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忍”的成语大全(81个)

小编为您整理了忍耻苟活、于心何忍、耳不忍闻等含“忍”的成语81个,其中“忍”开头的24个,“忍”结尾的9个,“忍”在中间的48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忍”开头的成语

1、忍耻苟活[rěn chǐ gǒu huó]

【解释】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莫说生前被人唾骂,就是死后亦有何颜见彼!与其忍耻苟活,何若从容就死。”

2、忍泪含悲[rěn lèi hán bēi]

【解释】忍着眼泪,含着悲痛。形容勉强克制着悲伤。

【出处】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六十三回:“柏爷坐上公案,左右排班已毕,只得忍泪含悲,吩咐升炮开刀。”

【示例】贾母自然又是哀痛的,只因要到宝玉那边,只得忍泪含悲的说道:“既这么着,我也不过去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3、忍辱含羞[rěn rǔ hán xiū]

【解释】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他都忍辱含羞,不敢出头,蹲在水中哩。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4、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示例】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

5、忍辱含垢[rěn rǔ hán gòu]

【解释】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出处】汉·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十年的忍辱含垢,十年的卧薪尝胆,算结晶成为了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的神圣的雪耻战争。 ——郭沫若《羽书集·把精神武装起来》

6、忍垢偷生[rěn gòu tōu shēng]

【解释】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垢偷生。”

【示例】我不想这样忍垢偷生。

7、忍尤攘诟[rěn yóu rǎng gòu]

【解释】尤:罪过;攘:排除;诟:耻辱。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8、忍苦耐劳[rěn kǔ nai láo]

【解释】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9、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ìn]

【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示例】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10、忍辱求全[rěn rǔ qiú quán]

【解释】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示例】为了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她只好忍辱求全。

11、忍尤含垢[rěn yóu hán gòu]

【解释】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12、忍饥受冻[rěn jī shòu dòng]

【解释】忍受饥饿与寒冷,形容生活贫困窘迫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6回:“家奴逃散一空,惟有一家人董喜,忍饥受冻,常在刑部照料。”

13、忍耻含垢[rěn chǐ hán gòu]

【解释】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出处】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14、忍耻含羞[rěn chǐ hán xiū]

【解释】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出处】宋·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示例】他忍耻含羞为的就是这一天。

15、忍饥挨饿[rěn jī āi è]

【解释】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余华《活着》:“她每天提着篮子去挖野菜,身体本来就有病,又天天忍饥挨饿,那病真让医生说中了,越来越重。”

【示例】钱花完了,只好忍饥挨饿。

16、忍饥受渴[rěn jī shòu kě]

【解释】忍受饥渴。形容极其艰难、贫困,苦苦度日。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忍心饥受渴终难过,须投分义旧情亲。”

【示例】我忍饥受渴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17、忍俊不住[rěn jùn bù zhù]

【解释】忍不住笑。

【出处】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18、忍耻偷生[rěn chǐ tōu shēng]

【解释】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示例】大抵女子殉夫,其故有二:……一则忍耻偷生,苟延一息,冀乐昌破镜,再得重圆,至望绝势穷,然后一死以明志,此生于情感者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

19、忍饥受饿[rěn jī shòu è]

【解释】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示例】今日是荒年饥年,亏杀你独自支吾。终不然我自温饱,教你忍饥受饿。 ——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

20、忍心害理[rěn xīn hài lǐ]

【解释】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出处】《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示例】此时若教抛撇祖父,一人独去,即使女儿心如铁石,亦不能忍心害理至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21、忍辱偷生[rěn rǔ tōu shēng]

【解释】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示例】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22、忍痛割爱[rěn tòng gē ài]

【解释】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示例】我只好忍痛割爱了。

23、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解释】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示例】胡仇叹道:“‘忍辱负重’。郑兄,真不可及!”

