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至小无内、相继而至、三至之谗等含“至”的成语170个,其中“至”开头的51个,“至”结尾的47个,“至”在中间的72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至”开头的成语1、至小无内[zhì dà wú nèi]
【解释】小到极点,内无余隙。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示例】别把小毛病看成至小无内的东西,小心行得万年船。
2、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解释】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出处】《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示例】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疲精力,至死不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下
3、至言不烦[zhì yán bù fán]
【解释】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示例】至美不华,至言不烦,夫华与烦,去道远甚。 ——《指月录》卷二十五
4、至公无我[zhì gōng wú wǒ]
【解释】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5、至死不屈[zhì sǐ bù qū]
【解释】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顽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贵身被数十创,力不支,遂为生得,至死不屈。”
6、至死不变[zhì sǐ bù biàn]
【解释】纛:到。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示例】除了汉奸和那班至死不变的反共分子外,我们是决不抛弃任何友人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7、至人无亲[zhì rén wú qīn]
【解释】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道德修养高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亲疏的差别。
【出处】《庄子·天运》:“曰:‘请问至人。’庄子曰:‘至人无亲。’”
8、至高无上[zhì gāo wú shàng]
【解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出处】《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示例】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 ——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9、至交契友[zhì jiāo qì yǒu]
【解释】契:投合。指交谊最深而又情投意合的好友。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我想此处司马白乐天,及某至交契友,不免上岸探望他一遭。”
10、至诚如神[zhì chéng rú shén]
【解释】至诚:极其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示例】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中)
11、至亲骨肉[zhì qīn gǔ ròu]
【解释】关系最近的亲人。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除是至亲骨肉,缓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示例】不过自家兄妹,至亲骨肉,怎么能够不关心呀。 ——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
12、至诚无昧[zhì chéng wú mèi]
【解释】极其诚实,不存有欺瞒之心。
【出处】唐·贾曾《唐祭汾阴乐章·雍和》:“有豆孔硕,为羞既臧。至诚无昧,精意为芳。神其醉止,欣欣乐康。”
13、至公无私[zhì gōng wú sī]
【解释】非常公正,不存私心。
【出处】《管子·形势解》:“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恶美;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
【示例】昔尧治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三国·魏·嵇康《高士传》
14、至智不谋[zhì zhì bù móu]
【解释】至:极。极聪明的人不用搞计谋。
【出处】《庄子·庚桑楚》:“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15、至德要道[zhì dé yào dào]
【解释】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示例】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相行鞅术,至德要道弗踣焉。”
16、至信辟金[zhì xìn bì jīn]
【解释】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无须用金玉作信物。
【出处】《庄子·庚桑楚》:“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17、至仁忘仁[zhì rén wàng rén]
【解释】至仁:最大的仁德。极有仁德的人反而不必常常想着仁。比喻事物达到了顶点,反而不需要它存在了。
【出处】《吕氏春秋·任数》:“故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18、至善至美[zhì shàn zhì měi]
【解释】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出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19、至人无为[zhì rén wú wéi]
【解释】无为:不用政刑。有修养的圣明君主不靠严刑苛法统治天下。
【出处】《庄子·知北游》:“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20、至知不谋[zhì zhī bù móu]
【解释】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全。”
21、至圣至明[zhì shèng zhì míng]
【解释】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22、至仁无亲[zhì rén wú qīn]
【解释】至仁:最大的仁德。道德修养高的人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亲疏的差别。
【出处】《庄子·庚桑楚》:“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23、至关重要[zhì guān zhòng yào]
【解释】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或后果。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3章:“这次命运的大决战不仅对她是至关重要的,对所有的同学都一样。”
