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iminzhuyi
[外文]:colonialism
资本主义强国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手段,迫使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沦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政策。
殖民主义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不同的阶级社会或同一阶级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殖民主义是不同的。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罗马帝国实行殖民政策,为的是取得奴隶主所需要的贡物即奢侈品和奴隶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即奴隶。中世纪的封建帝国实行的殖民政策,为的是统治阶级取得更多的奢侈品和财富。
资本主义初期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殖民主义,主要是为了取得能够转化为资本的金银货币。美洲发现后,有一个时期,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每到一个生疏的海岸,首先关心的是附近有无金银发现。以此判定那个地方有没有殖民的价值,乃至有没有征服的价值。到产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殖民主义,主要是为占领商品市场掠取原料和输出过剩的劳动力。马克思说:“机器产品的便宜和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是夺取国外市场的武器。机器生产摧毁国外市场的手工业产品,迫使这些市场变成它的原料产地。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大工业国工人的不断‘过剩’,大大促进了国外移民和把外国变成殖民地,变成宗主国的原料产地,例如澳大利亚就变成了羊毛产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94页)。
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殖民主义具有以下新的动机和新的内容:
(1)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的作用更加重要了。
(2)垄断统治造成了资本过剩,殖民地成为输出资本的场所。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市场问题趋于尖锐化,帝国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就可以低价购买农矿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制成品。
(4)殖民地可以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基地。
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亚、非、拉美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高涨,争取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不断发展,战后40多年来,已有 100多个国家宣告了政治独立。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纷纷瓦解。但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本性不会改变,它们采取更为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段,企图在经济上、政治上继续控制已经取得独立的新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