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海”结尾的成语132个(含解释和出处)

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瓮天蠡海、如山似海、五州四海、囊括四海、情天泪海、挟山超海等“海”结尾的成语132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瓮天蠡海[wèng tiān lí hǎi]

【解释】自瓮窥天,以瓢测海。比喻识见短浅。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辄于占毕之暇,稍为是正,瓮天蠡海,亡当大方。”

2、如山似海[rú shān sì hǎi]

【解释】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示例】九月十六是陈公公母亲的寿日,陈公公新管了东厂,好不声势。来与陈太太做生日的如山似海。 ——濔·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

3、五州四海[wǔ zhōu sì hǎi]

【解释】泛指世界各地。

4、囊括四海[náng kuò sì hǎi]

【解释】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四海:指全国。指统一全国。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示例】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5、情天泪海[qíng tiān lèi hǎi]

【解释】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

【出处】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取无数高领窄袖花冠长裙之新人物,相与歌泣,于情天泪海之世界。”

6、挟山超海[xié shān chāo hǎi]

【解释】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示例】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7、九州四海[jiǔ zhōu sì hǎi]

【解释】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示例】然纯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朝廷大议。 ——宋·王安石《上宋相公书》

8、擎天驾海[qíng tiān jià hǎi]

【解释】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出处】元·孔文卿《东床事犯》第一折:“陛下,你便似砍折条擎天驾海紫金梁。”

9、金翅擘海[jīn chì bāi hǎi]

【解释】金翅:佛经中所说鸟名;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比喻文辞笔力雄壮。

【出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六:“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搏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

【示例】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蛩吟草间耳。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10、富有四海[fù yǒu sì hǎi]

【解释】有:占有,享有;四海: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出处】《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11、放龙入海[fàng lóng rù hǎi]

【解释】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示例】我们不能干放龙入海的事情。

12、石投大海[shí tóu dà hǎi]

【解释】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示例】这样做就是石投大海,没有下文。

13、东洋大海[dōng yáng dà hǎi]

【解释】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出处】《平妖传》第二十九回:“他投东洋大海中去,那里去寻。”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把这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

【示例】及至兵入内地,觑便抽身,把那个共枕同衾、追欢买笑的知己抛在东洋大海,你道此心如何过得? ——《豆棚闲话·范少伯水葬西施》

14、生死苦海[shēng sǐ kǔ hǎi]

【解释】佛教语。指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出处】《坛经·行由品》:“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15、文江学海[wén jiāng xué hǎi]

【解释】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出处】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示例】崇文院之列三馆,国子监之印群书,虽唐汉之盛,无以加此,故天下之人,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 ——宋·姚铉《〈唐文粹〉序》

16、愁山闷海[chóu shān mèn hǎi]

【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17、才大如海[cái dà rú hǎi]

【解释】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18、尸山血海[shī shān xuè hǎi]

【解释】形容杀人之多。

【出处】《三国志平话》卷中:“两壁相并,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

【示例】东西南北四大营已杀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

19、石沉大海[shí chén dà hǎi]

【解释】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示例】至第三日,又带了几个水手,分头寻找,也是枉然。一连找了数日,竟似石沉大海。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20、情深如海[qíng shēn rú hǎi]

【解释】感情像海一样深厚。

【出处】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堪爱堪爱真堪爱,鸾凤情深如海,携手上阳台,了却相思债。”

21、移山造海[yí shān zào hǎi]

【解释】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出处】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示例】那些移山造海的人们,几万、几万在劳动着,最多的时候曾达十几万人。秦牧《花城·古董》

22、无边苦海[wú biān kǔ hǎi]

【解释】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出处】宋·陆游《大圣乐》词:“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示例】你可也戒了贪嗔除烦恼,无边苦海回头早,急忙里诵弥陀把罪孽消,守清规将因缘觉。 ——清·方成培《雷峰塔》第二出

23、翻江搅海[fān jiāng jiǎo hǎi]