【示例】对我大有用处的人,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王朔《许爷》
24、至情一往[zhì qíng yī wǎng]
【解释】一往:一直,始终。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25、至亲好友[zhì qīn hǎo yǒu]
【解释】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叫做‘傧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亲好友中间,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
【示例】公馆里正自酒绿灯红,笑语生风,满满的两桌,无非是至亲好友。 ——茅盾《某一天》
26、至于此极[zhì yú cǐ jí]
【解释】至于:到了。到了极点。多形容痛苦之极。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示例】中国人民智慧,蒙蔽弇陋,至于此极,虽圣人生今,殆亦无能为力也。(清·严复《救亡决论》)
27、至再至三[zhì zài zhì sān]
【解释】指一而再,再而三。
【出处】《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
【示例】臣拟坚持初议,至再至三,与之磋磨。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
28、至心朝礼[zhì xīn cháo lǐ]
【解释】至心:诚心。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
【示例】鲁迅《故事新编·起死》:“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29、至人遗物[zhì rén yí wù]
【解释】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出处】汉·贾谊《鹏鸟赋》:“至人遗物,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好恶积意。”
30、至大至刚[zhì dà zhì gāng]
【解释】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示例】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朱自清《论气节》
31、至死不渝[zhì sǐ bù yú]
【解释】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示例】我对你的爱情至死不渝。
32、至圣先师[zhì shèng xiān shī]
【解释】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出处】《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33、至高至上[zhì gāo zhì shàng]
【解释】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出处】《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34、至人无己[zhì rén wú jǐ]
【解释】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
【出处】《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5、至理名言[zhì lǐ míng yán]
【解释】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晋书·山涛传》:“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36、至敬无文[zhì jìng wú é]
【解释】敬:崇敬;文:修饰。真正的敬意无需用客套的形式来表现。
【出处】《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
【示例】斯皆至敬无文,贵诚重质。(《隋书·礼仪志》)
37、至人无梦[zhì rén wú mèng]
【解释】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38、至言去言[zhì yán qù yán]
【解释】至言:极有道理的话。极有道理的话不必挂在嘴边。
【出处】《庄子·知北游》:“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
【示例】求鱼者濡,争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吕氏春秋·审应览》)
39、至纤至悉[zhì xiān zhì xī]
【解释】纤:细;悉:周全。形容极其细致周全。
【出处】汉·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示例】释氏之教,非吾儒所许也。然其立制之善,所以豫为同类谋者,至纤至悉,宜吾儒愧叹之不暇。(清·汪琬《募建永宁接众禅院序》)
40、至诚高节[zhì chéng gāo jié]
【解释】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出处】《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41、至大无外[zhì dà wú wài]
【解释】大到极点,外无以加。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示例】把佛法吹得至大无外是不妥当的。
42、至戚世交[zhì qī shì jiāo]
【解释】至戚:关系很近的亲戚;世交:上代人就有交情的人家。最近的亲戚,最亲密的朋友。形容关系密切。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愚兄老拙株守,两家至戚世交,只和老弟气味还投合的来。”
43、至尊至贵[zhì zūn zhì guì]
【解释】至:极。极其尊贵。
【出处】汉·荀悦《前汉纪·宣帝纪三》:“出门则乘骈辎,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佩玉,内饰则结纫绸缪。此则至尊至贵所以自敛,制不自恣纵之义也。”
44、至意诚心[zhì yì chéng xīn]
【解释】至诚的心意。
【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则为我至意诚心,忠肝义胆,我可也并无偏背。”
45、至死靡他[zhì sǐ mǐ tā]
【解释】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示例】又不见张公鏖战及晡,至死靡他期捐躯。 ——清·伍观澜《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
46、至当不易[zhì dàng bù yì]
【解释】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出处】明·李贽《焚书·读史·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故汲长孺谓其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而论六家要指者,又以‘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八字概之,可谓至当不易之定论。”
47、至死不二[zhì sǐ bù èr]
【解释】至:到。到死不改变
【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48、至孅至悉[zhì xiān zhì xī]
【解释】孅:通“纤”;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49、至矣尽矣[zhì yǐ jìn yǐ]
