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昧己瞒心、至诚无昧、夙兴昧旦等含“昧”的成语43个,其中“昧”开头的成语8个,“昧”结尾的成语18个,“昧”在中间的成语17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昧”开头的成语1、昧己瞒心[mèi jǐ mán xīn]
【解释】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
【示例】况且骨肉之间,如此昧己瞒心,最伤元气。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
2、昧死以闻[mèi sǐ yǐ wén]
【解释】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出处】《史记·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怜爱之,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宫,昧死以闻。”
【示例】庞言息而人心一,天下久安,永誉无极。谨昧死以闻。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回
3、昧昧无闻[mèi mèi wú wén]
【解释】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出处】《剪灯余话·长安夜行录》:“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4、昧昧芒芒[mèi mèi máng máng]
【解释】昧昧:浑朴的样子;芒芒:广大深远的样子。形容纯朴广远的原始状态。
【出处】《淮南子·俶真训》:“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
5、昧旦晨兴[mèi dàn chún xīng]
【解释】指天不亮就起来。多形容勤劳或忧心忡忡难以入睡。昧旦,天将明未明;破晓。
【出处】《晋书·简文帝纪》:“何尝不昧旦晨兴,夜分忘寝。”
【示例】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心动念,昧旦晨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南朝梁江淹《恨赋》
6、昧地谩天[mèi dì mán tiān]
【解释】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用谎言欺骗他人。亦作“昧地瞒天”。
【出处】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示例】你这般昧地瞒天,诌佞奸僻。 ——明无名氏《活拿肖天佑》头折
7、昧地瞒天[mèi dì mán tiān]
【解释】瞒、昧:隐瞒,欺骗。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以谎言骗人。
【出处】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示例】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明·无名氏《活拿肖天佑》第一折
8、昧旦丕显[mèi dàn pī xiǎn]
【解释】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时候;丕:大;显:显扬。天尚未亮时就起床,思考怎样才能使德业发扬光大。
【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爽昧丕显,坐以待旦。”《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示例】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 ——唐·吴兢《贞观政要·奢纵》
“昧”结尾的成语1、至诚无昧[zhì chéng wú mèi]
【解释】极其诚实,不存有欺瞒之心。
【出处】唐·贾曾《唐祭汾阴乐章·雍和》:“有豆孔硕,为羞既臧。至诚无昧,精意为芳。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2、混沌芒昧[hùn dùn máng mèi]
【解释】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
【出处】《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成玄英疏:“其时淳风未散,故处在混沌茫昧之中。”
3、不弃草昧[bù qì cǎo mèi]
【解释】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出处】《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4、得其三昧[dé qí sān mèi]
【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示例】大贤天资颖悟,自能得其三昧,不能十分精通。应如何习学可以精通之处,尚求指教。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5、游戏三昧[yóu xì sān mèi]
【解释】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八:“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
【示例】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伴,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 ——鲁迅《小说旧闻钞·杂说》
6、兼弱攻昧[jiān ruò gōng mèi]
【解释】兼:兼并;昧:昏昧。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示例】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7、拾金不昧[shí jīn bù mèi]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8、口称三昧[kǒu chēng sān mèi]
【解释】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
【出处】《观念法门》卷一:“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9、不揣冒昧[bù chuǎi mào mèi]
【解释】揣:估量,考虑。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出处】晋·郭璞《〈尔雅〉序》:“璞不揆梼昧,少而勿焉。”
【示例】又看到日本学界也每每用汉文出书,我真是不揣冒昧,竟想把我的论著也拿去尝试。 ——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
10、不皦不昧[bù jiǎo bù mèi]
【解释】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示例】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于无物。 ——南朝·齐·王山《头陀寺碑文》
11、此中三昧[cǐ zhōng sān mèi]
【解释】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示例】好在九公已得此中三昧,看他不费吹灰之力,何不略将大概指教。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
12、祸来神昧[huò lái shén mèi]
【解释】祸事临头,神志往往昏乱不清。
【出处】《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胡三省注:“鄙语有之: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示例】夫祸来神昧,虽亦有之,而不可藉口。 ——清·方东树《大意尊阁·立行》
13、诗家三昧[shī jiā sān mèi]
【解释】指作诗的诀窍。
