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第一国际

1864~1876年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组织。原名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建立后,始称它为第一国际。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各国无产阶级迫切要求加强团结,建立自己的国际组织。1863年波兰人民反抗沙皇俄国民族压迫的斗争,引起了英、法工人群众的同情和声援。两国工人就建立无产阶级国际组织问题达成协议,于同年6月23日成立筹备委员会。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圣马丁小礼堂召开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有英、法、德、意、波兰、爱尔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参加。K.马克思受大会委托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成立宣言指出,“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工人运动只有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只有在工人阶级自己独立的政党的领导下,才能战胜资产阶级。宣言还强调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意义。协会在临时章程中确认:“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476页)。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1864)

协会按照民主制原则建立。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协会代表大会,执行机关是总委员会。总委员会的核心是常设委员会,由主席(1867年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取消)、总书记、财务委员和各国通讯书记组成。各国协会设有中央委员会、地区联合会、总支部、支部和小组。随着协会的发展,协会逐步在民主基础上加强了集中:它的总委员会的职权逐渐扩大,在代表大会授权下可以接受和开除支部;不允许有宗派组织存在;不允许各组织有与协会的原则相抵触的纲领;不允许会员参加反对协会的其他组织等。协会强调对各国社会情况的调查研究。马克思很重视协会的工作,总委员会发表的重要文件几乎都由他起草。1870年后,F.恩格斯也参加了总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协会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成为举世公认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并培养了W.李卜克内西、A.倍倍尔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协会在欧美16国建有支部,会员约有40万人。协会指导了欧美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它支持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领导英国工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声援波兰、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多方援助、坚决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协会努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在与外部敌人进行斗争的前提下,在内部对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展了斗争。斗争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协会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肯定了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主张消灭私有制度。第二个时期主要是反对巴枯宁主义。斗争围绕着如何消灭私有制问题展开。协会批判了巴枯宁主义,指出无产阶级为了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和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协会还对工联派、拉萨尔派、布朗基派进行批评帮助。协会共召开过5次代表大会和3次代表会议。巴黎公社失败后,协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巴枯宁主义者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使协会不能进行正常工作。1872年,协会在海牙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将总委员会由伦敦迁到纽约,此后同欧洲各支部的联系中断。由于协会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国际工人运动新形势的要求,1876年7月15日协会在美国费城召开代表会议,宣告解散。

第一国际推动了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它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作了准备,为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