【解释】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龙能喷云暧雾,播土扬沙。有巴山捎岭的手段,有翻江搅海的神通。”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示例】那船顺风吹去,就是乌雅快马也赶他不上。越刮越大,真是翻江搅海,十分利害。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24、桑田沧海[sāng tián cāng hǎi]

【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示例】桑田沧海任更差,他自无惊无讶。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25、压山探海[yā shān tàn hǎi]

【解释】形容人数众多。

【示例】外面到处是人群,好像压山探海似的。

26、梯山航海[tī shān háng hǎi]

【解释】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出处】《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示例】几缩千程于咫尺,玩地球若股掌,梯山航海。 ——清·谭嗣同《仁学》

27、精禽填海[jīng qín tián hǎi]

【解释】精禽: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灵魂化作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填东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梁启超《新罗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闻而堕泪。”

【示例】精禽填海感沉冤,六月霜飞鉴水昏。 ——柳亚子《巢南初度将及》

28、放鱼入海[fàng yú rù hǎi]

【解释】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示例】如果捉不住打不死,让他们逃走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 ——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

29、汪洋大海[wāng yáng dà hǎi]

【解释】汪洋:形容大水宽广无边。水势极其浩大。也比喻声势极其浩大。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

【示例】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毛泽东《论持久战》

30、飞鸿戏海[fēi hóng xì hǎi]

【解释】像飞翔的鸿雁在海上嬉戏。形容笔法矫健活泼。

【出处】《法书要录》卷二:“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31、摧山搅海[cuī shān jiǎo hǎi]

【解释】摧:毁坏;搅:搅动。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神通极大,声势吓人。

【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32、芒芒苦海[máng máng kǔ hǎi]

【解释】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示例】芒芒苦海,回头是岸。

33、枕山襟海[zhěn shān jīn hǎi]

【解释】靠山依海。

【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34、志在四海[zhì zài sì hǎi]

【解释】犹志在四方。

【出处】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35、刀山血海[dāo shān xuè hǎi]

【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36、摘山煮海[zhāi shān zhǔ hǎi]

【解释】摘:开发。指开山炼矿,煮海成盐。比喻开发矿藏。

【出处】宋·秦观《国论》:“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奸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

【示例】允恭有心计,好言事,是时摘山煮海,方舟之漕,规制未备,故因其建白而从之,利甚博焉。 ——《宋史·王延德等传论》

37、连山排海[lián shān pái hǎi]

【解释】形容数量多、规模大。

【出处】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

38、珠沉沧海[zhū chén cāng hǎi]

【解释】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39、目空四海[mù kōng sì hǎi]

【解释】四海:指全国各地。眼看四海之内皆空。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出处】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

【示例】你不要目空四海,比你能干的人有的是。

40、浩如烟海[hào rú yān hǎi]

【解释】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出处】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

【示例】古今载籍,浩如烟海。 ——清·周永年《儒藏记》

41、曾经沧海[céng jīng cāng hǎi]

【解释】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示例】老兄是曾经沧海,车皮底下也呆过三天三夜,这一点挤,而且不过两个钟头,不算什么,算不了什么。 ——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

42、挟泰山以超北海[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

【解释】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43、恩山义海[ēn shān yì hǎi]

【解释】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示例】两人恩山义海,要做到头夫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44、百川朝海[bǎi chuān cháo hǎi]

【解释】众水奔流趋向大海。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

【出处】汉·焦赣《易林·谦之无妄》:“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

45、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

【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示例】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吧! ——老舍《茶馆》第一幕

46、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

【解释】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示例】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47、移山跨海[yí shān kuà hǎi]

【解释】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48、韩潮苏海[hán cháo sū hǎi]

【解释】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出处】清·杨毓辉《〈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49、气吞湖海[qì tūn hú hǎi]

【解释】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50、龙归大海[lóng guī dà hǎi]

【解释】比喻摆脱困境,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这一去正如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示例】突然摆脱敌人安排的一切阴谋,象龙归大海似的,从人丛中逃出敌人的控制。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八章

51、春光如海[chūn guāng rú hǎi]

【解释】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出处】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不知什么地方送来蜜蜂的嗡嗡声,似乎带着花和香气;正所谓春光如海呢!”

