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绿背翡翠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绿背翡翠的图片

绿背翡翠(学名:Actenoides monachus,英文名:Green-backed Kingfisher)是翠鸟科栗领翡翠属的鸟类。绿背翡翠身长31 cm,成年雄鸟的头是深蓝色或绿松石色,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

中文学名:绿背翡翠

拉丁学名:Actenoides monachus

英文俗名:Green-backed Kingfisher

命名作者:Bonaparte, 1850

中文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中文科名:翠鸟科(Alcedinidae)

中文属名:栗领翡翠属(Actenoides)

繁殖区:澳洲界 : Sulawesi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主要羽色:栗色/棕色

次要羽色:蓝色

外形特征

绿背翡翠身长31 cm。成年雄鸟的头是深蓝色或绿松石色,眼先黑色。该鸟的脸颊蓝色略多,清楚地标出和头顶的分界,下颏和喉咙白色。颈部是狭窄的暗红色领隔开了蓝头和翕。背部,翅膀和尾巴是黑橄榄绿色。胸部暗红色连接到衣领。侧面和尾部红色有一点泛白。底面的翅膀是浅黄色和肉桂红色。嘴亮红色。虹膜为深褐色,腿部橙红色。雌鸟和雄鸟没有很大区别。但额头和眼眉略宽,呈红橙色。幼鸟酷似雌鸟,但胸部更暗。颏是浅黄灰色,嘴角黄色。

亚种有地域差异。分布于苏拉威西岛北部的绿背翡翠,有一个深蓝色的头,深红色的胸部,红橙色腹部,尾巴带有蓝色。分布于苏拉威西岛南部的绿背翡翠,有一个黑色的头,胸部腹没有区别,都是橙色。没有蓝色的尾巴。

嘴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峰脊圆,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初级飞羽等长或稍短,第2、3、4片几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地理分布

该物种仅分布于印尼的苏拉威西群岛。

生活习性

绿背翡翠身生活在安静的孤鸟上。它们的鸣声类似悠长的口哨声。狩猎时也可以发送不同的鸟鸣:这是一种和蛙鸣相同的“ rark - rark - kraa '”声,感到不安全时也会发出警告声。

通常栖息于低地雨林、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自海平面到约900米的高度均有分布。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大蜈蚣和甲虫。它也吃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

在树干上钻洞穴为巢。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至4月。现在尚不清楚卵的大小和数量及孵化持续时间。

亚种分化

1.Actenoides monachus monachus分布于印尼的苏拉威西岛(Sulawesi),包括美娜多岛(Manadotua)和伦贝岛(Lembeh)。

2.Actenoides monachus capucinus 分布于苏拉威西岛。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近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