24、忍无可忍[rěn wú kě rěn]

【解释】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示例】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出手还击。

“忍”结尾的成语

1、于心何忍[yú xīn hé rěn]

【解释】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夫妇死节》:“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示例】这事对我来说一直是于心何忍。

2、痛不可忍[tòng bù kě rěn]

【解释】痛苦得不能忍受。

【出处】宋·洪迈《夷坚甲志·人生鳖》:“稍久左右噬食,痛不可忍,凡月余而死。”

【示例】她到了痛不可忍的地步才哭泣。

3、声吞气忍[shēng tūn qì rěn]

【解释】吞:咽下。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不敢出声抗争。

【出处】明·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夫人,非是我声吞气忍,只为你爹行势逼临,怕他知我要归去,将人厮禁。”

4、忍无可忍[rěn wú kě rěn]

【解释】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四回:“果然那些学生忍无可忍,闹出全班散学的事来了。”

【示例】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出手还击。

5、痛不堪忍[tòng bù kān rěn]

【解释】痛苦得不能忍受。

【出处】唐·载浮《广异记·狄仁杰》:“某是某朝官,葬堂阶西树下。体魄为树根所穿,楚痛不堪忍。”

6、阻兵安忍[zú bīng ān rěn]

【解释】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权;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情。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7、于心不忍[yú xīn bù rěn]

【解释】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这个凶手如今无故打死了我们中国人,倘若就此轻轻放他过去,不但百姓不服,就是抚宪同职道,亦觉于心不忍。”

【示例】说实在的,这么大的个头儿,让别人背着走,不光是于心不忍,可也真有点儿不舒服。 ——刘流《烈火金刚》第四回

8、此而可忍,孰不可忍[cǐ ér kě rěn ,shú bù kě rěn]

【解释】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出处】《晋书·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9、是可忍,孰不可忍[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忍”在中间的成语

1、耳不忍闻[ěr bù rěn wén]

【解释】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者。”

【示例】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 ——《中国的西北角·贺兰山的四边》

2、目不忍见,耳不堪闻[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

【解释】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

3、惨不忍言[cǎn bù rěn yán]

【解释】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示例】地震后的灾区真是惨不忍言。

4、此而可忍,孰不可容[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

【解释】此:这;孰:哪个;容:容忍。如果这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出处】《南齐书·张敬儿传》:“履霜于开运之辰,坚冰于嗣业之世,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5、以忍为阍[yǐ rěn wéi hūn]

【解释】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出处】唐·刘禹锡《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6、惨不忍睹[cǎn bù rěn dǔ]

【解释】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示例】他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遇难,那场景真是惨不忍睹。

7、负诟忍尤[fù gòu rěn yóu]

【解释】忍受指责和怨恨。

【出处】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责备之严,诚不足怪。庸讵知当局之负诟忍尤,艰难应付,有非楮墨所能罄者。”

8、爱不忍释[ài bù rěn shì]

【解释】释:放下。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示例】得见钱唐陈小云司马《香畹楼忆语》钞本一种,爱不忍释,亟问假归,手录展玩。 ——清·王维鋆《香畹楼忆语序一》

9、含辛忍苦[hán xīn rěn kǔ]

【解释】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同“含辛茹苦”。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

10、小不忍则乱大谋[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示例】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到如今已是塔尖了,不久开交。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

11、包羞忍辱[bāo xiū rěn rǔ]

【解释】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

【出处】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12、坚忍不拔[jiān rèn bù bá]

【解释】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示例】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13、坚忍质直[jiān rěn zhì zhí]

【解释】质:品质。坚韧不拔,品格正直。

【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14、隐忍不发[yǐn rěn bù fā]

【解释】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太子心中好不怀恨,只碍着贵妃得宠,右相当朝,他还身处储位,未揽大权,故隐忍不发。”

15、包羞忍耻[bāo xiū rěn chǐ]

【解释】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示例】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 ——宋·吴曾《贤女浦》

16、百忍成金[bǎi rěn chéng jīn]

【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

【出处】《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示例】如所谓百忍成金,所谓唾面自干,岂非世俗传为佳话者耶……今乃欲举全国人而为无骨无血无气之怪物,吾不知如之何而可也! ——梁启超《新民说》八

17、吞声忍气[tūn shēng rěn qì]

【解释】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

18、安忍阻兵[ān rěn zǔ bīng]

【解释】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示例】群丑窃柄,怙恶不悛,安忍阻兵,自逃覆载。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五回

19、安忍之怀[ān rěn zhī huái]

【解释】习于残忍之事的心肠。

【出处】《隋书·刑法志》:“枭首轘身,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水怀。”

20、残忍不仁[cán rěn bù rén]

【解释】残忍:凶暴;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21、甘心忍受[gān xīn rěn shòu]

【解释】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示例】她甘心忍受这一切是为了他的儿子能顺利进入大学。

22、目不忍视[mù bù rěn shì]

【解释】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钦宗听罢,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泪落,目不忍视,好好打发了他出去。”