【解释】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出处】《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示例】老夫妇两对这个宝贝女儿,可算是疼爱得到至矣尽矣。 ——《杨乃武与小白菜》第十五回
50、至死靡它[zhì sǐ mǐ tā]
【解释】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51、至智弃智[zhì zhì qì zhì]
【解释】智慧达到极点,就可舍弃智慧不用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
“至”结尾的成语1、相继而至[xiāng jì ér zhì]
【解释】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三国志·蜀志·王平传》:“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
【示例】以至天亡汉祚,兵散梁郊,降将败军,相继而至,卿即便回马首,径返龟阴。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四十九回
2、老之将至[lǎo zhī jiāng zhì]
【解释】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出处】《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示例】少不如人,所向墙壁;老之将至,乃罣网罗。 ——宋·陈亮《谢胡参政启》
3、朝发暮至[zhāo fā mù zhì]
【解释】指早晨出发晚上就到达。形容路程很近或交通方便。
【出处】语出《后汉书·乌桓传》:“居止近塞,朝发穹庐,暮至城郭,五郡民庶,家受其辜。”
【示例】今所幸宫,去京三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发暮至。 ——宋·王谠《唐语林·言语》
4、祸不妄至[huò bù wàng zhì]
【解释】妄至:无故降临。灾祸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
【出处】《史记·龟策传》:“寡人闻之,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5、时不再至[shí bù zài zhì]
【解释】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诗》:“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6、朝露溘至[zhāo lù kè zhì]
【解释】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样。
【示例】人生如朝露溘至,应该把握时机,贡献社会。
7、迩安远至[ěr ān yuǎn zhì]
【解释】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示例】命我天王建京金陵,一时迩安远至。 ——太平天国周际嗆《建天京于金陵论》
8、何所不至[hé suǒ bù zhì]
【解释】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9、如潮涌至[rú cháo yǒng zhì]
【解释】像潮涌一样,比喻某种事物来势甚猛。
【示例】大批的蝗虫如潮涌至,吞噬着庄稼。
10、鳞集麇至[lín jí qún zhì]
【解释】像鱼鳞一样稠密地聚集,像麞鹿一样成群地到来。
【出处】唐·贾至《旌儒庙颂》:“怀书捧檄者鳞集麇至。”
【示例】自君退居凤岗,创立吁江书院,远近生徒之聚而讲贯者,几于鳞集麇至。 ——清·李来奉《宋泰伯公文集原叙》
11、无所不至[wú suǒ bù zhì]
【解释】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示例】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无所不至。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12、否极泰至[pǐ jí tài zhì]
【解释】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处】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13、继踵而至[jì zhǒng ér zhì]
【解释】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出处】《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14、蜂拥而至[fēng yōng ér zhì]
【解释】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示例】该处七哨匪徒,不下数十万人,每聚众时,用牛角一吹,无不蜂拥而至。 ——清·林则徐《筹办永昌哨匪起程日期折》
15、随踵而至[suí zhǒng ér zhì]
【解释】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16、丁宁周至[dīng níng zhōu zhì]
【解释】丁宁:嘱咐,告诫;周至:周到,细致。再三细致地嘱咐。形容办事谨慎周到。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17、口惠而实不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解释】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出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示例】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18、无微不至[wú wēi bù zhì]
【解释】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示例】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 ——曲波《林海雪原》一
19、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解释】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示例】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接踵而至。 ——章炳麟《箴新党论》
20、饥寒交至[jī hán jiāo zhì]
【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出处】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示例】他过着饥寒交至的穷困生活。
21、闻风而至[wén fēng ér zhì]
【解释】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示例】老舍《四世同堂》:“早一点下手,把牌子创开,日本人必闻风而至,咱们的小羊圈就成了文化中心。”
22、朝发夕至[zhāo fā xī zhì]
【解释】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唐·韩愈《祭鳄鱼文》:“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示例】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23、无胫而至[wú jìng ér zhì]
【解释】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
【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卒乎!”
