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皆”的成语大全(65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皆大欢喜、百念皆灰等含“皆”的成语65个,其中“皆”开头的1个,“皆”在中间的64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皆”开头的成语

1、皆大欢喜[jiē dà huān xǐ]

【解释】皆:都。人人都高兴满意。

【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示例】正在皆大欢喜间,忽然太后密诏了清帝的本生父贤王来宫。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皆”在中间的成语

1、百念皆灰[bǎi niàn jiē huī]

【解释】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出处】清·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示例】你不能百念皆灰了。

2、四大皆空[sì dà jiē kōng]

【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示例】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3、嬉笑怒骂,皆成文章[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

【解释】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出处】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示例】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

4、推之四海而皆准[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解释】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示例】你,还抱住了二十岁时的理想,以为推之四海而皆准,俟之百世而不惑。 ——茅盾《创造》三

5、满盘皆输[mǎn pán jiē shū]

【解释】下棋时走错一步,整个棋就输掉。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响而使全局归于失败。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示例】人有时一招不慎,就会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

6、所向皆靡[suǒ xiàng jiē mí]

【解释】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同“所向披靡”。

【出处】《东观汉记》:“贾复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7、人皆掩鼻[rén jiē yǎn bí]

【解释】人人都捂住鼻子。本指秽气难闻,后指行为丑恶,谁都不愿接近。

【出处】《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示例】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8、风声鹤唳,草木皆兵[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示例】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9、八公山上,草木皆兵[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

10、俯拾皆是[fǔ shí jiē shì]

【解释】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示例】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皆是。

11、五蕴皆空[wǔ yùn jiē kōng]

【解释】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出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示例】抑闻之,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是谓和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尚》

12、万马皆喑[wàn mǎ jiē yīn]

【解释】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出处】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13、比比皆是[bǐ bǐ jiē shì]

【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示例】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14、众功皆兴[zhòng gōng jiē xīng]

【解释】众:多。许许多多行业都兴盛起来。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15、万物皆备于我[wàn wù jiē bèi yú wǒ]

【解释】于:表示被动。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出处】《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6、狮象搏兔,皆用全力[shī xiàng bó tù,jiē yòng quán lì]

【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出处】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17、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shī zi bó xiàng tù,jiē yòng quán lì]

【解释】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出处】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18、穷通皆命[qióng tōng jiē mìng]

【解释】指穷困或通达皆由命定。

【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示例】若论才艺,仲尼年少,便合封侯,穷通皆命也。 ——元·马致远《女冠子·枉了闲愁套·么篇》

19、毛发皆竖[máo fà jiē shù]

【解释】竖:直立。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回:“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杨忠觉得毛发皆竖,连忙起身,手掣宝剑。”

20、放诸四海而皆准[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解释】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示例】使人增长其幸福者,谓之善;使人减障其幸福者,谓之恶。此主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伦理说》

21、一座皆惊[yī zuò jiē jīng]

【解释】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示例】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 ——明·李贽《初潭集·君臣六》

22、举目皆是[jǔ mù jiē shì]

【解释】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

【示例】这种黄色的小花在草原上举目皆是。

23、玉石皆碎[yù shí jiē suì]

【解释】犹玉石俱焚。

【出处】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24、心胆皆碎[xīn dǎn jiē suì]

【解释】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帝知事泄,心胆皆碎。虑至后宫,伏后方起。”

【示例】朕闻兵戈之声,心胆皆碎,方寸乱矣,不能主持。 ——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十八回

25、连战皆捷[lián zhàn jiē jié]

【解释】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出处】《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26、子皆豚犬[zǐ jiē tún quǎn]

【解释】豚:小猪。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出处】《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27、鸡犬皆仙[jī quǎn jiē xiān]

【解释】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28、有口皆碑[yǒu kǒu jiē bēi]

【解释】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示例】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29、啼笑皆非[tí xiào jiē fēi]

【解释】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出处】沙汀《烦恼》:“刘久发啼笑皆非地站起来了。”

30、国人皆曰可杀[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解释】全国人民都认为他该死。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示例】查汪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31、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解释】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32、滔滔者天下皆是[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

【解释】洪水弥漫,到处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也比喻某种低下的人或不好的风气到处都是。

【出处】《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示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世无知我,我辈终于埋没,尚有何说!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回

33、易地皆然[yì dì jiē rán]

【解释】易地:更换位置。只要人的信仰一致,即使更换位置使之处于不同的环境,他们的表现也一样。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示例】及入他境,对人言之而人不解,始知其为方言者,诸如此类,易地皆然。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宾白》

