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伏”的成语大全(93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祸福倚伏、鹿伏鹤行等含“伏”的成语93个,其中“伏”开头的18个,“伏”结尾的42个,“伏”在中间的33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伏”开头的成语

1、伏尸百万,流血千里[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

【解释】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流出的血淌了一千里。形容死伤惨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示例】章炳麟《驳革命驳议》:“彼所以侈陈维新,讳言革命者,非谓革命之举,必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大蹂大搏,以与凶顽争命。”

2、伏法受诛[fú fǎ shòu zhū]

【解释】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3、伏伏腊腊[fú fú là là]

【解释】极其顺服的样子。

【示例】他被母老虎收拾得伏伏腊腊。

4、伏节死义[fú jié sǐ yì]

【解释】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义:为正义而死。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死。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5、伏首帖耳[fú shǒu tiē ěr]

【解释】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6、伏低做小[fú dī zuò xiǎo]

【解释】处于低下卑微的地位。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出处】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示例】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刘备安肯伏低做小?若以客礼待之,又一国不容二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7、伏尸流血[fú shī liú xuè]

【解释】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示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魏书·昭成子孙列传》

8、伏鸾隐鹄[fú luán yǐn hú]

【解释】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9、伏处枥下[fú chǔ lì xià]

【解释】枥:马房。象老马一样,一辈子都困守在马房里,见闻不广。

【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鸡》:“若汝等伏处枥下,眼界不开,而将来仍不免一杀,何苦我之得开眼界而死者哉。”

10、伏维尚飨[fú wéi shàng xiǎng]

【解释】旧时祭文中的套语。意思是恭敬地请你来吃。后用做死亡的戏谑说法。

【出处】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示例】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11、伏龙凤雏[fú lóng fèng chú]

【解释】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12、伏而咶天[fú ér shì tiān]

【解释】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荀子·仲尼》:“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13、伏地圣人[fú dì shèng rén]

【解释】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14、伏尸百万[fú shī bǎi wàn]

【解释】伏在地上的尸体有一百万。形容死伤惨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5、伏节死谊[fú jié sǐ yì]

【解释】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谊:为情谊而死。指坚守节操,致死不相负。

【出处】《汉书·讲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

16、伏首贴耳[fú shǒu tiē ěr]

【解释】畏缩恐惧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17、伏虎降龙[fú hǔ xiáng lóng]

【解释】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示例】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

18、伏阁受读[fú gé shòu dú]

【解释】形容恭敬受教。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群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伏”结尾的成语

1、祸福倚伏[huò fú yǐ fú]

【解释】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示例】心有亲疏,则祸福倚伏于无穷,虽圣智不得而防也。 ——宋·陈亮《问答上》

2、理冤摘伏[lǐ yuān tì fú]

【解释】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出处】明·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这三起事都问得绝妙,理冤摘伏么可也如神。”

3、将飞翼伏[jiāng fēi yì fú]

【解释】翼:翅膀。伏:收拢。鸟在将要飞起的时候,先收拢翅膀。比喻在大的举动之前,总是要先潜伏收敛。

【出处】清·沈德潜《古诗源·古谚古语》:“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局,将噬者爪缩。”

4、发擿奸伏[fā tì jiān fú]

【解释】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政事,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示例】参天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 ——《宋史·李参传》

5、弭耳俯伏[mǐ ěr fǔ fú]

【解释】弭耳:温驯的样子。俯首帖耳的样子。

【出处】《六韬·武韬·发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示例】鸷鸟之击也,卑飞敛翼;猛兽之搏也,弭耳俯伏。 ——《慎子·外篇》

6、擒奸擿伏[qín jiān tī fú]

【解释】擿:揭发。捉拿暴露的坏人,揭发隐伏的歹徒。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纪闻·苏无名》:“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

【示例】擒奸擿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续古文苑·无名氏〈唐莫州唐兴军都虞候兼押衙试鸿胪卿郑府君墓志铭〉》

7、思潮起伏[sī cháo qǐ fú]

【解释】思想活动极频繁。

【出处】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8、连绵起伏[lián mián qǐ fú]

【解释】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出处】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示例】这里的丘陵真是连绵起伏。

9、破奸发伏[pò jiān fā fú]

【解释】揭露隐藏的坏人。

【出处】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

10、绵延起伏[mián yán qǐ fú]

【解释】形容山势高下延伸不绝。

【出处】朱自清《〈燕知草〉序》:“加上绵延起伏的群山,错落隐现的胜迹,足够教你流连忘返。”

11、微机四伏[wēi jī sì fú]

【解释】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12、狐潜鼠伏[hú qián shǔ fú]

【解释】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13、鸿隐凤伏[hóng yǐn fèng fú]

【解释】比喻贤才不遇。

【出处】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14、膝行蒲伏[xī xíng pú fú]

【解释】伏地爬行。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15、雄飞雌伏[xióng fēi cí fú]

【解释】雄飞:比喻奋发有为;雌伏:比喻隐藏,不进取。要有雄心壮志,不能无所作为。

【出处】《后汉书·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16、望尘拜伏[wàng chén bài fú]

【解释】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出处】《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

【示例】神秀所到之处,王公士庶望尘拜伏,每天受上万人的礼拜。 ——范文澜《〈唐代佛教〉引言》

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解释】倚:倚靠;伏:隐藏。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示例】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的好日子即将来临。

18、膝行匍伏[xī xíng pú fú]

【解释】伏地爬行。同“膝行蒲伏”。

【出处】清·赵执信《海鸥小谱·长句》:“绮罗红粉轻于尘,膝行匍伏擎金樽。”

19、发奸擿伏[fā jiān tì fú]

【解释】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示例】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 ——《南史·傅琰传》

20、夜行昼伏[yè xíng zhòu fú]

【解释】伏:躲藏。白天躲藏起来,夜间出来行动。

【出处】《后汉书·刘翊传》:“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示例】斜谷若有魏兵守把,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祈山之左,举火为号。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21、狐凭鼠伏[hú píng shǔ fú]

【解释】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示例】逆夷务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广东军务记·三元里平夷录》

22、擒奸摘伏[qín jiān tī fú]

【解释】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

【出处】《续古文苑·无名氏<唐莫州唐兴军都虞候郑府君墓志铭>》:“擒奸摘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23、十面埋伏[shí miàn mái fú]

【解释】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示例】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24、此起彼伏[cǐ qǐ bǐ fú]

【解释】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示例】在鼾声此起彼伏中,领导人自己独独醒着。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2章

25、不甘雌伏[bù gān cí fú]

【解释】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示例】我们要有不甘雌伏的决心,争取取得好成绩。

26、麇骇雉伏[jūn hài zhì fú]

【解释】形容惊怕躲藏。麇,古书上指獐子。

【出处】《新唐书·秦宗权》:“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麇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27、打埋伏[dǎ mái fú]

【解释】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也指事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

【出处】赵树理《三里湾》十七:“当时有些社员见他这么说,明知道他是打埋伏,不想要他,经过几天研究之后,还是要了。”

28、龙跳虎伏[lóng tiào hǔ fú]

【解释】犹言龙腾虎卧。比喻笔势。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毒问德肌罚骸傲⒎楹恋祝阍攫胺扇胄嗣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