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一”结尾的成语71个(含解释和出处)

百问中文为您整理了讲若画一、百喙如一、万不失一等“一”结尾的成语71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讲若画一[jiǎng ruò huà yī]

【解释】讲:和;画一:整齐,统一。协调,整齐划一。

【出处】《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示例】及天下既平,政事一出于何,法令讲若画一,民安其生,天下遂以无事。 ——宋·苏辙《栾城后集·历代论二》

2、百喙如一[bǎi huì rú yī]

【解释】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清·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3、万不失一[wàn bù shī yī]

【解释】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出处】《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示例】舵工素以海习,虽卒遇飓母浮椒,亦万不失一云。 ——清·龚翔麟《珠江奉使记》

4、心口不一[xīn kǒu bù yī]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示例】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 ——俞天白《危栏》

5、言行若一[yán xíng ruò yī]

【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6、较如画一[jiào rú huà yī]

【解释】指规章法令一致。

【出处】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示例】怀柔万姓,经营四方。举直措枉,较如画一。 ——《梁书·武帝纪上》

7、一不压众,百不随一[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

【解释】少数敌不过多数。

【出处】清·冷佛《春阿氏谋夫案》第五回:“本来你胡闹吗!十个人当差,偏你要独出己见么?俗语说:‘一不扭众,百不随一’,谁叫你胡说白道,出这宗甑儿糕呢。”

8、凭城借一[píng chéng jiè yī]

【解释】背城借一。指与敌决一死战。

【出处】《宋书·袁淑传》:“负塞残孽,阻山烬党,收险窃命,凭城借一,则当因威席卷,乘机芟剿。”

9、整齐划一[zhěng qí huà yī]

【解释】有秩序,协调一致。

【出处】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

10、万不耐一[wàn bù néng yī]

【解释】耐:通“能”。一万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形容人才极其难得。

【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

11、斠若画一[jiào ruò huà yī]

【解释】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出处】唐·程晏《萧何求继论》:“萧河为法,斠若画一。”

【示例】吾以为火器之穷,人人殚精竭思而无所进,万国之强弱,斠若画一。 ——章炳麟《訄书》

12、群居和一[qún jū hé yī]

【解释】指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出处】《荀子·荣辱》:“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13、老子天下第一[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

【解释】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

14、不问三七二十一[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朱自清《回来杂记》:“一个警察走来,不问三七二十一,抓住三轮车夫一顿拳打脚踢。”

15、表里不一[biǎo lǐ bù yī]

【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示例】我们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

16、二者必居其一[èr zhě bì jū qí yī]

【解释】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示例】而如果要谈判,则只有取消这个毫无理由的‘决议’,二者必居其一。 ——《毛泽东选集·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

17、众口如一[zhòng kǒu rú yī]

【解释】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18、百无失一[bǎi wú shī yī]

【解释】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19、收合余烬,背城借一[shōu hé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释】收合:收聚,整理;余烬:火烧后的残留物,指残兵;借一:借此一战。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示例】伪安德王高延宗,扰攘之间,遂窃名号,与伪齐昌王莫多娄敬显等,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北史·周本纪》

20、参差不一[cēn cī bù yī]

【解释】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出处】《南齐书·礼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隋书·后妃传》:“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

21、相与为一[xiāng yǔ wéi yī]

【解释】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示例】崔胤本留卫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卫兵相与为一,将若之何!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二

22、万无失一[wàn wú shī yī]

【解释】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示例】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

23、百不当一[bǎi bù dāng yī]

【解释】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

24、纷纷不一[fēn fēn bù yī]

【解释】纷纷:多又杂乱。意见多而且各不相同。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的,纷纷不一。”

【示例】这时部队的干部有的要打,有的要回,意见纷纷不一。 ——《星火燎原·三战三捷》

25、二者必取其一[èr zhě bì qǔ qí yī]

【解释】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26、知行合一[zhī xíng hé yī]

【解释】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示例】从晓庄师范到山海工学团,陶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是‘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力求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驾驭知识的能力。 ——《文汇报》1990.3.11

27、毁誉不一[huǐ yù bù yī]

【解释】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外臣毁誉不一,俱着各自据实奏闻。”

28、终始若一[zhōng shǐ ruò yī]

【解释】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出处】《荀子·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示例】他抱着终始若一的态度来处理此事

29、众多非一[zhòng duō fēi yī]

【解释】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30、劝百讽一[quàn bǎi fěng yī]

【解释】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示例】视庄言危论,往往有过,殆未可以劝百讽一而轻薄之也。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31、融合为一[róng hé wéi yī]

【解释】渗透整个物体,合为一个整体。

【示例】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渐融合为一。

32、耕三余一[gēng sān yú yī]

【解释】耕种三年,节余一年的粮食。

【出处】《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33、惟精惟一[wéi jīng wéi yī]

【解释】指精纯专一。

【出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元·李道纯《沁园春·赠圆庵蒋大师》词:“日气日神,惟精惟一,玉莹无瑕天地归。”

34、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示例】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逢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所以每见和我的办法不同者便以为缺点。 ——鲁迅《两地书》十二

35、百不失一[bǎi bù shī yī]

【解释】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示例】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百不失一。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36、合而为一[hé ér wéi yī]

【解释】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示例】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全味矣。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

37、报效万一[bào xiào wàn yī]