52、百川归海[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示例】一自百川归海后,长留风雨在江东。 (清·毛奇龄《禹庙》诗)

53、挨山塞海[āi shān sè hǎi]

【解释】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54、鲁连蹈海[lǔ lián dǎo hǎi]

【解释】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出处】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示例】毕竟此生耻秦帝,忍学鲁连蹈海计。 ——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征诗敬赋》

55、以管窥天,以蠡测海[yǐ guǎn kuī tiān,yǐ lǐ cè hǎi]

【解释】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贝壳做的瓢。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用瓢来量海。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声音哉!”

【示例】然则王蕃所传,盖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之义也。 ——《旧唐书·天文志》

56、移山竭海[yí shān jié hǎi]

【解释】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出处】《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57、以蠡挹海[yǐ lǐ yì hǎi]

【解释】蠡:贝壳做的瓢。用瓢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示例】仆匏系长崎,如坐井观天,以蠡挹海,惟祈明教之。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

58、堆山积海[duī shān jī hǎi]

【解释】堆积的如山似海。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别讲银子成了黄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堆山积海的。”

【示例】若这么样算啊,那宝镜可就得堆山积海哪!(康濯《春种秋收·三面宝镜》)

59、金鳷擘海[jīn zhī bò hǎi]

【解释】比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60、义山恩海[yì shān ēn hǎi]

【解释】形容恩义深重,如山高海深。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第二十七出:“念行囊空虚,欣然便周全助路资。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细踌躇,甚日酬取? ”

61、火山汤海[huǒ shān tāng hǎi]

【解释】比喻艰难危险。

【出处】《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62、纵横四海[zòng héng sì hǎi]

【解释】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得志则纵横四海。”

63、誓山盟海[shì shān méng hǎi]

【解释】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出处】《群音类选·四块玉·女相思》:“顿忘了誓山盟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

64、福如东海[fú rú dōng hǎi]

【解释】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示例】梁裁缝连忙依着尺寸剪了太太的衣裳,又剪老太太的寿衣,一面嘴里还说了许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话。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65、潘陆江海[pān lù jiāng hǎi]

【解释】陆:晋代诗人陆机;潘:晋代诗人潘岳。比喻有文才的人。

【出处】唐·陈子良《辨正论序》:“郁郁闲缛锦之文,飘飘竦陵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驾。”

66、情深似海[qíng shēn sì hǎi]

【解释】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出处】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示例】他们父女相依为命,情深似海。

67、钻山塞海[zuàn shān sāi hǎi]

【解释】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出处】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

68、先河后海[xiān hé hòu hǎi]

【解释】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示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九卷:“非先河后海之义,宜增入者。”

69、情天孽海[qíng tiān niè hǎi]

【解释】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70、潘江陆海[pān jiāng lù hǎi]

【解释】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示例】密纬(钱密纬)肆力于辞赋,潘江陆海,沾丐一时。 ——清·钱谦益《〈钱集之遗稿〉序》

71、侯门如海[hóu mén rú hǎi]

【解释】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示例】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72、扬名四海[yáng míng sì hǎi]

【解释】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73、名扬四海[míng yáng sì hǎi]

【解释】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这是一段姻缘天上来,现如今名扬四海。”

【示例】潮汕功夫茶名扬四海。

74、持蠡测海[chí lí cè hǎi]

【解释】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示例】谬持蠡测海,沉挹酒如渑。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75、逾山越海[yú shān yuè hǎi]

【解释】越过山海。指长途跋涉。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76、漫天过海[màn tiān guò hǎi]

【解释】形容没有边际。

【出处】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77、百川赴海[bǎi chuān fù hǎi]

【解释】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示例】许多文士在饱经战乱之苦后,如百川赴海,相继奔往邺城,归附到曹氏(曹操)周围。 ——《建安文学》