24、联翩而至[lián piān ér zhì]
【解释】联翩:鸟联着翅膀疾飞的样子。形容人接连来到。
【出处】晋·陆机《文赋》:“滔藻联翩。”
【示例】不到半个时辰,张、罗二人,联翩而至。 ——高阳《草莽英雄》第二十章
25、一蹴即至[yī cù jí zhì]
【解释】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宋·张载《李慎同治九年本张子全书序》:“因文山而获见倭艮峰先生,得读所著为学大旨,始知圣人之道如日用饮食之不可一日或离,而从事之久,则趣益深,理益明,又不容以一蹴而至也。”
【示例】除非插翼能飞,否则即使绝世轻功,也绝不能一蹴即至。 ——梁羽生《狂侠天娇魔女》第四十三回
26、臻臻至至[zhēn zhēn zhì zhì]
【解释】臻:达到。形容热情周到。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花荣夫妻几口儿,朝暮臻臻至至,供茶献酒供食,伏侍宋江。”
【示例】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观者兜截遮拦,直欲看杀玠。(明·张岱《陶庵梦忆·及时雨》)
27、存神索至[cún shén suǒ zhì]
【解释】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圣人存神索至。”
28、鸿鹄将至[hóng hú jiāng zhì]
【解释】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出处】《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示例】世不可半途而废,蹈为山九仞之辙;更不可见异而迁,萌鸿鹄将至之心。 ——清·无名氏《照世杯》四
29、凤鸟不至[fèng niǎo bù zhì]
【解释】凤鸟:指凤凰,吉祥的象征。凤凰不来。比喻天下不太平,政治不清明,无希望。
【出处】《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30、精诚所至[jīng chéng suǒ zhì]
【解释】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果然勇猛,自有神来。”
【示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1、闻呼即至[wén hū jí zhì]
【解释】闻:听到;呼:呼唤;即:立刻;至:到。听到呼唤立刻就到。形容动作迅速。
【出处】《梁书·陈庆之传》:“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示例】此时已及黄昏,树德正在饮酒,闻呼即至。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二十九回
32、悲喜交至[bēi xǐ jiāo zhì]
【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来到。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共话前生,悲喜交至。”
33、杂沓而至[zá tà ér zhì]
【解释】杂沓:杂乱。指从四面纷纷而来。
【出处】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六回:“杭州自古繁华之处,骚人游客,往往慕西湖遗事,杂沓而至,不免到那里去访问,或者相逢也未可知。”
【示例】朋疑众难,杂沓而至,自非雄杰独断如俄之大彼得者,固弗能胜是也。(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4、关怀备至[guān huái bèi zhì]
【解释】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示例】他对手下都是关怀备至的。
35、联袂而至[lián mèi ér zhì]
【解释】比喻一同来到。
【出处】《清史稿·魏琯传》:“即如阮大铖、袁宏勋、徐复阳辈,联袂而至,岂可概加录用乎?”
【示例】徐海、叶麻、黄侃、王亚六联袂而至,少不得又对罗龙文的书法赞叹一番。 ——高阳《草莽英雄》第十九章
36、飙举电至[biāo jǔ diàn zhì]
【解释】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37、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解释】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示例】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冯牧《瀑布之歌》
38、沓来麕至[tà lái yǒu zhì]
【解释】指纷纷到来。同“沓来踵至”。
【出处】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至难至险之现象,沓来麕至。”
39、福无双至[fú wú shuāng zhì]
【解释】指幸运的事不会接连到来。
【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示例】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施耐庵《水浒会传》第三十七回
40、沓来踵至[tǎ lái zhǒng zhì]
【解释】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
【出处】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违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轰击,或用火烧,务使创巨痛深,始免沓来踵至。”
【示例】至难至险之现象,踏来麕至。 ——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
41、群贤毕至[qún xián bì zhì]
【解释】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好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快来接着玩咱们的吧! ——端木蕻良《曹雪芹》
42、推崇备至[tuī chóng bèi zhì]
【解释】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43、不知老之将至[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解释】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处】《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示例】直与同志者为群,不知老之将至。 ——唐·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
44、楚毒备至[chǔ dú bèi zhì]
【解释】楚毒:古代炮硌之刑;备:尽,全。指使用各种刑罚。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
45、款曲周至[kuǎn qǔ zhōu zhì]
【解释】款曲:殷勤。待人殷勤,照顾周到细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乃见,一一知其款曲,讯问周至。”
【示例】接对宾客,皆款曲周至。 ——《南史·齐废帝郁林王纪》
46、一蹴而至[yī cù ér zhì]
【解释】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宋·张载《李慎同治九年本张子全书序》:“因文山而获见倭艮峰先生,得读所著为学大旨,始知圣人之道如日用饮食之不可一日或离,而从事之久,则趣益深,理益明,又不容以一蹴而至也。”
【示例】少林派累积千年,方得达成这等绝技,决非一蹴而至,就算是绝顶聪明之人,也无法自创。 ——金庸《倚天屠龙记》第三回
47、策勋饮至[cè xūn yǐn zhì]
【解释】策勋:把功勋记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捷。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
【示例】策勋饮至,方同廊庙之幻;偃武橐弓,借尔文儒之首。 ——唐·陈子昂《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入都序》
“至”在中间的成语1、三至之谗[sān zhì zhī chán]
【解释】谗:谗言,坏话。形容经反复传播,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2、情至意尽[qíng zhì yì jìn]
【解释】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出处】唐·孔颖达疏《诗·大雅·板》:“我老夫教谏汝,其意乃款款然,情至意尽,何为汝等而未知?”