【出处】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钱仲联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人之境地。”
【示例】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
14、恕我冒昧[shù wǒ mào mèi]
【解释】请原谅我的冒昧。
【示例】恕我冒昧,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
15、若明若昧[ruò míng ruò mèi]
【解释】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出处】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16、天造草昧[tiān zào cǎo mèi]
【解释】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指草创之时。
【出处】《易·屯》:“天造草昧。”孔颖达疏:“言天造万物于草创之始,如在冥昧之时也。”汉·班固《幽通赋》:“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示例】天造草昧,壮士乌集,纪律未申,符籍未著。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
17、无诤三昧[wú zhèng sān mèi]
【解释】诤:直言劝人改正错误;昧:昏暗,糊涂。没有什么争论,什么都马马虎虎。
【出处】《金刚经》:“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宋·胡继宗《书言故事·拾遗》:“无可无不可曰无诤三昧。”
【示例】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因此学画而得其无诤三昧,名播于世。 ——元·王冕《竹斋集·梅谱》
18、寸心不昧[cùn xīn bù mèi]
【解释】寸心:内心;昧:隐藏。指不昧良心。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不将王法依,平将百姓欺,早难道寸心不昧。”
“昧”在中间的成语1、夙兴昧旦[sù xīng mèi dàn]
【解释】黎明即起。形容勤奋。
【出处】《魏书·高祖纪》:“朕永鉴四方,求民不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
【示例】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圣上犹夙兴昧旦,若有望而未至,宏规远图,如有追而莫及。”
2、识昧高卑[shí mèi gāo bēi]
【解释】识:见识;昧:昏暗不明白事理。不懂得尊卑高下。
【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知虻俗昏鄙,识昧高卑,不可以尊极临,而可以诚义感。”
3、冒昧陈辞,有辱清听[mào mèi chén cí,yǒu rǔ qīng tīng]
【解释】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4、愚昧无知[yú mèi wú zhī]
【解释】昧:糊涂,不明白。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阇国》:“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希圣旨。”
【示例】想到这些,不禁令人憬然于天下本无神秘的事物,神秘只是欺骗或者愚昧无知的代名词而已。 ——秦牧《天坛幻想录》
5、暗昧之事[àn mèi zhī shì]
【解释】指见不得人的丑事。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2回:“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小人暗昧之事?”
【示例】我们不能做暗昧之事。
6、蒙昧无知[méng mèi wú zhī]
【解释】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出处】《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示例】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7、谩天昧地[mán tiān mèi dì]
【解释】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
【出处】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8、素昧平生[sù mèi píng shēng]
【解释】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出处】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示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9、暧昧之事[ài mèi zhī shì]
【解释】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有的私事。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岂有暧昧之事,疑其君父者。”
10、负恩昧良[fù ēn mèi liáng]
【解释】昧:隐藏;良:良心。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11、若昧平生[ruò mèi píng shēng]
【解释】平生:平素,往常。指过去好像不熟悉,现在突然恍悟。
【出处】宋·洪迈《容斋四笔·汉高帝祖称丰公》:“予自少时读班史,今六七十年,何啻百遍,用朱点句,亦须十本,初不记忆高帝之祖称丰公,比再阅之,恍然若昧平生,聊表见于此。”
12、愚昧落后[yú mèi luò hòu]
【解释】愚蠢而不明事理,跟不上形势等。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3、暧昧之情[ài mèi zhī qíng]
【解释】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示例】而孤男寡女并外一室,不无暧昧之情。 ——清·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五回
14、暧昧不明[ài mèi bù míng]
【解释】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示例】武汉国民政府和当权军人对于这叛变采取了暧昧不明的态度,办求“化大事为小事”。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15、素昧生平[sù mèi shēng píng]
【解释】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同“素昧平生”。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时筱仁因彼此素昧生平,也乐得装作不知,以免拖累。”
【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长兄又素昧生平,不知何故不惮一二千里之遥,跋涉到此?”
16、瞒天昧地[mán tiān mèi dì]
【解释】瞒、昧:隐瞒,欺骗。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以谎言骗人。
【出处】金·侯善渊《酹江月》词:“昧地谩天,多能已会,以巧翻为拙。”
【示例】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
17、瞒心昧己[mán xīn mèi jǐ]
【解释】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出处】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欺天负人,瞒心昧己,神明也不保佑。”
【示例】叵耐这秃厮!恁般可恶!僧家四大俱空,反要瞒心昧己,图人财利。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