78、移山拔海[yí shān bá hǎi]

【解释】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示例】让神话里的移山拔海的英雄在上空叹息?!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

79、盟山誓海[méng shān shì hǎi]

【解释】犹海誓山盟。对着山海盟誓。极言男女相爱,坚贞不渝。

【出处】元王实甫《四块玉》套曲:“我则怕梁山伯不恋我这祝英台。他若是背义忘恩寻罪责,我将这盟山誓海说的明白。”

【示例】谁知覆地翻天际,别有盟山誓海情。佳人少小生南国,玉娇小字传乡邑。 ——柳亚子《玉娇曲为钝赋》

80、黑风孽海[hēi fēng niè hǎi]

【解释】比喻环境、遭遇的险恶。

【出处】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噫,黑风孽海,飘泊多矣!珑(王珑)以稚齿韶颜,独能早登彼岸,度亦有善根哉!”

81、擎天架海[qíng tiān jià hǎi]

【解释】擎天:支撑着天;架海:跨越过海。形容本领非凡。多用于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和非常杰出的人才。

【出处】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这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

【示例】贤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82、檠天架海[qíng tiān jià hǎi]

【解释】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出处】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我是个出水金精兽,稳情取檠天架海梁。”

83、浮泛江海[fú fàn jiāng hǎi]

【解释】泛:泛舟。坐船在江河湖海中游玩。

【出处】《晋书·谢安传论》:“啸咏山林,浮泛江海。”

84、刀山火海[dāo shān huǒ hǎi]

【解释】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汉·高安世泽《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示例】前面就是刀山火海,我也决不退缩。 ——峻青《黎明的河边》

85、飘洋航海[piāo yáng háng hǎi]

【解释】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同“飘洋过海”。

86、众川赴海[zhòng chuān fù hǎi]

【解释】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出处】《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 一朝咸在。”

87、寿山福海[shòu shān fú hǎi]

【解释】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开场家门》:“华屋珠帘,寿山福海,别是风烟。”

【示例】一片是做盒子盖的,求写“寿山福海”。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

88、以蠡测海[yǐ lǐ cè hǎi]

【解释】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示例】彼言者,直坐井窥天,以蠡测海耳! ——清·王韬《变法自强》

89、翻江倒海[fān jiāng dǎo hǎi]

【解释】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出处】唐·李筌《太白阴经·祭风伯文》:“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示例】且说薛姨妈家中被金桂搅得翻江倒海,看见婆子回来,说起岫烟的事,宝钗母女二人不免滴下泪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90、衔沙填海[xián shā tián hǎi]

【解释】犹言衔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出处】明·何景明《送吕子迁右给事中》诗:“衔沙填海志,炼石补天情。”

91、栈山航海[zhàn shān háng hǎi]

【解释】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示例】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响风慕义,化民成俗,兹焉时矣。 ——《宋书·孝武帝纪》

92、投山窜海[tóu shān cuàn hǎi]

【解释】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93、回山倒海[huí shān dǎo hǎi]

【解释】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示例】回山倒海不关身,古人与我各何人。 ——宋·杨万里《题周鲠臣浩斋》诗

94、群鸿戏海[qún hóng xì hǎi]

【解释】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出处】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示例】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95、积土为山,积水为海[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解释】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96、移山回海[yí shān huí hǎi]

【解释】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出处】《南宫词纪·题情·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97、云游四海[yún yóu sì hǎi]

【解释】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

【出处】唐·沈佺期《黄鹤》:“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示例】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98、玉楼银海[yù lóu yín hǎi]

【解释】道家语。称双肩为玉楼,称眼睛为银海。

【出处】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99、倒山倾海[dǎo shān qīng hǎi]

【解释】把山推倒,把海倾翻。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示例】东坡词气,倒山倾海,然亦未知琴。 ——宋·胡仔《苕溪隐渔丛话前集·韩吏部上》

100、肉山酒海[ròu shān jiǔ hǎi]

【解释】极言酒肉饮食之丰。

【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示例】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101、如堕烟海[rú duò yān hǎi]

【解释】堕:落。好像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示例】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毛泽东《矛盾论》?