【示例】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23、动心忍性[dòng xīn rěn xìng]

【解释】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出处】《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示例】古之贤哲,孰不病贫?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动心忍性,方为志人。 ——明·赵弼《疥鬼对》

24、含垢忍辱[hán gòu rěn rǔ]

【解释】忍、含:忍受。形容忍受耻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示例】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 ——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

25、气忍声吞[qì rěn shēng tūn]

【解释】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示例】受了委屈,他也只能气忍声吞了。

26、隐忍不言[yǐn rěn bù yán]

【解释】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出处】宋·秦观《淮海集·石庆论》:“特以太后之故,隐忍而不发。”

【示例】且有先集之事相求,即受侮嫚,亦为亲屈,欲终隐忍不言。(清·归庄《与季沧苇侍御书》)

27、安忍无亲[ān rěn wú qīn]

【解释】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示例】李世绩之安忍无亲也,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不恤。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宗》

28、目不忍见[mù bù rěn jiàn]

【解释】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出处】《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示例】地震过后,到处都是目不忍见的惨象。

29、温良忍让[wēn liáng rěn ràng]

【解释】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示例】你不要因为他温良忍让就欺负他。

30、含污忍垢[hán wū rěn gòu]

【解释】指忍受屈辱。

【出处】《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31、含垢忍耻[hán gòu rěn chǐ]

【解释】指忍受耻辱。

【出处】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示例】而那般含垢忍耻积来世福或者梦想死后天堂的‘芸芸众生’却早已被人忘记,连埋骨之所也无人知道了。 ——巴金《梦与醉·生》

32、吞声忍泣[tūn shēng rěn qì]

【解释】吞声:咽下哭声;忍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琼英知了这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示例】我非为牛马也,杂气集满胸,汝父以愤死,我所以吞声忍泣者,为无儿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

33、含羞忍辱[hán xiū rěn rǔ]

【解释】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34、不忍释卷[bù rěn shì juàn]

【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音律》:“予初阅时不忍释卷,及考其声韵,则一无定轨。”

35、不忍卒读[bù rěn zú dú]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示例】这篇文章悲调真是令人不忍卒读。

36、担惊忍怕[dān jīng rěn pà]

【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37、是可忍,孰不可容[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

【解释】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同“是可忍,孰不可忍”。

【出处】《梁书·元帝纪》:“毕、原、酆、郇,并离祸患,凡、蒋、邢、茅,皆伏鈇鑚,是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示例】况明皇旧宫,天井内地,跨连河北,胁倚山东,岂可行有匪坐为污俗,若是可忍,孰不可容? ——唐·郑亚《唐丞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

38、能忍自安[néng rěn zì ān]

【解释】能够忍耐,心情自然平静。

【示例】很快地对不愉快的,不甚愉快的,或者稀里糊涂的、勉强愉快的局面,能忍自安地适应。 ——李国文《戒之惑》十七

39、吞声忍恨[tūn shēng rěn hèn]

【解释】吞声:不敢出声;忍恨:强忍怨恨。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40、含羞忍耻[hán xiū rěn chǐ]

【解释】含、忍:忍受。指忍受羞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示例】杨妃含羞忍耻参拜毕,俯伏在地,玄宗赐他平身。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九回

41、吞声忍泪[tūn shēng rěn lèi]

【解释】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示例】清·伤时子《苍鹰击·题词》:“冷尽初心恨未休,吞声忍泪几春秋?”

42、目不忍睹[mù bù rěn dǔ]

【解释】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出处】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示例】尸横遍野、白骨累累,令人目不忍睹。

43、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解释】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示例】我们除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和善后条件外,仍然相忍为国。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44、含垢忍污[hán gòu rěn wū]

【解释】指忍受耻辱。同“含垢忍耻”。

【出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45、惨不忍闻[cǎn bù rěn wén]

【解释】闻:听。凄惨得叫人不忍心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一时哀号之声,惨不忍闻。”

【示例】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声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46、安忍残贼[ān rěn cán zéi]

【解释】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

【出处】《唐律·十恶》:“安忍残贼,背违正道,故曰不道。”

47、目不忍视,耳不忍闻[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

【解释】眼睛不忍看,耳朵不忍听。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出处】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忍闻者。”

【示例】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清·康有为《大同书》乙部

48、不忍释手[bù rěn shì shǒu]

【解释】舍不得放手。形容十分喜爱,

【出处】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示例】九妈见了这锭大银,已自不忍释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