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谀”的成语(13个)

本文整理了“谀”在中间的成语13个。及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谀”在中间的成语

1、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éng]

【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2、阿谀谄佞[ē yú chǎn nìng]

【解释】阿谀: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谄佞:花言巧语谄媚。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3、詟谀立懦[zhé yú lì nuò]

【解释】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出处】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4、阿谀逢迎[ē yú féng yíng]

【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出处】《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示例】其时京师有一流棍,名叫李光,专一阿谀逢迎,谄事令孜。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5、好谀恶直[hào yú wù zhí]

【解释】谀:讨好奉承;直:正直。喜欢讨好奉承,厌恶正直劝谏。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示例】今佞人超迁而群贤获罪,恐海内闻之,谓陛下好谀恶直。 ——《明史·王时柯传》

6、阿谀苟合[ē yú gǒu hé]

【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苟合:无原则地附和。迎合别人的心思,无原则地附和。

【出处】《史记·封禅书》:“怪遇阿谀苟合之徒,……不可胜数也。”

7、谄谀取容[chǎn yú qǔ róng]

【解释】谄谀:谄媚,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出处】《史记·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示例】而充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谀取容。 ——《晋书·贾充传》

8、阿谀曲从[ē yú qū cóng]

【解释】阿谀: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讨好别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阿谀曲从,阿上罔下,无大臣辅政之义。”

9、面谀背毁[miàn yú bèi huǐ]

【解释】指当面称赞,背后诽谤。同“面誉背毁”。

【出处】《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好面誉之人者,亦好背而毁之。”隋·王通《文中子·关朗篇》:“面誉背毁,吾不忍见,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

【示例】惟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群居之时,笑侮戏谑,面谀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 ——宋·陈克蔚《双溪书院揭示》

10、阿谀谄媚[ē yú chǎn mèi]

【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11、阿谀求容[ē yú qiú róng]

【解释】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出处】《孔丛子·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12、阿谀取容[ē yú qǔ róng]

【解释】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出处】汉·杨秉《奏劾侯览》:“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褎举,以报私惠。”

【示例】且王驩等阿谀取容,蔽贤窃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3、阿谀顺旨[ē yú shùn zhǐ]

【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隋书·郭衍传》:“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

【示例】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 ——《明史·徐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