3、家至人说[jiā zhì rén shuō]
【解释】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
【出处】《汉书·匡衡传》:“臣闻教化之流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
4、实至名归[shí zhì míng guī]
【解释】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示例】王主任要电报看了,赞他实至名归。 ——钱钟书《围城》
5、一秉至公[yī bǐng zhì gōng]
【解释】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6、水至清则无鱼[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西汉·戴圣《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示例】故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7、自惟至熟[zì wéi zhì shú]
【解释】惟:思、想。自己考虑得已非常成熟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8、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
【解释】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出处】宋·朱熹《答何叔京》六:“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示例】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9、诚至金开[chéng zhì jīn kāi]
【解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10、积金至斗[jī jīn zhì dǒu]
【解释】北斗星。堆积起来的金子能触到北斗星。比喻积累的财富极多。
【出处】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诗:“亿万持衡价,锱珠挟契论。堆时过北斗,积处满西园。”
【示例】积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11、福至心灵[fú zhì xīn líng]
【解释】福:幸运。意思是人运气来了,心也变得灵巧了。
【出处】宋·毕仲洵《幕府蒌闲录》:“吴参政少以学究登科,复中贤良,为翰林学士。常常草制以示欧阳文忠,称之,因戏曰:‘君福至心灵。’”
【示例】自古道:“福至心灵”,三场完毕,没有出岔子,等到出榜,居然高高的中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12、通前至后[tōng qián zhì hòu]
【解释】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同“通前彻后”。
【出处】《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13、摩顶至足[mó dǐng zhì zú]
【解释】犹摩顶放踵。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处】南朝·梁·吴均《行路难》诗:“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示例】上启陈诗,唯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旧唐书·恭登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解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15、大公至正[dà gōng zhì zhèng]
【解释】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16、绝德至行[jué dé zhì xíng]
【解释】绝、至:极,尽。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行。
【出处】宋·王安石《上宋相公书》:“然绝德至行,九州四海所共矜式。”
17、饮至策勋[yǐn zhì cè xún]
【解释】饮至:古代诸侯朝、会、盟、伐毕,回到宗庙饮酒庆贺;策勋:把功勋记在简策上。古时诸侯在宗庙举行庆功祝捷的仪式。
【出处】《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公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魏书·彭城王传》:“车驾还京,会百僚于宣极堂,行饮至策勋之礼。”
【示例】饮至策勋,和乐且闲。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18、止于至善[zhǐ yú zhì shàn]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19、汗流至踵[hàn liú zhì zhǒng]
【解释】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出处】《庄子·田子方》:“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20、远至迩安[yuǎn zhì ěr ān]
【解释】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示例】元后钦崇之福,远至迩安,圣祖昭报之心,天长地久。 ——唐·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
21、家至户到[jiā zhì hù dào]
【解释】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出处】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臣以为乡村远处,或三家五家山谷居住,不可令人吏将盐家至户到。”
【示例】臣闻圣王之以风化励天下,不能家至户到。 ——宋·欧阳修《论凌景阳三人不宜与馆职奏状》
22、大中至正[dà zhōng zhì zhèng]
【解释】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23、福至性灵[fú zhì xìng líng]
【解释】性灵:聪明。形容福运到来,人变得聪明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亦是他福至性灵,忽又想到一个绝妙计策,仍旧上来见老师。”
24、通首至尾[tōng shǒu zhì wěi]
【解释】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25、事有必至,理有固然[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
【解释】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26、累土至山[lěi tǔ zhì shān]
【解释】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卷:“累丝至疋,累土至山,累业至圣,累灵至真,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
27、福无双至,祸不单行[fú wú shuāng zhì,huò bù dān xíng]
【解释】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示例】那金莲听了,心里犹如刀割一般,说道:“公子,这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总是我王金莲害了公子。” ——清·佚名《说呼全传》第十回
28、一至于斯[yī zhì yú sī]
