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柱小倾大、壁里安柱、台柱子等含“柱”的成语48个,其中“柱”开头的成语6个,“柱”结尾的成语24个,“柱”在中间的成语18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柱”开头的成语1、柱小倾大[zhù xiǎo qīng dà]
【解释】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
【出处】《汉书·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示例】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南朝宋谢灵运《陇西行》
2、柱石之士[zhù shí zhī shì]
【解释】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旧时指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示例】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太孙幼冲,选置兵卫,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 ——《晋书·阎缵传》
3、柱石之臣[zhù shí zhī chén]
【解释】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旧时指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出处】《汉书·元后传》:“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
【示例】卿等皆国家柱石之臣也,若能同心辅朕之子,朕死亦瞑目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4、柱石之寄[zhù shí zhī jì]
【解释】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旧时指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出处】《后汉书·朱浮传》:“朝廷之于伯通,恩亦厚矣,委以大郡,任以威武,事有柱石之寄,情同子孙之亲。”
【示例】该巡阅使等相从宣力有年,为国家柱石之寄,应知有所举动,民具尔瞻。(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一百八十七)
5、柱石之坚[zhù shí zhī jiān]
【解释】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6、柱天踏地[zhù tiān tà dì]
【解释】指顶天立地的事物。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若尽得这道理,方成个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负此生。”
“柱”结尾的成语1、壁里安柱[bì lǐ ān zhù]
【解释】在墙壁里加安支柱。比喻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
2、改梁换柱[gǎi liáng huàn zhù]
【解释】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示例】他极力用改梁换柱的办法来推销他的强盗逻辑
3、擎天之柱[qíng tiān zhī zhù]
【解释】擎:向上托。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负担重任的人。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
【示例】现在擎天之柱,为何不用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4、雕梁绣柱[diāo liáng xiù zhù]
【解释】雕:用彩画装饰。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原来这座酒楼,名贯河北,号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绣柱,极是造得好。”
【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雕梁绣柱,画栋飞甍,金碧耀目。”
5、冰弦玉柱[bīng xián yù zhù]
【解释】筝和美称。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舞盘》:“冰弦玉柱声嘹亮,鸾笙象管音飘荡。”
6、束椽为柱[shù chuán wéi zhù]
【解释】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出处】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釡。截梁为杙,束椽为柱。”
7、蠹啄剖梁柱[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解释】虫蛀鸟啄能使梁柱毁坏。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酿成大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8、擎天一柱[qíng tiān yī zhù]
【解释】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9、擎天柱[qíng tiān zhù]
【解释】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4回:“只见两条红标注,恰与坊巷牌额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写道:‘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
10、相如题柱[xiāng rú tí zhù]
【解释】司马相如前往西安途经升仙桥时,在门柱上写下的誓言。形容立志求取功名的行为。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示例】相如题柱,终军弃繻。 ——唐·李翰《蒙求》
11、抚梁易柱[fǔ liáng yì zhù]
【解释】抚:用手托着;易:更换。指用手托房梁,更换房柱。形容人力大无穷。
【出处】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示例】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罴,走及虎兕,力甚也。 ——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序》
12、埋杆竖柱[mái gān shù zhù]
【解释】埋上杆子,竖起柱子。比喻虚张声势。
13、尾生抱柱[wěi shēng bào zhù]
【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示例】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14、中流底柱[zhōng liú dǐ zhù]
【解释】中流:河流中央。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出处】宋·朱熹《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15、偷梁换柱[tōu liáng huàn zhù]
【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示例】他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将别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
16、抽梁换柱[chōu liáng huàn zhù]
【解释】比喻暗中捣鬼,以假代真。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我不会说笑话,只好行个抽梁换柱小令。”
【示例】我看就来个抽梁换柱,我回去,让老婆替我来开会。 ——段荃法《“状元”搬妻》
17、不拔之柱[bù bá zhī zhù]
【解释】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拔不动的柱子。比喻有坚固的根基。
