医药家论述①缪希雍《本草经疏》:“《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原病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马齿苋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癥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热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杀虫,寒以除热,故主杀诸虫,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家之热,故主目盲白翳也。” ②张德裕《本草正义》:“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蜀本草》称其酸寒,寇宗奭谓其寒滑,陈藏器谓治诸肿,破痃癖,止消渴,皆寒凉解热之正治。苏恭亦谓饮汁治反胃,金疮流血,诸淋,破血癖癥瘕,则不独治痈肿,兼能消痞。苏颂谓治女人赤白带下,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濒湖谓散血消肿,利肠滑脂,鲜毒通淋,又无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