102、眼空四海[yǎn kōng sì hǎi]

【解释】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出处】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示例】谁要说五老爷情性总是眼空四海,目中无人。 ——《小五义》第112回

103、春深似海[chūn shēn sì hǎi]

【解释】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示例】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阳朔《茶花赋》

104、侯门似海[hóu mén sì hǎi]

【解释】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示例】侯门似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可是说的

105、桑田碧海[sāng tián bì hǎi]

【解释】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示例】桑田碧海须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 ——明·夏完淳《翠华篇》

106、五洲四海[wǔ zhōu sì hǎi]

【解释】泛指世界各地。

【出处】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107、衔石填海[xián shí tián hǎi]

【解释】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此日之衔石填海,他日未必不收入人材蔚起之效。”

108、泥牛入海[ní niú rù hǎi]

【解释】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示例】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109、回山转海[huí shān zhuǎn hǎi]

【解释】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出处】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110、凭山负海[píng shān fù hǎi]

【解释】凭:依靠;负:背倚。依凭山峦,背倚大海。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111、量如江海[liàng rú jiāng hǎi]

【解释】比喻度量非常大。

【出处】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112、飘洋过海[piāo yáng guò hǎi]

【解释】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出处】秦牧《回国》:“据说好几百年以前,是大群中国人飘洋过海,帮助当地人民辛勤开辟才逐渐繁荣起来的。”

【示例】我不想飘洋过海到异国去生活。

113、瞒天过海[mán tiān guò hǎi]

【解释】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114、文山会海[wén shān huì hǎi]

【解释】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出处】《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示例】我们要坚决抵制文山会海。

115、九洲四海[jiǔ zhōu sì hǎi]

【解释】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116、众流归海[zhòng liú guī hǎi]

【解释】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出处】唐·杜甫《长江》诗之二:“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示例】怎当得丁生连掷胜采,两人出注,正如众流归海,尽数赶在丁生处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117、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解释】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示例】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118、移山倒海[yí shān dǎo hǎi]

【解释】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大圣正算计耍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

【示例】他有移山倒海之术。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八回

119、茫茫苦海[máng máng kǔ hǎi]

【解释】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苦海:苦难深重如海。无穷无尽的苦难。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六:“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示例】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120、浩若烟海[hào ruò yān hǎi]

【解释】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

【出处】宋·晁补之《北渚亭赋》:“其下陂湖汗漫,葭芦无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

121、移山填海[yí shān tián hǎi]

【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示例】最后浮士德因忧愁了盲了目,在盲目中想象到他所从事着的移山填海的工作和在那新土地上人民安居乐业的乌托邦景象。 ——郭沫若《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文化工人》

122、拔山超海[bá shān chāo hǎi]

【解释】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出处】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示例】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123、辞金蹈海[cí jīn dǎo hǎi]

【解释】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示例】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谷封留之请。 ——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

124、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宾南如精卫填海,每不自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125、五湖四海[wǔ hú sì hǎi]

【解释】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示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26、铸山煮海[zhù shān zhǔ hǎi]

【解释】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示例】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 ——宋·苏轼《表忠观碑》

127、一毛吞海[yī máo tūn hǎi]

【解释】毛:同“蚝”,蛤蜊。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128、恩深似海[ēn shēn sì hǎi]

【解释】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129、跨山压海[kuà shān yā hǎi]

【解释】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出处】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东逾梁宋,南穷高广。”

130、道山学海[dào shān xué hǎi]

【解释】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131、枕山负海[zhěn shān fù hǎi]

【解释】靠山依海。同“枕山襟海”。

【出处】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132、乘桴浮海[chéng fú fú hǎi]

【解释】桴:用竹、木编结成的小筏子。坐在小木排上在海上漂浮。指隐逸。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