【解释】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38、天下第一[tiān xià dì yī]

【解释】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示例】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毛泽东《实践论》

39、政令不一[zhèng lìng bù yī]

【解释】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示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 ——《晋书·应詹传》

40、合两为一[hé liǎng wéi yī]

【解释】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出处】《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一宅。”

41、整齐画一[zhěng qí huà yī]

【解释】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

【示例】因为是悬了赏,财帛动人心,堂下不约而同地嗷然应声,整齐画一,如打了个暴雷似地。(高阳《草莽英雄》第四章)

42、以防万一[yǐ fáng wàn yī]

【解释】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出处】罗广斌《挺进报》:“许晓轩他们就学写陈然的仿宋字体,以防万一。”

【示例】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敌人来偷袭。

43、一而二,二而一[yī ér èr,èr ér yī]

【解释】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出处】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回:“天子神仙,一而二,二而一,岂有三茅祖师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示例】纸,钱也,即古之所为寓钱也;以寓钱喻制钱,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44、瑜百瑕一[yú bǎi xiá yī]

【解释】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45、齐整如一[qí zhěng rú yī]

【解释】整齐一律。

【出处】《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群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46、有一得一[yǒu yī dé yī]

【解释】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示例】我一向是有一得一。

47、始终如一[shǐ zhōng rú yī]

【解释】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示例】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48、归十归一[guī shí guī yī]

【解释】指有条有理。

【出处】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49、合二为一[hé èr wéi yī]

【解释】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出处】清·袁枚《新齐谐·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示例】我们要把这两个车间合二为一。

50、心口如一[xīn kǒu rú yī]

【解释】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示例】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51、百不得一[bǎi bù dé yī]

【解释】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出处】清·李渔《笠翁文集·〈和鸣集〉序》:“求其百首和鸣者,百不得一,何造物不均若是哉。”

52、较若画一[jiào ruò huà yī]

【解释】指明确一致。

【出处】《文选·班固〈西都赋〉》:“作画一之歌”李善注引《汉书》:“萧何薨,曹参代之。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示例】辩方正位,纳之轨度,蠲削烦苛,较若画一,淳风美化,盈塞宇宙。 ——南朝·梁·沈约《宋书·武帝纪中》

53、未知万一[wèi zhī wàn yī]

【解释】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出处】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54、表里如一[biǎo lǐ rú yī]

【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示例】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55、背城借一[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释】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示例】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背城借一,烦君属檄草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56、民心不一[mín xīn bù yī]

【解释】老百姓思想不一致。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晋侯谓伯瑕曰:‘吾所问日食从矣,可常乎?’对曰:‘不可,六物不同,民心不一。’”

【示例】上四心,下四心,宁德民心不一;外十口,内十口,古田户口何多。

57、良莠不一[liáng yǒu bù yī]

【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出处】《清史稿·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示例】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一,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这巡长担当得起吗?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

58、发昏章第十一[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解释】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神力,至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示例】所谓‘北大同人’,正在发昏章第十一,排班欢迎。 ——鲁迅《两地书》

59、以备万一[yǐ bèi wàn yī]

【解释】万一:可能性极小的变化。事先做好周密防备,以防止万一发生变化。

【出处】《八十一梦·第八梦》:“大时代来了,我们必须练习到脚能跑,手能作、肩能扛,以备万一。”

【示例】你走后,夫人担心慧梅姑娘在混战中会有三长两短,命老神仙立即动身赶来,以备万一。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六十章

60、终始如一[zhōng shǐ rú yī]

【解释】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61、百不获一[bǎi bù huò yī]

【解释】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五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62、天下为一[tiān xià wéi yī]

【解释】指国家统一。

【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天下为一,春秋之义,王者无外,偃修封域中,而辞以出境何也。”

63、始终若一[shǐ zhōng ruò yī]

【解释】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出处】《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正月]辛末,诏以穰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给复三十年。”

64、言行不一[yán xíng bù yī]

【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示例】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65、十不得一[shí bù dé yī]

【解释】十件事中,没有一件是成功的。比喻费很大力气也没有收获。

【出处】《旧唐书·张濬传》:“汉武因恭俭富庶之后,建置朔方,孙弘沮之,十不得一。”

【示例】出知单通知所有的翰林,照常办事,但奉召而至的,十不得一。 ——高阳《慈禧全传》八十三

66、百里挑一[bǎi lǐ tiāo yī]

【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示例】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67、九九归一[jiǔ jiǔ guī yī]

【解释】归根到底。

【出处】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示例】我也一直捉摸着这个事儿,九九归一,是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路。 ——《万山红遍》

68、言行抱一[yán xíng bào yī]

【解释】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汉·贾谊《新书·道述》:“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

69、收拾余烬,背城借一[shōu shí yú jìn,bèi chéng jiè yī]

【解释】收拾:收聚,整理;余烬:火烧后的残留物,指残兵;借一:借此一战。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示例】时国论纷纷未决,咸欲收拾余烬,与奥军背城借一。 ——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节

70、十不当一[shí bù huò yī]

【解释】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一。”

【示例】后诮杨再思、李峤、姚元崇等曰:‘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 ——《新唐书·唐休璟传》

71、二而一[èr ér yī]

【解释】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0章:“我回答说:‘这是二而一的事情,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