34、百堵皆作[bǎi dǔ jiē zuò]

【解释】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35、羞恶之心,人皆有之[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

【解释】指做了错事、坏事而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人人都是有的。

【出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示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某虽为盗,良心岂尽丧乎? ——明·熊大木《杨家府演义》第二回

36、在在皆是[zài zài jiē shì]

【解释】在在: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处】清·袁枚《答友人某论文书》:“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尚未深历,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

【示例】像我一般的人在在皆是,而且未必如我一般,你何不一个个去寻着他们痛骂,却单在这里骂我一人?(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十六回)

37、一坐皆惊[yī zuò jiē jīng]

【解释】指满座皆惊服。同“一坐尽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示例】吕陶,字元钧,成都人。蒋堂守蜀,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陶论,集诸生诵之,曰:“此贾谊之文也。”陶时年十三,一坐皆惊。 ——《宋史·吕陶传》

38、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示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39、四海皆兄弟[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解释】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出处】清·方成培《雷峰塔·再访》:“[净]人生四海皆兄弟,蓬荜生辉不我违。”

【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穿绿的道:‘四海皆兄弟,这个何妨。’”

40、游刃皆虚[yóu rèn jiē xū]

【解释】游刃:转动的刀锋;虚:空。刀锋所到之处都是空隙。形容技艺高超,运用熟练。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容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郗未答,韩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虚?’”

41、比肩皆是[bǐ jiān jiē shì]

【解释】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出处】《旧唐书·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42、须发皆白[xū fà jiē bái]

【解释】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43、易地则皆然[yì dì zé jiē rán]

【解释】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示例】鲁迅《端午节》:“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

44、全民皆兵[quán mín jiē bīng]

【解释】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示例】目前全民皆兵是不必要的。

45、四海之内皆兄弟[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解释】四海:指全国。全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示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便收了罢。 ——明·徐渭《英烈传》第六回

46、一着不慎,满盘皆输[yī zhāo bù shèn,mǎn pán jiē shū]

【解释】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示例】这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怎样挽回呢?

47、万事皆休[wàn shì jiē xiū]

【解释】皆:都;休:完结。指一切事情全都完结了。形容悲观失望,不想再有所作为。也表示什么事端都没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四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夥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若不活拿他几个,这厮们那里肯退?”

【示例】快早送我师父出来,万事皆休!牙迸半个不字,你只看看手中钯,决不饶你!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48、触目皆是[chù mù jiē shì]

【解释】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示例】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49、人人皆知[rén rén jiē zhī]

【解释】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示例】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50、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解释】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

【示例】这件事在小镇上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

51、浑身皆胆[hún shēn jiē dǎn]

【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示例】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皆胆。 ——宋·陈著《宝鼎观·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

52、举世皆知[jǔ shì jiē zhī]

【解释】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53、所在皆是[suǒ zài jiē shì]

【解释】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54、投刃皆虚[tóu rèn jiē xū]

【解释】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出处】《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5、世人皆知[shì rén jiē zhī]

【解释】世人:所有人。指很多人都知道。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56、百堵皆兴[bǎi dǔ jiē xīng]

【解释】堵:墙。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57、前功皆弃[qián gōng jiē qì]

【解释】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示例】不如少息,若弓拨矢钩,前功皆弃。 ——《新唐书·李德裕传》

58、面面皆到[miàn miàn jiē dào]

【解释】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十分周全。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重点不突出。

【出处】清·梁章钜《楹联续话·挽词》:“后数日而部行新令始至,复令改制一联,云:‘来去有前因,遗范难忘联襼日;宽严能并济,新恩惜在盖棺时。’则面面皆到矣。”

59、宠辱皆忘[chǒng rǔ jiē wàng]

【解释】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虽不是灯下敲棋,窗前展卷的文人生活,但可宠辱皆忘。”

6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1、比比皆然[bǐ bǐ jiē rán]

【解释】比比:处处。到处都是。形容多。同“比比皆是”。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将无固守之志,兵无敢死之心,人情趋利,比比皆然。”

62、一子失着,满盘皆输[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

【解释】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出处】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63、路人皆知[lù rén jiē zhī]

【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示例】尾大末强,路人皆知,不敢声扬,公独奋笔。 ——清·黄宗羲《御史余公墓志铭》

64、尽人皆知[jìn rén jiē zhī]

【解释】尽:全部,所有。人人都知道。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 :“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示例】称八路军为‘奸军’等等事实,更是尽人皆知。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