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树凤头鹦鹉(学名:Probosciger aterrimus,英文名:Palm Cockatoo)是凤头鹦鹉科棕树凤头鹦鹉属的鸟类。
棕树凤头鹦鹉(学名:Probosciger aterrimus),又名棕树巴丹(旦)、椰子凤头鹦鹉,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鹦鹉,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阿鲁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北部。
中文学名:棕树凤头鹦鹉
拉丁学名:Probosciger aterrimus
英文俗名:Palm Cockatoo
命名作者:Gmelin, JF, 178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
中文属名:棕树凤头鹦鹉属(Probosciger)
繁殖区:澳洲界 : New Guinea, n Australi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一级保护物种
(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分类地位P. a. aterrimus (Gmelin, 1788)
棕树凤头鹦鹉P. a. goliath (Kuhl, 1820)
P. a. macgillivrayi (Mathews, 1912)
P. a. stenolophus (Oort, 1911)外形特征
棕树凤头鹦鹉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鹦鹉,体形尺寸 60cm~68cm 。巨大的鸟喙仅次于蓝紫金刚位居鹦鹉界第二,同时也是凤头鹦鹉中唯一上下鸟喙尺寸无法完全密合,而看的见他们红黑色条纹的舌头的种类。全身黑灰色,有着灰黑色的羽冠,脸部的裸皮为浅红色,像金刚一样,他们兴奋或激动的时候,脸部的裸皮也会变的潮红,同时头部的羽冠会扬起。
生活习性棕树凤头鹦鹉食性:以植物种子及嫩芽为食繁殖方式:卵生
地理分布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阿鲁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北部保护现状
棕树凤头鹦鹉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护鸟类。在1970年代,从印度尼西亚经由新加坡被大量出口,尽管名列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护,他们直到1989新加坡成为华盛顿公约组织(CITES)的一员才停止此项出口,但是大量输出的棕树凤头鹦鹉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野外的族群数量,野生鸟死亡率很高,因为缺乏对他们生态习性的了解,以及食物和健康方面的知识,它们在人工饲养的数量也是很稀有,至今他们在野外的数量仍然岌岌可危,除了同类争夺少数合适的树洞作为巢穴以外,蛇和蜥蜴等天敌更大大的降低了棕树凤头鹦鹉雏鸟成功生存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