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头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2条,相关中药材4味。
鳖头丸的基本资料鳖头丸(《千金》卷五)处方鳖头1个,虻虫18铢,(庶虫)虫18铢,桃仁18铢,甘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每日3次,以知为度。大便不利,加大黄18铢。
鳖头丸(《千金》卷五)处方死鳖头2个(炙令焦),小猬皮1个(炙令焦),磁石4两,桂心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积冷久下愈后,脱肛不愈,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
用法用量3-5岁儿每服5-10丸,每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鳖头收肝气之缓,磁石固肾气之脱,桂心散肝血之滞,猬皮破膀胱瘀积也。
鳖头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处方鳖头1枚 虻虫 蜜虫 桃仁各23克 甘皮15克
制法上药五味,研末,蜜丸。
功能主治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大便不利,加大黄23克,以知为度。
用法用量服如小豆大1丸,一日三次。
鳖头丸古籍论述鳖头丸《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积冷久下瘥后余脱肛不瘥,腹中冷,肿中疼痛不得入者方。鳖头(二枚炙令焦)磁石(四两)桂心(三两)小 皮(一枚炙令焦)上四味为末,蜜丸如大豆,儿二岁至五岁,服五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小儿脱肛方: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又 灸尾翠骨三壮。又 灸脐中随年壮。治小儿疳湿疮方:铁衣着下部中,即愈。又方 灸第十五椎挟脊两旁七壮,未瘥加七壮。治小儿疳疮方:以猪脂和胡粉敷之。五六度又方 嚼麻子敷之,日六七度。又方 羊胆二枚和酱汁于下部灌之。猪脂亦佳。治湿疮方:浓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二度。治小儿久痢脓湿 方:艾叶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
鳖头丸《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方。鳖头(一枚)甘皮(半两)虻虫 虫 桃仁(各十八铢)上五味为末蜜丸,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治小儿羸瘦,宜常服不妨乳方:甘草五两为末蜜丸,一岁儿如小豆十丸,日三,服尽即更合。
鳖头丸相关中药材1、磁石别名吸铁石,活磁石,灵磁石,磁铁石,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熁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磁石采集后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退,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石”),影响药效,故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如已失去磁性,则可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生境分布产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河北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铁黑色至棕褐色,不透明,有金属样光泽;有的无光泽或覆有少许棕色粉末;有的粗糙并具少许针眼状孔隙;有的含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杂质。体重,质坚硬,难破碎,断面不整齐。有土样气味。活磁石具吸铁能力。死磁石不具吸铁能力,色较红棕,通常有孔隙,杂质较多,并较易砸碎。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加热480℃后,磁性突然消失,冷却后又恢复。不溶于水及硝酸。溶于浓盐酸,溶液呈橙黄色,其溶液显铁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
功能主治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⑥《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⑦《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⑧《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⑨《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⑩《本草便读》:“纳气平喘。”
2、桃仁别名桃核仁,桃核人。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长卵形,长1~1.6厘米,宽0.8~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先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数脉纹,脐点位于上部边缘上,深褐色,棱线状微突起。种皮菲薄,质脆;种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叶之结合面有空隙。气微弱,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⑥《滇南本草》:“治血痰。”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3、虻虫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蜚虻,牛蝇子,瞎眼蠓,牛蝇,瞎蒙。
来源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6~8月间捕捉。用蝇拍轻轻拍取,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平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逐瘀,破积,通经。治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①《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②《别录》:“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③《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积脓,堕胎。”
4、鳖头别名鳖首。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鳖头,略呈长圆柱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约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皱褶。质坚硬,气腥臭。
功能主治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①《唐本草》:“烧为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②《日华子本草》:“烧灰疗脱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