【解释】竟到如此地步。同“一至于此”。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示例】何神佑助,一至于斯,愿垂一语,以保余年。 ——《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
29、纷至踏来[fēn zhì tà lái]
【解释】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30、彻里至外[chè lǐ zhì wài]
【解释】指从里到外。
【出处】《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
31、如获至宝[rú huò zhì bǎo]
【解释】至:极,最。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出处】宋·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
【示例】行至堂阜,鲍叔牙先在,见夷吾如获至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32、一丁至微[yī dīng zhì wēi]
【解释】一丁:一个钉子;至微:极其微小。一个极其微小的钉子。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四:“一丁至微,未必能螯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33、如获至珍[rú huò zhì zhēn]
【解释】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同“如获至宝”。
【出处】《红楼梦》第八十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至珍,一概都置之不顾。”
【示例】他得到她的承诺如获至珍
34、势位至尊[shì wèi zhì zūn]
【解释】势:权势;位:地位。权势和地位极其尊贵。旧指帝王权势地位至高无上。
【出处】《荀子·正论》:“天子者势位至尊,无知于天下。”
35、自始至终[zì shǐ zhì zhōng]
【解释】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示例】自始至终,秀莲唱得很拘谨,好像并不想取悦听众。 ——老舍《鼓书艺人》五
36、时至运来[shí zhì yùn lái]
【解释】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37、寸而度之,至丈必差[cùn ér dù zhī,zhì zhàng bì chā]
【解释】度:量;至:到;差:误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会有误差。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寸而度之,至寸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
38、百足之虫,至断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出处】《文选·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39、四至八道[sì zhì bā dào]
【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示例】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1回:“何道士就在空地上安放了罗经,打了响桩,另画了四至八道的界限。”
40、从头至尾[cóng tóu zhì wěi]
【解释】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今来所问,皆是不会仔细看书,又不曾从头到尾看,只是中间接起一句一字来备礼发问。”
【示例】象一个人受了一辈子的冤屈,如今遇到一个亲人,他得从头至尾倾吐出来。 ——巴金《火》第二部第十节
41、以貍至鼠[yǐ lí zhì shǔ]
【解释】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貍饵鼠”。
【出处】彼言者,直坐井窥天,~耳! ——清·王韬《变法自强》
42、以狸至鼠[yǐ lí zhì shǔ]
【解释】比喻事情不能成功。同“以狸饵鼠”。
43、一至此[yī zhì cǐ]
【解释】意思是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示例】伤哉!纣天子何无仁心一至此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
4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qún xián bì zhì,shào zhǎng xián jí]
【解释】毕:全。各种贤人、老少聚集在一起。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好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快来接着玩咱们的吧! ——端木蕻良《曹雪芹》
45、百足之虫,至死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解释】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示例】又道是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跌扑不多时,转眼就高官大禄,仍旧贵显。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
46、家至户晓[jiā zhì hù xiǎo]
【解释】晓:告知。到每家每户宣传,使每家每户都知道。
【出处】《旧唐书·魏漠传》:“虽然,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
【示例】昔者帝王坐法官,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昔行,岂家至户晓也哉? ——宋·无名氏《宣和书谱·叙论》
47、麇至沓来[qún zhì tà lái]
【解释】犹言群集纷至。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自登甲科、入仕版,蛇神牛鬼麇至沓来。”
48、物至则反[wù zhì zé fǎn]
【解释】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高则危,累棋是也。”
49、祸至无日[huò zhì wú rì]
【解释】无日:没有几日。形容灾祸马上就要降临。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示例】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50、任重至远[rèn zhòng zhì yuǎn]
【解释】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出处】《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51、骨肉至亲[gǔ ròu zhì qīn]
【解释】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出处】《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示例】萧队长又说,贫雇是农是骨肉至亲,我才敢说话。 ——孙立波《暴风骤雨》二十五
52、视为至宝[shì wéi zhì bǎo]
【解释】至宝:极珍贵的宝物。极其珍视,看成是最珍贵的宝物。
【示例】先是匈奴与汉和亲,?煤核喷招跏澄铮游帘Γ缘ビ谝灾凉笞澹⒔砸络帐趁祝稼甲缘谩?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十回
53、一至于此[yī zhì yú cǐ]
【解释】竟到如此地步。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笔札无情,任其摇礕。甚矣哉!文之横流,一至于此!”
