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激光放电

由激光引起的气体放电。激光照射气体引起气体电离或击穿,主要由两种机制形成:

(1)多光子过程;

(2)电子崩或多电子串激过程。前者是气体原子连续吸收几个光子,使电子获得的能量超过电离能而成为自由电子,又称光学击穿。这种机制多发生在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条件形成电子崩的情况,例如激光脉冲作用时间很短,或激光作用在低气压状态的气体中。在高气压及宽脉冲作用下,电子崩的电离机制占主要地位。照射区域的初始电子与原子发生碰撞,从光获得能量,直至能量积累到足以引起碰撞电离的程度。

气体被激光击穿需有一定的阈值场强,超过此场强后击穿才会发生。表示阈值的物理单位有辐射流的能量密度,光子流或光波的电场强度等,其数值与气体种类、气压、激光波长、焦斑直径、脉冲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表中所列为空气中激光击穿阈值的一组试验值。

对已有外施电压的电极间隙进行激光照射,可以形成导向击穿或触发火花间隙。导向击穿多应用于长间隙放电,沿电极轴向射入激光,借助于激光通道使气体电离,火花即沿此通道发展。激光照射可降低击穿电压,使两极间在低于静态击穿电压情况下发生击穿。例如,曾有人试验在5兆伏情况下,用激光引起了40~50米间隙击穿。

图

利用激光触发火花间隙可以做成准确动作的开关,在高电压、大功率脉冲试验装置中经常使用。激光间隙是在一个电极中间钻孔,通过透镜射入激光,并将激光聚焦在间隙中间的某一位置。激光射入之前间隙已加电压,但尚未击穿。当激光照射后,即刻促使间隙放电而导通。

试验表明,激光焦点位于阳极表面时,间隙放电时延最小。放电时延还与间隙上已经存在的电场强度 E和气体压力P等因素有关。图中所示为放电时延△t随电极间隙施加电压的变化曲线。极距d=11.6厘米,气压P=630托,间隙静态击穿电压VSB=30.7千伏。当外施电压达80%VSB时,放电时延就很小了。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