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ianchuang
[外文]:pretibial sore
发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病。又名裙边疮、裤口毒,俗称老烂脚。其特点是疮面长久难以收口或虽已收口,但每因损伤而易复发。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担负重物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此病经过治疗与适当休息常可治愈。为了防止复发,凡有下肢静脉曲张的应尽量争取手术,对合并骨髓炎者则需治疗骨髓炎,否则疮口不会愈合,少数臁疮经年累月不愈,以后疮面呈菜花状,可能发生癌变。
臁疮病名首见于宋代《疮疡经验全书》。明代《外科启玄》又指出臁疮生于小腿内侧,属足厥阴肝经,不易愈合;而生于外侧,属足阳明胃经,可治。《疡科选粹》又提出臁疮经年不愈,除外贴膏药外,内服汤剂使经络调和,皮肤自合。现代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臁疮,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
臁疮的发生,多由于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致下肢脉络瘀滞不畅,加之下肢湿热之邪下逼,气滞血凝、久蕴化热、蚀皮腐肉而成溃疡。此外局部皮肤搔抓、碰伤、虫咬、烫伤、湿疮等均可诱发臁疮。初发时湿热邪盛而正气不虚;日久不愈、脓水淋漓不尽者,多属气阴耗伤、正虚邪恋。外侧臁疮由三阳经湿热结聚,内侧臁疮多属三阴经津血亏损、湿毒下蕴。
臁疮好发于小腿下部,内侧多于外侧。大多数病人原有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日久不愈、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灰黑、或带绿色脓水,气味臭秽。若疮面碰伤则易出血。溃疡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有时伴有湿疹。此病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发作时先痒后痛、焮红漫肿,继则溃烂日益扩大,严重者可烂至胫骨。此外,有少数溃疡多年不愈,疮面呈菜花状而发生癌变。当疮面肉色转红、脓水变稠,则为将愈之兆。
臁疮的治疗主要是局部治疗。
(1)疮面有腐肉时用九一丹、红油膏外敷,再用阔绷带缠缚患肢(自踝部开始至膝下)。隔一两天一次,如疮面腐尽有肉芽生长改用生肌散、白玉膏,也需用阔绷带缠缚。疮面周围有湿疹者,改用青黛膏或三石散油剂。
(2)疮面有继发感染、脓水多时,用10%黄柏溶液湿敷;脓水不多,用九一丹金黄膏外敷。
(3)疮面出血时,外敷桃花散;如出血不止,宜结扎止血。
若疮面有癌变则按癌的性质(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治疗。臁疮并发骨髓炎者,以治疗附骨疽方法为主。臁疮一般不需内治,当有急性感染时,可用清热利湿方剂如萆渗湿汤。若病久出现气阴不足者,可服益气养阴剂;有肾亏者当补肾;原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服和营通络剂。
臁疮的护理应注意:
(1)臁疮大多位于小腿下部,该部位皮肉较薄,忌用强烈的腐蚀药,以免损伤筋骨。
(2)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可用弹力绷带或弹力护腿保护,即使溃疡愈合也需套上护腿,以免因外伤引起复发。
(3)溃疡愈合后,可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离术,以求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