【示例】我们的祖宗是很富强的,为什么现在贫弱一至于此呢? ——孙中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54、患至呼天[huàn zhì hū tiān]
【解释】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示例】如果不早作准备,来年汛期患至呼天,就来不及了。
55、摩顶至踵[mó dǐng zhì zhǒng]
【解释】犹摩顶放踵。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处】《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示例】幸蒙大王忆念上皇,远垂救援,使臣应死复生,臣虽摩顶至踵,尚难报德。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六回
56、刎颈至交[wěn jǐng zhì jiāo]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比喻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57、福不重至,祸必重来[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
【解释】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58、百足之虫,至断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解释】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59、充类至尽[chōng lèi zhì jìn]
【解释】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出处】《孟子·万章下》:“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示例】而尚有几微之未尽善,则公当直指其其,或充类至尽,以见吾儒至精微处。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杨硕甫事陆顾二公论辩》
60、家至户察[jiā zhì hù chá]
【解释】到每家每户去察看。
【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天下至广,不可以家至户察,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盖得其要也。”
61、金石至交[jīn shí zhì jiāo]
【解释】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同“金石之交”。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示例】卑人与令兄金石至交,今与娘子又琴瑟永好,想是前缘分定呢。 ——清·洪楝园《后南柯·招驸》
62、何至于此[hé zhì yǔ cǐ]
【解释】怎么能够到了这种境地?表示不会或不应该到这种地步。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示例】早听我的忠告,何至于此。
63、渐至佳境[jiàn zhì jiā jìng]
【解释】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同“渐入佳境”。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示例】我们的日子渐至佳境,越来越红火。
64、感人至深[gǎn rén zhì shēn]
【解释】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出处】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65、实至名随[shí zhì míng suí]
【解释】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随:跟随。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出处】清·查慎行《三叠前韵答程佐衡》:“谈辞听奋发,仪度看修整;实至名斯随,有如灯取影。”
66、一何至此[yī hé zhì cǐ]
【解释】意思是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宋书·前废帝纪》:“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示例】乱离方始,生死谁知。人主爱人,一何至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四
67、仁至义尽[rén zhì yì jìn]
【解释】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示例】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 ——冰心《斯人独憔悴》
68、奉为至宝[fèng wéi zhì bǎo]
【解释】奉:信奉,敬奉;至宝:最珍贵的宝物。敬奉为最珍贵的宝物。
【出处】鲁迅《坟·寡妇主义》:“‘正人君子’也常以这些流言作谈资,扩势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为至宝,何况是真出于学校当局者之口的呢。”
69、宾至如归[bīn zhì rú guī]
【解释】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示例】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宾至如归。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70、神至之笔[shén zhì zhī bǐ]
【解释】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出处】清·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万松叠翠》、《万横香雪》二图,寄颜设色,并极神秀,《万松》尤有势。盖去林画多得之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此独峰峦浑厚,势状雄强。其皱擦勾斫、分披纠合,无一不备神至之笔,岂可以一律论耶!”
71、呼之即至,挥之即去[hū zhī jí zhì,huī zhī jí qù]
【解释】呼:召唤;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唤支使。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0回:“潘金莲房中,养着一只白狮子猫儿……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妇人常叫他雪贼。”
72、一片至诚[yī piàn zhì chéng]
【解释】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