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论持久战

毛泽东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是作者继《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之后,运用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和指导战争的又一重要著作。不久被译成英文。1939年1月,作者为英译本写了序言。1952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

毛泽东1938年为《论持久战》一书封面题字><p>著作用客观的、全面的、历史的观点考察中日战争,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 20世纪 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著作分别论述了战争双方四个互相矛盾的特点,认为日本的长处是它的战争力量强,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特点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著作以此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并指出了亡国论者和速胜论者思想方法的主观性和片面性。</p>

<p>著作依据抗日战争10个多月所提供的大量的、丰富的实际材料,用变化发展观点考察了抗日战争的具体进程,预见和论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并且规定了三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战略转变,提出了每一阶段相应的战略战术要求。</p>

<p>著作在阐述如何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时,全面地分析了自觉的能动性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等重要哲学思想。著作还对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运动战、游地战、阵地战等等军事辩证法,作了具体而深刻的阐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导原则。</p>

<div class=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