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钦•卡拉内城,是希瓦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中的典范。199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伊钦·卡拉内城位於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边界,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绿洲上,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钦·卡拉内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伊钦·卡拉内城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要地,公元前6世纪阿契美尼波斯王朝、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朝和公元前2世纪贵霜王朝的统治,使阿姆河下游的文化融合了希腊文化和佛教文化。zzz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这里,又进一步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和马其顿文化的交融,不久,这里就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一大中心。1512年,乌兹别克人占领该地,并建立了两個著名的汗国,花喇子模汗国和布哈拉汗国,而希瓦是这片领土的首府,1643年,成为希瓦汗国首都。19世纪,在孔古拉斯的统治下,希瓦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正是这一段时期,建造了一批雄伟的伊斯兰纪念建筑。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伊钦•卡拉城是一座古老的希瓦绿洲的内城,由10米高的砖墙保护着,它是通往伊朗的沙漠中商队的最后一个驿站。尽管只有很少的一些古老纪念性建筑保存在那里,但它依然是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中的典范,其中著名的建筑如德尤马清真寺、陵墓以及19世纪初由阿拉-库里可汗修建的两座辉煌的宫殿。
古城概况希瓦古城建立于公元4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16世纪时为希瓦汗国都城。据传,其名由突厥语“干燥的”一词演变而来。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希瓦分为两部分,新城迪昌•卡拉和伊钦•卡拉(伊钦内城)组成,世界遗产只包括伊钦内城部分。伊钦内城全长650公尺,宽400公尺,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保存在内。这里有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尖塔、经学院、浴室等组成。其中,有94座古代所建的清真寺,63座宗教学院。这些建筑,古色古香,宛如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古时,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渊源公元4世纪时希瓦属于波斯花剌子模王国,它的繁荣要归功于完善的灌溉系统,该系统抽取阿姆河水浇灌作物。712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其后于1221年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末,连同整个花剌子模王国被帖木儿征服,1512年乌兹别克人征服该地后建立了两个著名的汗国,花剌子模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在18世纪又建立了浩罕汗国。希瓦是旅行队穿越伊朗沙漠行程中的最后一个驿站,控制着从伏尔加河到中亚的行商路线。希瓦是这片领土的首府,1643年成为希瓦汗国的首都,这一地位一直延续到1740年。19世纪,在孔古拉斯的统治下,希瓦恢复了独立并达到了发展巅峰。正是这一时期建造了一批雄伟的伊斯兰纪念建筑,伊钦•卡拉内城的伊斯兰纪念建筑就是最集中的体现。
建筑特色作为穆斯林城市的伊钦•卡拉内城,随处可见装饰着马赛克、大理石和珍稀木材的重要建筑遗迹。这些古迹与干打垒和土坯平顶房共同勾画了一道传统的建筑风景。两座引人关注的宫殿分别据守着城市东西主轴线的两端,是库尼亚•阿克利用17世纪一座要塞,在1825到1842年间改建而成的。各清真寺、陵墓、经学院、商栈和浴室组成一幅完整的古迹图卷。作为保存完好、整体连贯的城市,伊钦内城成为销声匿迹的花剌子模文明的罕有见证。伊钦内城的许多古迹都带有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其中包括德尤马清真寺,它是根据中亚地区暴虐的天气而设计的。经学院则是中亚地区另一种罕见的穆斯林建筑类型。希瓦城中最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是1835年建造的尼亚滋•沙里卡清真寺、阿拉•巴尔坎•伊山清真寺等著名清真寺,城中还有一座美丽的古堡,堡中矗立着希瓦汗国皇宫,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整座宫殿如一座奇特的碉堡。希瓦的本地建筑也由于时光流逝而日益脆弱,成为伊钦内城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