【出处】《淮南子·精神训》:“圣人倚不拔之柱。”
18、埋轮破柱[mái lún pò zhù]
【解释】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出处】唐·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还,埋轮破柱之徒,绝不复出,朕甚异焉。”
【示例】像张纲这样埋轮破柱的人大有人在。
19、腐木不可以为柱[fǔ mù bù kě yǐ wéi zhù]
【解释】腐朽的木料不能用做支柱。比喻愚笨、能力较差的人不能担任要职或委以重任。
【出处】《汉书·刘辅传》:“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20、五行四柱[wǔ xíng sì zhù]
【解释】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四柱:指年、月、日、时。旧指命相家替人算命的根据。
【出处】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你把那先天《周易》细回圈,将我那五行四柱从头算。”
【示例】不用五行四柱,能知祸福兴衰。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三
21、蜻蜓撼石柱[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
【解释】比喻不自量力。也比喻纹丝不动。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这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像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
【示例】你不要干蜻蜓撼石柱般的傻事。
22、擎天玉柱[qíng tiān yù zhù]
【解释】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2回:“敝省有一位参戎,叫林士豪,文武全才,也算一根擎天玉柱。”
23、强自取柱[qiáng zì qǔ zhù]
【解释】指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24、中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示例】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 ——明·丁鹤年《自咏》
“柱”在中间的成语1、台柱子[tái zhù zǐ]
【解释】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使日本……的拆台政策,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示例】他是我们单位的台柱子。
2、破柱求奸[pò zhù qiú jiān]
【解释】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示例】如或纶言既降,丹慊莫从,则当破柱求奸,碎首请事。死而后已,义不苟然。 ——唐·元稹《代李中丞谢官表》
3、补天柱地[bǔ tiān zhù dì]
【解释】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出处】南朝·梁·陆倕《新陋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4、冰柱雪车[bīng zhù xuě chē]
【解释】原为唐朝刘义的两首诗名。后用以赞美别人的诗文优美。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附刘义传》:“闻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孟郊右。”
【示例】称人诗好,曰冰柱雪车之句。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诗词赋类》
5、凿柱取书[záo zhù qǔ shū]
【解释】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出处】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6、破柱埋轮[pò zhù mái kún]
【解释】指汉朝李膺破柱搜捕张让之弟张朔和张纲埋轮洛阳都亭弹劾梁冀之典。比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7、玉柱擎天[yù zhù qíng tiān]
【解释】指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乾坤正,看玉柱擎天又何用?”
8、胶柱调瑟[jiāo zhù tiáo sè]
【解释】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出处】《文子·道德》:“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示例】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欤? ——唐·刘知畿《史通·断限》
9、改柱张弦[gǎi zhù zhāng xián]
【解释】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10、一柱承天[yī zhù chéng tiān]
【解释】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
【示例】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
11、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示例】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 ——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12、抱柱含谤[bào zhù hán bàng]
【解释】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坚守信约却遭到诽谤。
【出处】《晋书·石崇传》:“是以虽董司直绳,不能不深其文,抱柱含谤,不得不输其理。”
13、抱柱之信[bào zhù zhī xìn]
【解释】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示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惠淇源《婉约词》六
14、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wén méng zǒu niú yáng]
【解释】虫蛀鸟啄能使梁柱毁坏,蚊虻的叮咬可使牛羊奔跑。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酿成大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15、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示例】青年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 ——李大钊《青春》
16、一柱难支[yī zhù nán zhī]
【解释】一根柱子难于支撑。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维持艰危的局势;艰巨的事业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任。
【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百韵寄微之》:“木秀遭风折,兰芳同霰萎。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17、撑天柱地[chēng tiān zhù dì]
【解释】上顶着天,下及于地。比喻起大作用,维持某种局面。也形容形体极大。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柱地。”
【示例】尝闻龙会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18、一柱擎天[yī zhù qíng tiān]
【解释】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